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1年10月15-16日,中華中醫藥學會外科分會2021年學術年會召開,本次大會由中華中醫藥學會主辦,中華中醫藥學會外科分會,北京中醫藥大學廈門醫院、東方醫院等單位承辦。大會以“中西匯通,南北融合”為主題,線上線下同步進行,會場設在廈門和北京。中華中醫藥學會劉平副秘書長、中華中醫藥學會外科分會名譽主任委員李曰慶教授、外科分會主任委員裴曉華教授、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喻文球教授、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呂延偉教授以及來自全國的中醫外科相關專業的專家、學者、青年醫師等1萬余人通過線上線下形式參會。
會議合影
? ? 主論壇開幕式由外科分會秘書長、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曹建春主任醫師主持。
? ? 首先,裴曉華主任委員進行了大會致辭:在過去的1年里,全國中醫外科學界的專家、教授以及中青年學者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在自己的崗位上進行了新的實踐和探索,在瘡瘍疾病、乳腺甲狀腺疾病、泌尿男科疾病、周圍血管疾病、肛腸疾病、普外科疾病、腫瘤性疾病、皮膚疾病等領域,取得了卓越成果。這次學術年會將進一步落實總書記在今年5月12日考察南陽醫圣祠時的講話精神:發展中醫藥,注重用現代科學解讀中醫藥學原理,走中西醫結合的道路。
? ? 李曰慶名譽主任委員指出中華中醫藥學會外科分會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及中華中醫藥學會的直接領導和全力支持下,卓有成效地開展了各項工作,在組織建設、學科建設、教材建設、學術活動、國際交流、理論研究以及臨床實踐等方面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站在新時代歷史起點上眺望新征程,動員和組織廣大中醫外科工作者為奮力開創新時代中醫藥振興發展的新局面,為實現健康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 ? 劉平副秘書長以視頻的方式進行了大會致辭,他指出,多年來,外科分會在中華中醫藥學會的帶領下,認真貫徹黨的醫藥衛生工作方針,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醫藥工作的重要論述,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立足中醫外科臨床、教學、科研實踐,充分發揮中醫外科學重傳承、重實踐、重創新的學科特色,推動了外科科學研究和新藥研發的進展。
? ? 10月15日,廈門分會場舉行了外科年會的四個分論壇,分別是第五屆全國中西醫結合乳腺科主任論壇及廈門市乳腺病中西醫結合診療新進展研討會首屆鷺島乳腺論壇、中西醫融合論壇、乳腺病中醫適宜技術護理學習班、傷口護理案例交流會。
? ? 第一分會場分為“博大精深,經驗智能”、“臨床科研,并駕齊驅”、“中西合璧,全程精準”三大板塊。會議邀請來自全國各地乳腺病專家,講授乳腺疾病治療在中醫及西醫方面取得的卓越成果,同時探討未來乳腺疾病研究的方向和策略。
? ? 第二分會場,鷺島風采,高度融合,是首屆鷺島乳腺論壇暨廈門市乳腺病中西醫結合診療新進展研討會,邀請廈門市多家醫院、多個學科的專家進行專題報告與點評,旨在加強各大醫院、各個學科間的學術交流與合作,提高乳腺疾病的綜合診治水平。
? ? 第三分會場為廈門市乳腺病中醫適宜技術護理學習班,通過理論授課及學術交流,把乳腺病中醫護理適宜技術的新進展、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帶到臨床護理工作中,解決患者的實際問題。加強各地區乳腺病中醫護理適宜技術的相互聯系和溝通,取長補短,增強凝聚力,擴大社會影響力,提高人們對乳腺病中醫護理適宜技術的認知,呵護廣大女性的身心健康。
? ? 第四分會場為“傷口護理案例”交流活動。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的12名代表依次進行傷口護理案例匯報分享,向所有同仁展示了來自南北方的12個典型性案例,傷口護理措施得當,運用中西醫結合方法進行處理,具有創新性,展示了傷口護理的??扑健R報結束后,廣東省中醫院外科大科總護士長、傷口組及管道組組長周春姣進行了精細點評。
? ? 10月16日主會場分為四個時段進行,探討中醫外科傳承發展和疽證治療及發展特色。
? ? 首先,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艾儒棣教授做了《箍圍藥在皮膚科及外科應用》的報告,詳細介紹了箍圍藥的源流及作用,強調“外科之法,最重外治”,外治方法和外用藥物運用需靈活。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崔公讓教授為大家帶來《中醫外用藥的配置與應用-軟膏》的報告,詳細介紹了中醫外科常用制劑軟膏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項,進一步介紹了常用軟膏珍珠生肌膏的配伍、工藝流程,崔氏神經貼治療三叉神經痛的使用方法、療效及臨床應用案例分享。并指出“內病外治”可以有效克服藥物副作用,可能成為今后的研究發展方向之一。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張耀圣教授做了《王沛教授外科學術特點》的報告,包括王沛教授學術傳承及其學術特點,并匯報了王沛教授治療體表感染性疾病的常用處方、藥物及外治方法。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王軍教授進行了《中醫外科科研思路與方法》的介紹,包括科學研究的基本任務、科學研究的特點、科研選題的重要性。右江民族醫學院唐乾利教授匯報了《中西醫結合治療急腹癥的現狀與展望》,從中西醫結合治療急腹癥發展歷程,急腹癥的新理論如損傷控制外科理念、微創化理念及快速康復理念,急腹癥的新技術如腹腔鏡技術、影像學技術及中西醫結合新技術幾個方面展開匯報。
? ? 第二時段,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主任醫師喻文球講授了《《外科證治全生》陽和通腠學術觀的的基本認識》,系統闡述了陽和通腠的起源與發展及成熟。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陳明嶺教授本次授課的題目《罕見、難治性皮膚病中醫治驗病例分享》,分享了血汗癥、SAPHO綜合征(滑膜炎-痤瘡-膿皰病-骨肥厚-骨髓炎綜合征)2個罕見病例以及1例難治的尋常型銀屑病的診療過程。桂林市中醫醫院陽旭升主任醫師以《乳腺??瓢l展的全程管理探討》為主題,為我們介紹他們建設乳腺??频膶氋F經驗,也給其他專科建設提供借鑒意義。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馬朝群教授給我們介紹了《中醫藥與加速康復外科》,從臨床實踐中證實了中醫藥與加速康復外科的結合必定是加速康復外科薛的未來發展的新趨勢。北京中醫藥廈門醫院的裴曉華教授《乳腺做了疾病的中醫治療進展》的報告,首先介紹了乳腺炎疾病的臨床表現與病程特點和現代治療過程中的局限性,進一步提出了中醫治療對乳腺炎治療的優勢特色,主要包括分病分期分型論治,辨證施治,內外治療相結合的方法,同時還介紹了治療乳腺炎的常見中成藥,使中醫治療全程參與乳腺炎疾病的治療且發揮顯著作用。
? ? 第三時段,云南省中醫醫院秦國政教授分享了《加強中醫外科學學科建設之我見》,主要提出了從分化獨立中醫外科學進步的歷史必然,提出了一套系統完善的中醫外科學特色發展道路。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史曉光教授臨床多年,這次做了《炎性腸梗阻治療體會》匯報,為中醫藥治療炎性腸梗阻提供可靠的循證意義,是中西醫結合治療炎性腸梗阻的典范。江蘇省中醫醫院陳德軒主任醫師做了《中醫藥在甲狀腺癌圍術期的應用概述》的匯報,每年該院團隊行進大約1000例的甲狀腺癌手術,圍繞甲狀腺癌手術前后的各種問題,術前心理生理應激,術中針灸配合麻醉,術后的并發癥的防治等,讓中醫藥為甲狀腺癌圍術期的康復發揮了重要作用。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普外科周永坤教授就腸粘連的中西醫結合研究近況進行了匯報,介紹了粘連的危害,及其機制診斷與治療,強調了中醫藥干預時機選擇需要盡早干預,個體化治療,辨證施治。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的王紅教授為我們帶來“基于TLR/NF-kB信號通路探討清營湯“透熱轉氣”對重癥急性胰腺炎(膿毒癥)的影響及效應機制”,進一步揭示中醫藥”透熱轉氣”中蘊含的科學內涵,為”透熱轉氣”治療膿毒癥提出了理論依據,為清營湯治療膿毒癥提供實驗基礎。
? ? 第四時段,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劉麗芳教授為我們帶來了外治法在肉芽腫性小葉性乳腺炎(GLM),治療中的應用。南京中醫藥大學曾莉教授為我們帶來了活血通腑方防治術后粘連機制研究進展與展望,曾教授提到其基本病機為“氣血瘀結”病機并通過構建實驗動物模型采取復合性的生物分子分析方法對活血通腑類方藥進行活性成分分析、靶標預測及驗證,為術后腹腔粘連防治新藥創制提供思路。曹建春教授帶來肢體血管性潰瘍疾病診療與創面修復,曹教授為我們講述了動脈性潰瘍與靜脈性潰瘍的發病機制及診療手段,他提出對于靜脈性潰瘍常伴隨交通支靜脈反流,加壓墊面療法是治療下肢靜脈潰瘍的重要措施,對于肢體血管性潰瘍疾病的創面干預要關注創面,跟蹤創面變化,適時選用合適干預手段,在治療過程中注重五體辯證。陜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趙曉平教授為我們帶來腦膠質瘤的中醫治療,趙教授向我們介紹了目前腦膠質瘤的診療現狀。江西省中醫院王萬春教授為我們帶來了腧穴熱敏灸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體會,他提出感傳活動是人體經氣運行的表現,是人體內源性調節功能被激活的標志。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中醫外科闕華發教授為我們帶來了從脾論治糖尿病性足病探討,闕教授談到虛在糖尿病性足病的發生發展中起著始動和關鍵的作用,為病之本,貫穿始終,濕痰淤作為病理產物,為病之標,火熱毒邪為病之變,腐、損為病之果,在糖尿病性足病防治中當重視從脾論治,健脾益氣,升清降濁的應用。
? ? 本次會議既有中醫傳統的經典理論,也有名老中醫學術思想傳承,亦有現代中醫外科研究經驗、創新思想與成果,又有中醫外科學科建設、學科交叉的交流。重視傳承、關注創新、臨床實用是本次論壇的顯著特點。這是對中醫藥理論指導外科學不斷創新發展的又一次檢驗與總結,對今后中醫外科學術傳承、創新發展及中醫藥現代化起著重要的促進和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