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占軍,男,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的獲得者,北京師范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認知老化與腦健康研究方向負責人(Senior PI),兼任中國老年醫學會認知障礙分會、世界中醫藥聯合會老年醫學分會副會長。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科技部重大新藥創制、北京市腦科學計劃、北京市新醫藥學科群等國家級省部級項目12項。截至目前,獲批國家發明專利6項,在Diabetes,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和 Stroke等國際權威期刊上發表相關論文98篇,SCI總影響因子IF= 238.315,以通訊作者或第一作者發表文章56篇,其中通訊作者SCI文章47篇(Top文章12篇,最高IF=10.037)。
張占軍教授所帶領的認知老化與腦健康研究團隊是一支集中醫、認知神經科學、心理學、生物學、計算機等多學科交叉的研究團隊,具有高級職稱的研究人才4名、7名青年研究骨干、20余名博士及碩士研究生。研究團隊自2008年起在北京20個基層社區及全國20個省份實施了老年腦健康計劃BABRI(Beijing Aging Brain Rejuvenation Initiative, BABRI),長期圍繞認知老化與認知障礙這一關鍵科學問題,深入研究輕度認知障礙的早期預警,以及中醫藥在防治疾病中的作用與機制。取得了如下創新性成果:
1、搭建了國內首個多維度認知老化及腦健康數據庫,共收集8845人次的腦健康體檢信息,為AD防治提供了基礎數據支撐;建立了針對中國人群的認知衰退分析模型及AD早期篩查工具,在全國實現了認知衰退進程的監測,為AD早期及高危人群提供了認知康復訓練工具和綜合指導方案。
2、揭示了AD早期及其高危因素的腦神經機制,提出并完善了AD早期發病的中醫腦絡理論并指導臨床治療。將認知神經科學與中醫理論相結合,首次提出MCI“腦絡損傷-腦失連接”以及“腎虛-痰瘀-釀毒-病絡”的核心病機和發病規律,為腦絡理論應用于MCI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理論基礎,為中藥干預MCI及療效評價提供了全新的范式。
3、在腦絡理論指導下,應用解毒通絡法治療癡呆及其相關疾病,建立基于影像證據的AD早期中藥療效評價方法,證明了“解毒通絡”法在MCI中的治療作用,并發現了解毒通絡法通過優化大腦網絡、減輕腦失連接進而改善記憶的作用機制;拓展“毒損腦絡”理論在AD及認知障礙相關疾病中的應用,依照“異病同治”原則與“老藥新用”思想,挖掘了清開靈、燈盞生脈等藥物在AD治療中的可行性和潛在價值,提升了缺血性中風治療藥物在認知障礙相關疾病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