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在北京會議中心舉行了第二屆岐黃論壇,風濕病中醫藥防治分論壇,及中華中醫藥學會第十八屆風濕病學術會議。本次中華中醫藥學會第十八屆風濕病學術會議的主題是“承國醫精華,求風濕創新”。風濕病中醫藥防治分論壇高度重視本次大會主論壇,為配合本次岐黃論壇的召開,全體成員積極響應,緊急行動起來,提前召開了本次第十八屆風濕病會議。
這是我們中醫風濕病學界的一次盛會。來自全國各地的風濕病泰斗權威和300多位風濕醫師參加了會議。
開幕式由董振華教授主持,首先由中華中醫藥協會的謝鐘教授致辭,謝鐘教授代表中華中醫藥學會對參會的來賓表示歡迎。他提出,要提高中醫風濕病診療技術,完成學術醫療科研建設。加強風濕病中醫藥科技成果轉化。要促進中醫藥與現代生命科學的借鑒和融合,促進中醫藥現代化。并組織開展中醫經驗傳承,特別是各位名老中醫的學術經驗和思想研究。風濕病分會有了很好的發展前進,本次學會要在人才培養,技術合作,科研創新等發面要有新的推進和展示。同時也預祝大會可以圓滿成功。
王承德教授代表中華風濕病分會,對參會人員表示歡迎,感謝好護士等企業對大會的支持。他宣布大會將要出一部風濕病的系列叢書,并表示明年的年會將會在南昌或者羅浮山召開。同時也祝各位來賓各位專家身體健康。
會議的上半場由閻小萍和范永升主持。
山東省中醫院主任醫師張鶴鳴報告主題為:皮肌炎和多發性肌炎的辯證論治。婁玉鈐教授代表婁多峰教授向大家問好,對婁老未能參會表示遺憾,婁玉鈐教授同大家分享了婁多峰教授多年來辯證論治風濕病的寶貴經驗。上海中醫醫院主任醫師沈丕安就中醫瘀血理論與血管炎提出他獨到的見解。中國中醫科學會西苑醫院主任醫師房定亞則暢談了中醫治療復發性多軟骨炎的體會。
大會下半場由殷海波和姜泉主持。
浙江臺州博愛醫院主治醫師郝軍,報告主題是:朱良春國醫大師辨治痛風性腎病經驗,同時指出朱老還十分重視病人的日常起居及飲食。安徽皖南醫學院弋磯山醫院中醫科醫生就李濟仁辨治痹病學術經驗發表講話。北京中醫院主任醫師王玉明向大家介紹了王為蘭治療強直性脊柱炎學士思想及代表方藥。北京協和醫院主任醫師董振華的報告主題為中醫治療風濕病若干問題思考。中國中醫科學院基礎所研究員徐世杰的學生丁毅,報告主題:歷代痹證方劑用藥頻數分析。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主任醫師劉宏瀟,報告主題:從IL-23/TH17炎癥軸探討清熱活血法抗強制性脊柱炎癥的分子機制。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主任醫師馬桂琴,報告主題:論六經“標本中氣”、“開合樞”與風濕病。中國科學會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孫兆林從復發性口腔潰瘍的概況、中藥雙花百合片的介紹及基于體內多成分分析的藥效物質研究這三方面向大會作了題為“雙花百合片藥效物質基礎研究”的匯報。中日友好醫院主任醫師閻小萍的報告強調了治尫痹要抓住辨治“欲尫”的時間窗。廣安門醫院張華東主任醫師報告主題為通痹片治療風濕病作用探討。
最后張華東秘書長對參會的所有成員表示感謝,并指出,岐黃論壇體現了傳承、創新、發展的宗旨。他表示會全力支持總會工作,同時借助岐黃論壇平臺提升中醫風濕病在全國中醫界的地位和影響力。國醫大師路志正等也參加了第十八屆風濕學術大會,謝鐘教授對我會多年來醫教研,學科發展組織建設作出了充分肯定,并對未來學科發展提出了要求,王承德主委做了去年工作總結,并布置了明年的任務。本次年會共收到論文310篇,參會人員260人,特別演講張鳴鶴、婁多峰、沈丕安、房定亞,四老發言精彩紛呈,學術交流百花齊放。年會開的熱烈和諧圓滿成功。今年我們評選出60位全國中醫風濕病優秀工作者。評出優秀“渤海杯”論文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