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臨床評價方法研究與實踐》簡介
2017年度學術著作獎一等獎
《中醫藥臨床評價方法研究與實踐》是國家科技部支撐計劃、國家“863”高新技術與發展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973”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等課題研究成果的結晶,由人民衛生出版社于2014年出版,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臨床基礎醫學研究所常務副所長謝雁鳴研究員擔任主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名譽院長王永炎先生親自做序。全書主要闡述中醫藥臨床評價的理念與方法、最新研究成果與未來的發展方向,涉及諸多新思維、新內容、新技術。書中范例均來源于國家級臨床課題的研究成果,具有代表性,包括中醫藥臨床研究設計、方案選擇、質量控制、療效評價方法;療效評價方法中涉及有效性、安全性、衛生經濟學評價;同時提供了系統綜述、臨床試驗注冊、定性研究、中醫臨床實踐指南與技術規范等研究實例,融入中醫臨床研究中特殊的病因學與證候學相關內容。
本著作是集合中醫藥臨床評價的理念與方法、最新研究成果與未來的發展方向,涉及眾多適合中醫藥原創思維和原創優勢的創新方法學,是第一部反映中醫藥臨床方法學研究進展的學術專著,代表國內中醫藥界臨床評價的國內領先水平。許多研究方法,如發展模型和混合效應模型、虛擬事實模型、處方序列方法、巢式病例對照設計、傾向評分法等均為王永炎院士、謝雁鳴研究員研究團隊首先引入到中醫藥領域創新之舉,是對近年來中醫藥臨床評價方法研究領域實踐創新工作的標志性成果。從中醫臨床療效評價研究的基本原則和方法,文獻研究、倫理審查、試驗注冊、質量控制、過程評估、臨床適宜技術的篩選、病因病機、比較效益、疾病早期預警、軟指標評價、經濟學評價、中藥上市后再評價等多角度對近年來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總結和示范研究,是中醫藥臨床評價研究成果集大成者,是目前行業內從事中醫藥治療疾病研究、中醫藥臨床評價方法學創新研究的重要參考著作。本書在系統吸收、把握醫學臨床評價共性方法的基礎上,重點突出了中醫藥學科的特點,既體現國際通則,又凸顯中醫特色,使研究成果容易得到醫學界的共識。
本書是對完善我國中醫藥科研評價體系的重要參考,是開拓中醫藥科研人員科研思路的重大借鑒,更是有效促進中醫藥國際化的驅動力。本著作在中醫藥臨床評價方法領域的學術影響,代表了行業內中醫臨床評價方法研究領域的最高水平和成就,必將發揮其對中醫藥科研工作的引領示范作用,必將引領、促進中醫臨床評價學科的發展,從而為中醫藥邁向國際舞臺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