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這是中醫藥守正創新,傳承精華的生動實踐。
? ? 當前,隨著電腦、手機的普及,加上長時間伏案工作,使得頸椎病發病率居高不下。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全球十大頑疾中,頸椎病名列第二,僅次于心腦血管疾病。更有數據顯示,全球60多億人中,頸椎病的患病人群高達九億,我國就有兩億以上。
? ? 在我國,中醫正骨手法治療頸椎病歷史悠久、特色鮮明,但操作不當則會造成病情加重,尤其是頸椎扳動類手法,還會出現暈厥、骨折脫位、截癱等嚴重不良事件。
? ? “一定要改變這種狀況,骨傷科疾病以非手術療法為主,但傳統手法操作面臨難以重復、難于量化、存在安全風險、培訓效率低等瓶頸問題,很難傳承和創新。”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華中醫藥學會骨傷科分會主任委員朱立國說。
? ? 從事中醫骨傷科專業37年,朱立國深知問題所在。走學科交叉之路,融合生物工程、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通過主持開展國家科技攻關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課題,其和團隊長期從事的“手法治療骨與關節退行性疾病”近日名列2020年度中醫藥十大學術進展。而此前,由其領銜研發的神經根型頸椎病中醫綜合方案與手法評價系統,獲2017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 循證研究?規范手法
? ? 臨床上,頸椎病依照其癥狀不同,分為神經根型、椎動脈型、脊髓型等多種。其中,以神經根型最為常見,占頸椎病總病例數的60%—70%,癥狀主要是頸臂疼痛、上肢麻木、頸椎活動受限……該病臨床中以非手術治療為主,但存在療效欠穩定、易復發等問題。
? ? “中醫綜合療法雖然具有方法多、見效快、多靶點等特點,但是缺乏系統研究和循證評價。”朱立國說。
? ? 為此,他和團隊在總結多年臨床經驗、系統檢索相關科研論文,組織近百名中、西醫骨科專家多輪論證后,制訂了“內外兼治、筋骨并重、醫患配合”的中醫綜合方案。
? ? “其中,旋提手法是關鍵,這主要是受中醫‘筋束骨’理論的啟發。”朱立國說。
? ? 朱立國介紹,中醫正骨過程是恢復頸椎的生理狀態,旋提手法改變了以往的側方發力,讓患者旋轉—屈曲—再旋轉,找到關節絞索、卡住的地方,醫生給一個預加載力然后快速向上提拉,從而達到正骨的效果。
(來源:科技日報,記者 付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