由中華中醫藥學會主辦,廣東省中醫院、北京固生堂中醫養生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省中醫藥學會聯合承辦的資本與中醫健康產業發展論壇在廣州白云國際會議中心召開。論壇以“新形勢、新機遇、新模式”為主題,圍繞中醫健康產業投融資趨勢、行業整合、利用社會資本促進行業發展及產學研一體化為主題展開研討與交流,為推動資本與中醫健康產業的融合發展進行了一場巔峰對話。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中華中醫藥學會會長王國強,廣東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林少春,教育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相關司辦領導,部分省市衛生、中醫藥管理部門領導,部分高校和中醫醫療、科研單位代表與全球最大私募基金之一、和睦家醫療集團的大股東—德太資本(TPG),美國最大連鎖藥店和診所集團CVS、中信醫藥投資方—恩頤資本(NEA),美國著名私募股權投資公司—貝恩資本,美國最大的獨立醫療健康網絡投資方——史帶基金等17家投資機構負責人共160余位代表出席會議。
會上,王國強副主任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發展中醫藥健康服務業,要處理好健康服務業與深化醫改的關系、市場與政府的關系、基本與非基本醫療的關系、工作推進與深化改革的關系。他強調中醫藥健康服務業作為健康服務業中獨具特色的重要內容,發展前景十分廣闊。希望通過此次會議,凝聚共識,達成合作,實現多贏,使社會資本成為助推中醫藥健康服務業發展的先行力量。
廣東省中醫院、恩頤資本(NEA)、德太資本(TPG)、史帶基金、固生堂中醫等相關負責人作了專題報告,分享了成功經驗。與會嘉賓和代表圍繞“如何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構建中醫公立醫院和民營醫院利用社會資本促進健康發展的新機制、新模式”;“如何充分利用社會資本,加強中醫藥事業發展和大力提升基層中醫醫療服務能力”;“在國家大力發展大健康產業的背景下,中醫藥院校如何利用國內社會資本及國際資本促進產學研一體化 ”等三個議題進行深入交流和討論,取得了廣泛的共識,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中醫藥健康服務業受到國內、國際資本的關注
在國務院去年出臺的《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明確將全面發展中醫藥醫療保健服務作為八項主要任務之一。同時,在其他主要任務如大力發展醫療服務、加快發展健康養老服務、積極發展健康保險、支持發展多樣化健康服務、培育健康服務業相關支撐產業等方面,中醫藥都是重要內容。為落實上述《意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正抓緊研究制訂中醫藥健康服務業發展規劃,有效推動中醫藥健康服務業的發展。投資專家們認為在醫改的大背景下,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預防醫學和疾病管理將迎來全新的模式,中醫藥健康服務業的發展形勢良好,發展前景廣闊,已經逐步成為資本追捧的熱點。
二、影響資本與中醫藥健康產業結合的主要因素
一是人才問題。投資者認為中醫門診靠的是名醫,而名醫是有區域性限制的,所以沒辦法形成規模。這是國際資本一直以來遲遲不敢進入中醫領域的主要原因。
二是中醫藥傳承發展問題。中醫診療技術和治療方法是否能夠被很好的總結、傳承和發展;藥材資源的優質供應與可持續利用、傳統飲片劑型改良等也是投資者比較關心的問題
三、資本與中醫藥健康產業的融合是雙贏之路
近年來,公立醫院“看病難”的問題依舊很突出,越來越多的私營資本捕捉到了這一市場需求,通過多種形式逐步進入專業醫療服務行業。據湖北省衛計委統計顯示,2012年全省新批準建立的民營醫院為32家,而到了2013年則達到了130家。與會人員認為,隨著公立醫院改革、醫生多點執業與自由執業以及分級診療制度的逐步推行,必將會進一步催熱社會資本辦醫,中醫藥健康產業也開始成為各路資本追逐的目標。去年10月,啟明創投向南京君和堂中醫館投資數千萬資金,以支持其推進中醫醫療的連鎖產業化,成為首家介入中醫領域的風投。恩頤投資(NEA)合伙人、中國區董事總經理蔣曉冬預計,未來15年中國的醫療產業規模將新增8000億美元,其中9成增量來自服務。“治未病養生調理、慢性病管理以及中醫門診醫療是投資中醫領域三個主要方向。”
“新形勢、新機遇、新模式”——資本與中醫健康產業發展論壇在廣州召開
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中華中醫藥學會會長王國強出席論壇并講話
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呂玉波出席論壇
中華中醫藥學會秘書長曹正逵出席論壇
中華中醫藥學會副秘書長洪凈出席論壇
恩頤投資(NEA)合伙人、中國區董事總經理蔣曉東先生參加會議并發言
史帶基金執行合伙人董穎女士參加會議并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