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1年12月18日,由中華中醫藥學會主辦的“中華中醫藥學會耳鼻喉科分會第二十七次學術年會”順利召開,同期召開了“世界中聯耳鼻喉口腔科專業委員會第13屆學術年會”。
? ? 應新冠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本次學術會議采用線上直播的方式舉行。全國各地耳鼻喉領域同行積極參加會議,并踴躍投稿,本次學術年會論文集共收稿件485篇。截止會議結束時統計,線上報名注冊人數2606人,直播平臺累計觀看3.72萬人次。
? ? 開幕式由中華中醫藥學會耳鼻喉科分會秘書長、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何偉平教授與江蘇省中醫院馬華安教授共同主持,中華中醫藥學會孫永章副秘書長通過視頻方式代表中華中醫藥學會表達了對本次會議召開的熱烈祝賀,指出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內容,要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并對中華中醫藥學會耳鼻喉科分會的建設與發展提出建議。希望分會加強黨建工作,增強凝聚力,圍繞社會熱點難點疑點,充分運用新媒體,豐富學術交流的形式。注重人才培養,重視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并不斷加強臨床研究和實踐,及時梳理總結形成指南規范,促進中醫耳鼻喉傳承創新發展,為健康中國建設做出新的貢獻。中華中醫藥學會耳鼻喉科分會主任委員阮巖教授、世界中醫藥聯合會耳鼻喉口腔科專業委員會會長劉蓬教授,分別致辭,預祝本次會議圓滿順利。
中華中醫藥學會耳鼻喉科分會主任委員阮巖教授致辭
? ? 本次學術年會設綜合論壇、嗓音咽喉病論壇、耳科論壇、外治論壇、鼻科論壇、青年論壇 6個專題,1場衛星會,1場企業專題會,全國各地共有61位專家、學者圍繞耳鼻咽喉科疾病的臨床應用、學術進展、科學研究、經驗總結等方面作了報告和交流,精彩紛呈。
? ? 綜合論壇上,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劉大新教授作“中醫傳承,不忘先賢”主題講座,列舉了上海張贊臣、廣東楊志仁、南京干祖望、四川熊雨田等中醫前輩的學術特點以及對學科的影響力。成都中醫藥大學熊大經教授作“《道德經》與《黃帝內經》的關系”主題演講,列舉了道德經中的“福兮禍之所依,禍兮福之所伏”與中醫之“寒極生熱,熱極生寒”的關系,告訴人們世事常變化,矛盾和對立是永恒不變的規律。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阮巖教授作“中醫治療耳鼻喉科疫病的實踐和思考”主題講座,列舉了古代抗疫經驗以及目前對新冠肺炎中醫治療經驗。北京中醫藥大學陳薇教授作“循證研究的設計思路與方法”主題講座,介紹了中醫科研設計的思路和方法。中華中醫藥學會標準化辦公室蘇祥飛作“中醫耳鼻喉科領域標準化工作思考”主題分享,對中醫耳鼻喉科標準化工作進行了詳盡的介紹和分享。耳科論壇上,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劉蓬教授作“中醫綜合治療突發性耳聾897例臨床觀察”主題演講,耳鳴的管理模式以及中藥治療是大家關注的重點。嗓音咽喉病論壇上,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梅祥勝教授作“單側聲帶麻痹的中醫綜合治療”講授,聲帶麻痹患者的發音鍛煉值得學習。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邱寶珊教授作“甲狀腺結節的中醫辨治思路”主題分享。兒童腺樣體肥大以及發聲訓練、喉癌術后中醫治療得到大家關注。外治論壇上,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耳鼻喉科主任張治成教授作了“面部走罐治療面癱技術”的講座,主要介紹了面部走罐等技術在耳鼻喉科的應用。鼻科論壇上,上海市中醫院郭裕教授作了“天突水針療法對病毒感染后嗅覺障礙治療的臨床增效作用研究”講座。變應性鼻炎使用中醫經典名方治療得到大家重視。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田理副院長就“兒童變應性鼻炎患者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接種專家共識解析及中醫藥防治策略”進行講授。青年論壇上,年輕醫生們分享了耳鼻喉科目前的科研進展以及名老中醫專家經驗傳承。
? ? 本次學術年會的順利召開,不僅為全國中醫耳鼻咽喉科同仁的交流提供了學術平臺,而且進一步傳播了國醫大師干祖望教授的學術思想和經驗,同時促進了國內中醫、中西醫結合耳鼻咽喉科的發展與創新。尤其是青年論壇的設立,更是本次會議的一大亮點,展示了中醫耳鼻喉科年輕一代的精神面貌與才華,是中醫耳鼻喉科未來發展的重要力量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