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中華中醫藥學會組織召開“學習《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 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專家座談會”。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曹正逵出席會議并講話。會前,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技評審部主任李勁松組織專家對《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進行了系統學習。
曹正逵秘書長在講話中強調,為貫徹落實好《戰略規劃綱要》,學會提出了“黨建強會、學術為本、能力先行、創新協調、惠普共享、開放運行”發展新思路,同時學會將結合自身職能制定了與《戰略規劃綱要》七大重點任務一一對應銜接的工作方案,責任到部,措施到位,務求實效。根據學會統一安排,本次會議主要針對如何發揮學會作用,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等問題進行研究和探討。
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中醫藥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推動中醫藥發展的政策措施,中醫藥的發展水平和服務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高,但我國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薄弱,發展規模和水平還不能滿足人民群眾健康需求。與會專家們認為,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主要有以下途徑:
1.進一步完善政策機制,盡快出臺與《戰略規劃綱要》配套的細化操作方案,確保各項工作任務的順利開展;
2.利用學會的資源和優勢,開展鄉村基層醫生中醫藥知識與技能培訓,通過繼續教育、師承教育、互聯網等方式,加強基層中醫藥人才的培養;
3.建立的中醫館、國醫堂等中醫綜合服務區,要加強中醫藥設備配置和中醫藥人員配備,要有自己的特色和優勢,與大醫院互為補充;
4.學會可為基層醫療機構和社會資本搭建平臺,促使社會資本與中醫醫療保健服務機構的融合發展;
5. 對于中醫醫療執業人員多點執業的可行性問題,需要更加明確的文件規定,協調好執業人員、公立醫院與私立中醫門診部、診所之間的相互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