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醫學發展面臨著新的歷史環境。一方面,人類健康面臨著嚴峻挑戰,對醫學發展提出了新的科學問題和新的需求;另一方面,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不斷為當代醫學發展開拓新的前沿、提供新的機遇。精準醫學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成為當代醫學發展的一個熱點方向之一。
什么是精準醫學?早在2011年11月,美國國家研究理事會就發布了一個研究計劃,邁向精準醫學,構建生物醫學,研究知識網絡和新的疾病分類體系,提出這樣一個研究主題,即基于大數據的精準醫學。
所謂精準醫學,也就是在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代謝組學、疾病數據上,把疾病通過分子分行來分類,進行臨床和生物學的研究。
精準醫學的提出不是偶然的,是整個技術進步所帶來的。沒有技術進步,精準醫學始終是一個空話,沒有辦法完成。
精準醫學和個性化的藥物發展是分不開的。個性化藥物是精準醫學的重要組成,精準診斷、精準藥物、精準治療方案是精準醫學三個重要的方面。精準藥物要想正確的分析、正確的靶點、正確的分子、正確的患者、正確的組織暴露、在體內的分布、正確的藥物釋放、正確的運用策略,這些構成精準藥物的產生需求。
心腦血管疾病、神經退行性疾病、代謝障礙性疾病、腫瘤、免疫性疾病等非傳染性慢病,是當今對人類健康威脅最為嚴重的疾病。這些疾病大多導致了復雜疾病產生。
臨床醫療實踐和基礎研究表明,許多疾病都呈現高度異質性的特點。
現代醫學針對這種狀況,以人類基因組研究大數據為基礎,提出精準醫學的發展方向,旨在發展精準診斷、精準治療的新方法、新技術。這個新的研究方向,在全球和我國都呈現出蓬勃的發展態勢,為當代健康挑戰展現出新的希望。
一個人的遺傳背景,環境因素和這兩種因素相互作用,是造成我們個體和種族差異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們有必要基于疾病的分子分行來給藥物采用個性化的治療方法,來促進臨床藥理學的發展,促進新藥的設計,來拓展疾病分子的診斷。
這就需要個性化治療,一種治療方法,對什么病人有效,對什么病人無效,用生物標志物去判斷療效好壞。生物標志物可以用來早期診斷,可以預測疾病,判斷藥物療效和評估患者預后情況,在臨床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生物標志物大體分為以下幾個類別:一是預測療效標志物,二是療效監控標志物,三是臨床反應標志物。
生物標志物可以用來幫助我們在臨床上不斷指導和監測治療進程,生物標志物對疾病的預防、治療非常有用,現在也有一些商品化的生物標志物可以作為診斷試劑提供給臨床應用。
精準治療要發展因人而異、因病程而異的同病異治和異病同治,把體質類型、氣候環境、生活方式綜合起來考慮一個更加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中藥的復方,加強精準研究,精準應用,這些都是中醫藥在精準治療方面要特別重視的方面。
中醫藥學已有幾千年的發展歷史,形成了獨特的指導思想和理論體系,蘊涵和體現了“精準醫學”的基本追求。整體觀念、以人為本、辨證論治等基本理念和診療模式,彰顯了同病異治、因人而異、因病程而異的個性化治療追求。
可以講,精準醫學的理念和中醫藥學的基本思想在許多方面是高度契合的。但是,由于中醫藥學是在經驗醫學的基礎上總結發展起來的,比較強調整體證候,而在客觀證據和精細化、量化上有所欠缺,制約了進一步弘揚中醫藥個性化治療優勢、提升中醫精準醫學的水平。
精準醫學對中醫藥學來說并不是一個新生事物,中醫藥學一直有這個理念,我們應瞄準一個方向,使其應用與現代科學結合,發揚中醫藥精準醫學優勢,為人類健康做出更大貢獻。(本文由中國中醫藥報周蔓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