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藥資源普查技術規范的研究和編制項目簡介
2017年度“康緣杯”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項目
為履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組織開展全國中藥資源普查,促進中藥資源保護、開發和合理利用”的政府職能,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于2009年籌備開展全國中藥資源普查(以下簡稱普查)試點工作。由于普查規模大、參加人員多、技術要求高、調查內容涉及面廣,需要有統一的技術規范標準,在國家層面統一普查工作任務、保證質量。普查技術規范的研究和編制,是實施普查的基礎和保障性工作。
2010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通過公益性行業專項等,支持開展普查技術規范的研究和編制工作。由黃璐琦研究員和王永炎牽頭,聯合全國中藥資源普查籌備技術專家組核心成員、行業內相關專家學者組成項目組。項目組,針對中藥資源特點、中醫藥行業發展對資源需求,實施普查工作需要,組織參加過第三次普查的老專家和中藥資源相關領域專家50多人;借鑒農業、林業、國土、水利、人口等領域組織開展全國性資源普查的成功經驗,融合多領域的現代技術方法,進行關鍵技術要點和標準要求研究。編制了方案制定,野生資源調查抽樣,栽培資源調查,市場調查,臘葉標本、藥材樣品、種質資源采集、鑒定和保存等24個方面的工作規范,從普查方案制定、外業調查、業內整理等方面統一了工作任務和要求,形成了開展普查工作的技術體系。出版了《全國中藥資源普查普查技術規范》,發布了《藥用植物資源調查技術規范》團體標準8項。
在2011-2014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織開展的普查試點工作中,對普查技術規范進行10余次修訂,提升和拓展了普查技術規范的可操作性、系統性、先進性、科學性和實用性。普查技術規范的研究與編制,既有技術方法的探索創新,又有試點工作的實踐檢驗,較為有效地解決了行業內缺乏普查技術標準規范的問題,填補了中藥資源領域沒有調查技術規范和行業標準的空白。項目創新點和關鍵內容包括:1)編制了中藥資源名錄,在全國范圍內統一需要調查的對象,保證國家、省和縣3個層級調查對象的一致性。2)成功的將GPS等現代技術方法融入一般調查工作,使中藥資源分布范圍由“省域或縣域”精確到“具體經緯度點”,提高了分布情況的精度;融合GPS和GIS技術獲取調查區域和調查線路信息,保證提高外業調查數據的質量和共享服務能力。3)把以“3S”為代表的空間信息技術融入蘊藏量估算等工作中,支撐普查隊通過一次外業調查同時夠獲取多種重點調查藥材蘊藏量估算需要的信息, 全方位服務普查工作的開展。4)通過數據庫、軟件系統和采集號等成功的把各類調查數據和標本實物等有效地串聯起來,保證全國、省和縣級普查數據統計匯總主體和對象的一致性。5)創新了新時期新形式下開展普查的組織實施方案,明確了組織管理工作任務和要求,明確了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和方法在工作中的地位作用,有效地保障了普查組織工作的順利實施。
在2011-2016年的普查工作中,針對普查人員水平提升需要,在國家、省級和縣級依據普查技術規范開展普查人員培訓。國家層面直接培訓了省級核心技術骨干400余人次。省級和縣級層面間接培訓了1.9萬參加普查試點工作的人員,規范和指導了31省(區、市)922個普查縣的工作,保證了各地普查工作的順利實施。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織履行“組織實施全國中藥資源普查”的政府職能、落實《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中關于“開展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等重點任務的順利實施奠定了基礎。
中國中藥協會標準 全國中藥資源普查技術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