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學習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優化學術環境的指導意見》,加強學風道德建設,中華中醫藥學會于2016年1月18日在京舉辦了學風道德建設專家座談會,來自全國各地的分會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秘書長等六十多位專家參加會議。
中華中醫藥學會洪凈副秘書長在致辭中強調了學風道德規范建設的重要性,介紹了學會近幾年在這方面所作的主要努力與業績,成立了學風建設委員會,開展了對學術不端行為的查處整治,還舉辦了一系列相關的宣傳、監督活動等。希望通過這次會議,進一步學習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優化學術環境的指導意見,提高業界人士的學風道德素養;通過專家學者們對學風道德的不斷宣傳與帶動,讓中醫藥科技工作者都能自覺維護學術環境的純潔性,求真務實,去偽存真,為中醫藥學術的發展與繁榮作出自己的努力。
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局長屠志濤作了“分支機構在學風道德建設中的作用”的專題報告,他認為學風道德建設是一項長期任務,與構建良好學術環境,促進中醫藥事業健康良性發展息息相關,對增強社會團體公信力具有重要意義。目前中醫學術環境不環保,表現在信息不對稱、資源不合理、利益不平衡等。要發揮社團組織在加強學風道德建設中主力軍作用,在社團組織建設中,增加學術不端行為積分,建立學風道德建設定期培訓機制。并建議去行政化、去名利化、去中心化。
上海龍華醫院黨委書記劉勝教授做了題為“科學道德建設與醫院發展”的專題報告,他認為目前學術界屢屢出現學術不端行為的主要原因是科研工作者道德意識薄弱、研究能力不足造成的。并以龍華醫院學風道德建設為例,介紹了中醫醫院學術道德體系建設的要點。他認為提高科研工作者的學術道德意識,教育是基礎,自律是關鍵。強調學風道德促進醫院發展,提出醫院學術道德體系建設重在文化引領、成長支持、分層推進、管理監督等理念,建設有利于創新發展的學術道德生態環境。
中醫藥文化分會副主任委員、南京中醫藥大學王旭東教授做“凈化校園學風,培養中醫傳人”的報告。認為中醫藥事業的進步得益于中醫學者的精神和道德,而國家和行業也一直重視科學道德和學術規范建設。目前中醫藥院校內科學道德失范現象依然存在。師德不振、領導不力、制度缺陷、精神墜落、文化遺存這幾個方面是產生學術不端的主要因素。提出了解決中醫藥院校科學道德失范現象的途徑:一是文化養成,即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內容為準則,匡扶校園正氣,加強文化自信,褒掖道德先進。二是加強制度設計,消弭不端土壤。三是學會應成為學術規范的監督者,并賦予其足夠的權力。
男科分會主任委員、云南中醫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云南省中醫醫院名譽院長秦國政教授做了題為“規范醫院學術與科研道德之我見”報告。認為學術與科研不端行為事件頻發令人堪憂,學術與科研不端行為屢禁不止的原因主要在于理性失守、追逐利益、沽名釣譽、制度缺失、懲處不力、從眾效仿。而學術與科研不端行為會對社會造成道德離位、誠信危機、資源浪費、降低效益等不可低估的危害。秦國政教授對規范醫院學術與科研道德提出了具體措施,他建議應加強:修省自律、完善制度、廣泛宣傳、強化教育、嚴格評審、多重處罰等措施,以規范醫院的學術與科研道德。
與會專家踴躍發言,認真學習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優化學術環境的指導意見”,并就“中華中醫藥學會學術道德規范”進行了討論,提出了寶貴的建議。一是要形成全方位的高壓態勢;二是科技人員不能“失聲”;三是學術單位要制定相應措施;四是要為人才脫穎而出創造條件。五是充分調動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
何清湖教授作了總結發言,表示中國傳統儒家文化即強調“大學之道,在明明德”,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即是以修身為本。學術道德自古有之,我們應發揚光大。本次會議圍繞學習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優化學術環境的指導意見》與加強學風道德建設的主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討論,將為加強學風道德建設,提升社會團體公信力,提高中醫藥科技工作者的學術規范素養發揮積極作用。
來自中國中醫藥報、健康報、人民網、中國科學報、光明日報的記者也參加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