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臨床診療術語 第2部分:證候》由上海中醫藥大學、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福建中醫藥大學、遼寧中醫藥大學、上海師范大學、中日友好醫院、重慶市中醫院、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江蘇省中醫院、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上海市中醫醫院、中華中醫藥學會共同編制完成。
? ? 本文件代替《中醫臨床診療術語 ?證候部分》(GB/T 16751.2-1997),本次修訂與GB/T 16751.2-1997相比較,主要技術內容變化如下:
? ? ——將本文件名稱修改為《中醫臨床診療術語? 第2部分:證候》;
? ? ——將原基本虛證類、基本實證類、虛實夾雜證類、心系證類、肺系證類、脾系證類、肝系證類、腎系證類、臟腑兼證類、衛表肌膚證類、頭面官竅證類、經脈筋骨證類、其他證類、期度型14個大類,修改為八綱證候類術語、病因證候類術語、氣血陰陽精髓津液證候類術語、臟腑官竅證候類術語、經絡證候類術語、六經證候類術語、三焦證候類術語、衛氣營血證候類術語、其他證候類術語、期度類術語10個大類;
? ? ——刪除了原證候部分的“燥痰(蘊結)證”“熱入血室證”;
? ? ——新增1245個證候術語,共收錄2060個證候術語;
? ? 1995年、1997年國家分別頒布并執行《中醫病證分類與代碼》(GB/T 15657-1995)、《中醫臨床診療術語》(GB/T 16751-1997)標準以來,在中醫藥臨床、學術交流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規范化、標準化乃至國際化的引領作用。在此期間,中醫臨床各學科發展迅速,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已經實施了20多年的國家標準與當前中醫事業發展不盡適應的情況逐漸顯露。同時,由于《中醫臨床診療術語》和《中醫病證分類與代碼》標準不盡匹配,導致執行這兩個國家標準的可操作性較低。為了更好地引領中醫臨床的傳承和創新發展,充分反映中醫學術本體,充分兼顧當代中醫藥臨床與衛生保健實踐需求,以促進中醫事業的發展,推動中醫藥學術的進步,在全面總結標準應用情況的基礎上,本次修訂完全統一了本文件與《中醫病證分類與代碼》證候部分的術語;在確立中醫病證診斷時,所使用的證候術語需與本文件同名術語的定義一致。
? ? GB/T 16751《中醫臨床診療術語》由3個部分構成:
? ? ——疾病部分
? ? ——第2部分:證候
? ? ——治法部分
? ? 本文件共收錄2060個中醫證候名術語(含406個類目詞),并界定其定義。適用于中醫醫療、衛生統計、中醫病案管理、中醫臨床醫療質量評定、科研、教學、出版及國內外學術交流等領域。本文件中具有類目屬性的術語一般不適用于臨床診斷。(類目屬性的術語是指定義中有“泛指……一類證候”表述方式的術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