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中醫藥學會的前身是神州醫藥會江西分會,建立于1913年。先后有文霞甫、劉文江、江鏡清、姚國美擔任會長。1930年更名為南昌神州國醫學會。抗日戰爭時期停止活動。抗戰勝利后恢復活動,由江公鐵出任會長。解放前夕再度停止活動。1950年11月2日恢復更名為中醫藥學會,推選江公鐵為主席。1962年轉為江西省衛生廳領導,定名為江西省中醫藥學會,并于9月22日召開會員大會,江公鐵當選為理事長。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學會停止一切活動。1980年1月20日,經江西省科協、江西省衛生廳批準,與中華醫學會江西分會等4家學會聯合召開恢復成立大會,定名為中華全國中醫學會江西分會,選舉產生了新的一屆理事會,劉英桂為會長。1985年11月8日舉行換屆選舉,楊扶國為會長。1991年,根據國務院《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的規定,經過調整和整頓,作為法人社團向省民政廳登記后于1992年1月1日更名為江西省中醫藥學會。1992年6月換屆選舉,成立了第三屆理事會,王魚門擔任會長。2002年12月通過換屆選舉成立的第四屆理事會,由129名理事組成,其中常務理事23名。王魚門繼續擔任會長。2009年12月經換屆選舉成立第五屆理事會,曹麒擔任會長。
本屆理事會對本學會全省的會員進行了重新登記,編號、發證,至2004年底,共有個人會員近3000人,團體會員68個。省學會下設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管理、腫瘤、中藥、眼科、中藥制藥工程、耳鼻喉科、腎病、骨傷、肝病、風濕病、男性病、肛腸、老年病、小針刀、嗓音、藥理等20個分會和專業委員會,并設有組織、學術、繼續醫學教育、科技開發、宣傳與社會公益活動等5個工作委員會。全省11個設區市均成立了中醫藥學會。
江西省中醫藥學會堅持以“貫徹黨的中醫藥政策、發展中醫藥事業,繁榮中醫藥學術,服務中醫藥工作”為宗旨,積極開展學術活動,促進中醫藥學術交流。學會與各分會和專業委員會員每1~2年均舉辦一次學術會議。近兩年來成功承辦了由中華中醫藥學會主辦的“危亦林學術思想及現代臨床診療技術發展研討會”,和“全國喻嘉言學術思想研討會”。2002年至2010年,每年均承辦了全省中醫藥、中西醫結合、針灸醫務人員階段性繼續醫學教育培訓班。各分會、專業委員會結合各自的工作重點,分別開展了繼教工作,舉辦了各類學習班、培訓班。
此外,學會還廣泛開展社會公益活動,提高社會效益。多次組織專家送醫下鄉,并參加由省科協、省衛生廳組織的衛生扶貧送醫下鄉活動,省科普大使宣傳、咨詢、義診活動,癌癥康復活動,派出專家到老年大學宣傳衛生科普知識,編寫《學會會訊》、《老年康復通訊》。
2003年被中華中醫藥學會評為全國先進單位,2004年被省民政廳、省民間組織發展促進會評為“省級先進民間組織”; 2005、2006、2007、2008、2009、2010年均獲省科協“全省先進學會”的稱號。
會 長:曹 麒
副 會 長:熊墨年 劉紅寧 陳明人 程兆盛 魏國華 謝建祥
秘 書 長:熊墨年
副秘書長:劉希偉 傅華榮 余 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