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蓯蓉系統研究與產業化推廣應用 項目簡介
2017年度“康緣杯”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項目
肉蓯蓉為著名補益中藥,大量用于臨床處方、中成藥和保健產品。該屬為寄生植物,其寄主為固沙植物梭梭、檉柳等。由于長期亂采濫挖,造成野生資源枯竭和沙漠環境破壞。為了闡明肉蓯蓉科學問題,保護生態環境和野生資源,發展生態產業,滿足臨床用藥和中藥產業可持續發展,本項目在國家科技惠民計劃等支持下,開展了全方位研究與產業化推廣。
從肉蓯蓉屬植物中分離鑒定172個小分子化合物,其中31個為新化合物;首次分離鑒定17個新多糖,發現6個免疫活性多糖。系統闡明了肉蓯蓉補腎陽、潤腸通便等傳統功效的藥效物質及作用機制;首次發現苯乙醇苷類具有抗老年癡呆癥和帕金森病等新的作用,并將其研發成為治療血管性癡呆新藥,擴大了臨床應用;首次闡明苯乙醇苷類成分的體內外代謝及其藥代動力學。
采用LC-MS建立了肉蓯蓉全成分分析方法;構建了完善的質量標準體系,將管花肉蓯蓉作為肉蓯蓉來源收入2005版《中國藥典》,增加了優良資源,并為南疆發展管花肉蓯蓉提供了法律保障;完成了2005版和2010版《中國藥典》以及《歐洲藥典》、《美國藥典》肉蓯蓉質量標準起草。
闡明肉蓯蓉屬野生資源,提出保護與可持續利用措施;建立了荒漠肉蓯蓉、管花肉蓯蓉及其寄主高產穩產技術,其中管花肉蓯蓉示范基地通過GAP認證,并在阿拉善盟和和田地區大規模推廣,年產藥材5400噸,在國際上首創寄生植物大規模種植的奇跡。
成功研發有效部位新藥蓯蓉總苷及膠囊,完成一類新藥松果菊苷及片劑、五類新藥肉蓯蓉總寡糖及口服液的臨床前研究;以肉蓯蓉為主要原料研發了七味蓯蓉酒、蓯蓉養生液、盛坤牌怡仁膠囊、康咖片等藥品和保健食品,并形成一定市場;開發了高含量提取物,出口日本、韓國及歐美等國家和地區。構建了肉蓯蓉全產業鏈,形成肉蓯蓉生態產業。
發表論文151篇,其中SCI論文41篇;出版專著3部;授權專利40項,其中國際專利2項;取得新藥證書2個。在阿拉善盟和和田地區沙漠推廣種植梭梭、檉柳310萬畝,接種荒漠肉蓯蓉、管花肉蓯蓉96萬畝。近三年新增產值15.09億元,新增利稅6.96億元,出口創匯750萬美元;帶動15萬人致富。徹底解決了瀕危中藥肉蓯蓉資源問題,促進中藥產業可持續發展;治理了大片沙漠,改善了當地生態環境,促進地方經濟發展、農牧民致富和民族地區安定團結,創造了可持續治理沙漠新方法和荒漠地區精準扶貧新模式,實現了“闡明一種中藥,開發一批產品,解決一個資源,治理一片沙漠,形成一個產業,造福一方百姓”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