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中醫藥學會黨支部開展“弘揚延安精神 牢記使命
走進新時代”主題黨日活動
為加強黨性鍛煉,錘煉黨性修養,進一步增強學會黨支部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激勵廣大黨員繼承和發揚黨的光榮傳統,2018年6月3日至6日,學會黨支部書記王國辰帶領支部黨員、預備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前往革命圣地延安開展了以“弘揚延安精神 牢記使命 走進新時代”為主題的黨日活動。
學員們先后到鳳凰山革命舊址、延安革命紀念館、寶塔山、楊家嶺革命舊址、梁家河村、棗園革命舊址、王家坪革命舊址等地瞻仰學習。黨性鍛煉和活動期間,學會黨支部嚴格遵守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各項要求,嚴肅認真開展學習和參觀等相關活動,嚴格執行組織紀律,全體黨員、積極分子無一人外出,切實增強了黨性鍛煉實效。
一、聆聽黨課,學習傳承延安精神
延安干部學院楊忠虎教授為學員們講授了一堂專題黨課——“艱辛的歷程 永恒的精神——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和延安精神”。通過聆聽黨課,學員們了解到革命圣地延安,既是紅軍長征勝利的落腳點,也是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贏得抗日戰爭勝利、進而奪取全國勝利的解放戰爭的出發點。
學員們一致認為,學習、繼承和發揚延安精神是推進黨和國家事業不斷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寶,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進入新時代,延安精神仍是我們必須堅持和弘揚的民族精神,要不斷從中汲取理想信念的力量、人民至上的力量、追求真理的力量、矢志奮斗的力量,以自信自強的精神追求、求真務實的工作態度、百折不撓的堅強毅力、超越進取的視野胸懷,不斷繼承和發揚延安精神,把黨性鍛煉、學習成效、履職盡責轉化為堅定信念、銳意進取、攻堅克難的強大動力,為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兩個一百年”的目標而努力奮斗。
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戰斗了十三個春秋,是橫跨土地革命戰爭后期、抗日戰爭時期和全國解放戰爭前半期三個歷史時期的艱辛而輝煌的十三年,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偉大的歷史篇章。“延安精神”是以毛澤東同志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思想體系與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風范結合的產物,是中國共產黨在長期革命斗爭中所形成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的結晶,是一種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無私奉獻精神,是一種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求實精神,是一種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
二、瞻仰舊址,追尋先輩革命足跡
學員們先后參觀了鳳凰山革命舊址、寶塔山、為人民服務廣場、延安革命紀念館、楊家嶺革命舊址、棗園革命舊址和王家坪革命舊址等。在舊址和紀念館參觀時,學員們認真聽取講解,不時在一件件反映偉大抗戰及解放戰爭的珍貴圖片、重要文獻、寶貴文物、戰場雕塑前駐足沉思,深刻體會了延安時期共產黨人的人格魅力。
學員們一致認為,學習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開展民族救亡、民族解放的艱苦斗爭歷史,就是要感悟中國共產黨人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革命初心。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和發展,在不同歷史階段和歷史條件下,具體實踐可能有所不同,但蘊含其中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從未改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從未改變。作為新時代的中國共產黨人,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擺在第一位,更加自覺地把個人的價值追求與人民的需要、民族的需要融合在一起,以實際行動踐行入黨誓詞,為實現新時代黨的使命做出應有的貢獻。
在參觀了鳳凰山革命舊址中,重溫白求恩精神,銘記共產黨人的價值追求與使命。白求恩大夫把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義無反顧地放棄了在自己國家優裕而舒適的生活,在充滿艱辛和危險的反法西斯戰場上,詮釋生命的意義,體味人生的哲理。作為中醫藥科技工作者,白求恩同志恪守醫德、團結互助,救死扶傷、極端負責的人道主義精神始終激勵著我們。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鏗鏘有力的聲音回蕩在寶塔山下,也回蕩在每個黨員的心間。面對黨旗,全體同志在支部書記王國辰帶領下一起進行了莊嚴的重溫入黨誓詞,始終牢記共產黨員第一身份。別具意義的儀式,讓大家重溫入黨初心,在黨旗下再度接受了一次重要的精神洗禮。
儀式結束后,聆聽了以“重溫入黨誓詞,牢記初心使命”為主題的黨課,回顧了不同歷史時期入黨誓詞的演變過程及深刻的歷史內涵,提醒全體黨員永遠銘記入黨誓言,時刻牢記黨員身份,珍惜黨員榮譽,履行黨員職責。
最后,來到了為人民服務廣場,全體黨員、積極分子集體誦讀了《為人民服務》?!稙槿嗣穹铡芬詷闼仄綄嵉恼Z言,道出了一個共產黨人應有的世界觀和行為準則,更道出了一個政黨要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學員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張思德精神的本質核心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是每名黨員干部的最高行動準則,必須傳承和弘揚張思德精神,牢記并恪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三、訪梁家河,感悟黨的初心使命
學員們走進習近平總書記上山下鄉生活過7年的地方——延川縣梁家河村。學員們參觀了習近平總書記曾經住過的窯洞、用過的石碾子,帶領村民打的水井、辦的鐵業社,修建的陜西第一口沼氣池等,聽當地村民講述總書記插隊生活的點點滴滴。
站在這片信仰的沃土、精神的高地,學員們感受到習近平同志逆境志更堅,無論條件多么苦,都是手不釋卷,無論困難多么大,總是初衷不改,始終堅定為祖國為人民奉獻自己的信念,對共產主義理想真正做到了“咬定青山”“貧賤不移”。7年間,習近平同志以苦為樂、以苦勵志,生動闡釋了“堅定信念、一心為民、艱苦奮斗、實干擔當、敢為人先、廉潔奉公” 精神和同甘共苦、貼近百姓的為民情懷。
通過追尋習近平總書記在梁家河的知青歲月,學員們深刻感悟到總書記對黨忠誠、敢于擔當的崇高品質,心系群眾、愛民為民的家國情懷,肯吃苦、不怕難的艱苦奮斗精神,求真務實、苦干實干的工作作風。學員們紛紛表示,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崇高品格和奮斗精神,就是要鑄牢忠誠、堅定追隨,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自覺把工作崗位當作人生舞臺,堅持實字當頭、干字為先,奮力譜寫無愧于青春和理想的生命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