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華中醫藥學會腫瘤分會2021年學術年會”于2021年11月11日至12日在廣州、北京兩地同期召開,大會以”傳承經典、創新發展”為主題,來自全國各地的350余名代表參加了會議。本次大會由中華中醫藥學會主辦,中華中醫藥學會腫瘤分會、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廣東省中醫院共同承辦。
? ? 11月12日上午大會正式開幕。大會執行主席、廣東省中醫院腫瘤大科主任吳萬垠教授首先致歡迎辭,對疫情期間來克服重重困難參會的全國各地代表表示衷心的感謝與熱烈的歡迎。中華中醫藥學會腫瘤分會主任委員侯煒教授致辭指出,近年來中醫藥在基礎研究、臨床研究、理論研究等方面已經取得很大進展,但隨著腫瘤研究進入分子靶向時代,中醫藥防治腫瘤面臨新的挑戰與機遇,我們應當把握機遇、開拓創新,爭取更大的突破和進展。
? ? 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國辰教授在線上致辭,對從事中醫腫瘤研究與臨床工作者提出了殷切期望,并指出,當前國家大力支持中醫藥發展,中醫藥發展正迎來新的機遇與挑戰,腫瘤分會是全國乃至世界中醫藥防治腫瘤的領跑者,要發揮中醫藥防治腫瘤的特色與優勢,在新的時代潮流下抓住機遇。要把中醫及中西醫協同防治腫瘤事業的新挑戰當成分會的重要奮斗目標,在新形勢下不斷創新發展中醫理論,開創中醫藥防治腫瘤的新方法、新手段,積極推進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發展。?
? ? 在特邀報告環節,中國工程院院士劉良教授中藥單體成分在抗關節炎與抗癌新藥研發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研究最新進展,為中醫藥單體成分研究指明方向。國醫大師周岱翰教授介紹了中醫藥發展的成果與不足,闡述了中醫治療腫瘤當前面臨的困境與挑戰,提出了中醫腫瘤行業創新發展的新要求。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副院長花寶金教授從近年來開展的肺癌臨床研究與基礎研究介紹了中醫藥防治肺癌的全程管理策略與臨床實踐。北京大學中西醫結合研究所張學智教授基于“炎癌轉化”理念,探討了病證結合治療胃癌前病變的臨床研究。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李和根教授介紹了中醫藥精準干預早期肺癌術后,減少復發轉移的臨床研究進展。浙江省立同德醫院黨委書記柴可群教授介紹了通過多組學診斷技術研究非小細胞肺癌證候的新方法與新理念。南京中醫藥大學副校長程海波教授系統闡述了中醫腫瘤新理論“抗癌復衡”的理論內涵與臨床實踐。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的張蓓教授匯報了鼻咽癌中醫治療與西醫治療的最新研究進展。
? ? 中日友好醫院賈立群教授在線上對腫瘤患者化療所致周圍神經病理性疼痛的中西醫診療方案專家共識與展望進行介紹。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副院長李杰教授介紹了中醫藥治療腫瘤理論體系的創新與思考。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李平教授與各位專家探討了“因機證治”在腫瘤治療中的應用。內蒙古自治區中醫醫院的耿剛教授介紹了中蒙醫對腫瘤并發癥的治療。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的李琦教授探討了大腸癌防治的關鍵問題與中醫藥防治策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腫瘤科主任楊國旺教授從價值醫療角度探討了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如何選擇的問題。隨后,蔡宇、張海波、竇永起、劉懷民、田建輝、陳高峰等各位教授分別從中醫抗腫瘤納米給藥、腫瘤分期論治、癌因性疲乏、肺癌精準治療等方面作了精彩報告。交流內容涉及理論、經典、臨床、基礎及循證醫學研究,為中醫腫瘤行業發展、臨床診療與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 ? 12日下午7點,在大會執行主席吳萬垠教授的主持下,大會進行閉幕式,腫瘤分會秘書長鄭紅剛教授宣讀會議紀要,副主任委員陳宏教授公布大會交流論文名單,對入圍作者與單位表示祝賀。隨后大會工作組將12篇交流論文通過壁報形式在線上展示,供參會代表交流、學習。
? ? 根據疫情防控的要求,本次會議采用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行,會場共接待參會代表209名,線上瀏覽量達到4900余次。大會共收到投稿300余篇,經大會學術組嚴格審核、專家函評,最終評選出12篇大會交流論文。
? ? 本次大會內容豐富、討論熱烈,舉辦規模、整體安排等各方面均達到了預期效果,展示了中醫藥腫瘤臨床、基礎研究以及中醫藥循證醫學研究方面取得的新進展,開闊了我國中醫藥腫瘤界同行的視野,有效地促進了國內中醫腫瘤領域的合作和發展,達到了預期效果,取得了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