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在中國科協黨組的堅強領導下,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民政部的有力指導下,中華中醫藥學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醫藥工作的重要論述,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牢牢把握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要求,團結引領廣大中醫藥科技工作者堅持“四個面向”,爭當科技自立自強的排頭兵,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繁榮中醫藥學術,為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貢獻力量。
? ? 一、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強化思想政治引領
? ? (一)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
? ? 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把黨史學習教育作為學會黨建工作年度重點任務加以落實。一是在學會黨委會、秘書處黨支部會議上召開動員部署會,組織黨員干部認真學習指定書目以及習近平總書記最新講話精神,做到及時學、跟進學。二是組織黨委委員線上聆聽中國科協黨史學習教育動員部署會和專家講座,組織秘書處黨員干部參與網絡培訓、在線自測等方式提高學習成效。三是組織集中收看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盛況并邀請延安干部學院專家解讀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大會上的講話,集中學習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公報并開展系列研討交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四是在學會官網和官微開設“黨史學習教育專欄”,推送信息375條,向中國科協《學會黨建動態》、“中醫藥黨建”、中國中醫藥報報送7篇稿件,加強宣傳。五是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肺系病、脾胃病分會等臨床類分支機構黨的工作小組組織專家赴貴州遵義、重慶彭水、廣西百色、西藏林芝等地開展義診帶教、科普宣傳等黨建活動,為基層送去優質中醫藥服務,提高當地中醫藥服務水平,將學習成果落到實處。
? ? (二)扎實推進模范機關創建
? ? 持續加強理論武裝,強化政治機關意識,強化意識形態陣地建設,落實“三會一課”制度,營造風清氣正的工作氛圍。一是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嚴格執行第一議題制度,如期召開秘書處黨支部民主生活會和組織生活會,開展好主題黨日活動。二是認真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兩個責任”,學會秘書處扎實開展“燈下黑”專項整治工作,繼續深入推進利用特殊資源謀取私利專項整治工作,開展領導干部個人有關事項專項整治工作。三是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堅守年節假期等重要節點,緊盯薄弱環節,通報行業違紀違法案件,馳而不息糾正“四風”。
? ? 秘書處榮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模范單位”,秘書處黨支部榮獲 “國家衛生健康委2020-2021年度先進基層黨組織” 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直屬機關2020-2021年度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 ? 二、堅持科技自立自強,深化一流學會建設
? ? (一)圍繞中心服務大局
? ? 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醫藥工作的指示批示精神,聯合人民網錄制三期《中醫藥“說清楚,講明白》系列講座,邀請專家分別從生理學、生物學和藥物分析的角度對中醫癥候和中藥復方進行分析解讀。目前該片正在剪輯審核即將上線播出。
? ? 為落實新冠肺炎防控工作要求,受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委托,編制《中醫藥抗擊新冠肺炎藍皮書》,系統總結中醫藥抗疫的學術成果;開展新冠肺炎疫情中醫藥防治視頻免費培訓,全國3280家中醫醫療機構11萬余人次參與培訓;召開“中華中醫藥學會第二屆中醫藥抗疫與傳承創新發展研討會”,進一步總結中醫藥在新冠肺炎防治方面的有效經驗;在“中瑞新冠肺炎專題研討會”和“中韓傳統醫藥學術研討會”等國際學術會議上分享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疫情的成功經驗;組織會員向河南省紅十字會捐贈價值114.6萬元的藥品。
? ? 為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大局,與山西五寨縣薛家村村干部及黨員群眾代表召開座談,走訪慰問部分困難黨員及貧困戶;組織當地37名基層醫務工作者來京參加為期五天的“定點幫扶五寨縣中醫藥適宜技術提高班”,投入幫扶資金14萬余元;搭建“中華中醫藥學會神農科技助力鄉村振興發展平臺”,將在福建、廣西、云南三地開展服務。
? ? 為落實2021年健康中國行動中醫藥工作任務,開展以異常子宮出血等10個中醫婦科常見病的前瞻性臨床流行病學調查;完成12項兒科疾病、7項婦科疾病、9項心腦血管疾病、6項腫瘤、6項呼吸病和9項糖尿病的中醫藥防治標準的立項工作。
? ? 為落實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要求,學會組織專家參與新版基本藥物目錄遴選方案研討,提出相關建議。
? ? (二)持續提高學術引領力
? ? 為繁榮引領中醫藥學術發展,發布“2020年度中醫藥十大學術進展”,遴選2021年中醫藥重大科學問題,因工作成績較好,榮獲中國科協“重大科技問題難題征集發布2020年度優秀成果單位”;開展19個學科的中醫藥學術影響力評價工作,初步建立和健全中醫藥學術影響力評價長效機制;完成中醫疫病學學科發展研究項目;組織分支機構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學術活動月、主旨論壇、前沿沙龍等多種形式學術交流活動;探索分支機構課題管理新模式,進一步豐富了分支機構學術引領的抓手。
? ? 為培育世界一流中醫藥期刊,加強學會獨家主辦期刊黨建工作,以黨建引領業務發展;持續推動期刊集群化建設,學會系列期刊已達83種;全面升級中醫藥科技期刊集群網站,進一步提升期刊影響力;召開“全國中醫藥英文期刊國際發展學術沙龍”,為中醫藥英文期刊在新階段的發展提供方向和借鑒。學會《中華中醫藥雜志》榮獲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2021年度優秀期刊稱號,《中醫雜志》榮獲第五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期刊獎;《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榮獲中國精品科技期刊;《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2篇文章和《中華中醫藥學刊》10篇文章入選F5000。
? ? 為營造“信中醫、愛中醫、用中醫”的良好氛圍,編制發布全國首個中醫藥科普報告《中國中醫藥科普報告(2020)》;試點建設中國中醫藥科普知識標準庫,收錄標準知識條目約1000條;開展2021科普特別人物和作品遴選,產生以張伯禮院士為代表的8名中醫藥年度科普人物和6部中醫藥年度科普作品,將在中國中醫藥健康科普與文化傳播大會上公布;運用新媒體擴大中醫藥科普影響力,與人民健康合作“養生圖說”專欄累計閱讀量超過500萬,與光明網聯合推出的“書說中醫”欄目累計閱讀量超54萬,抖音平臺累計播放量達5420萬,粉絲數34.2萬,快手平臺累計播放量達2450萬,粉絲數12萬;開展精品(動漫)遴選活動,對中醫藥動漫形象中標作品進行二次開發;中醫藥動畫短片《手指的魔法》初片通過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制作備案,并獲得2021年“金熊貓天府創意設計獎”銅獎;啟動“三分鐘講透經典”項目,引導廣大群眾正確認識、深入理解、正確選用中醫藥。
? ? 為探索科技經濟融合助力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組織專家幫助甘肅天水、黑龍江哈爾濱、浙江麗水等地中醫藥產業和地方醫藥企業發展把脈出方;針對中藥企業訴求組織三期專題論證,提出解決方案和具體措施,助力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開展7期中醫藥高質量發展線上公益講座活動,邀請權威人士解讀中藥行業熱點政策和話題,50余家企業、1萬余人次參與。
? ? 為服務黨和政府科學決策,受海南省衛健委、海南省中醫藥管理局委托,承擔海南省“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受國家衛生健康委委托,牽頭組織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儲備庫(中醫藥部分)建設工作;受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委托,承擔“林下中藥材現狀調研”課題并形成相關研究報告、對《中醫適宜技術耳穴壓丸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診療方案(試點試用)》進行論證;聯合中藥產業發展與科學監管高端智庫共同編制了《中藥產業發展與科學監管報告(2020)》,并開展線上解讀;召開“長三角中醫藥高質量發展高層次專家研討會”,圍繞推動長三角中醫藥高質量發展進行深入研討,形成報告上報中國科協;與上海中醫藥大學等單位聯合成立“上海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中醫專家庫”,為浦東新區全面提升中醫藥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提供智力支持;啟動“中國‘互聯網+中醫醫療’調研與評估”項目,為綜合醫院中醫科室建設、“互聯網+中醫醫療”的科學、規范、高質量發展提供借鑒。
? ? (三)不斷增強組織凝聚力
? ? 為培養高水平中醫藥人才,受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委托管理2021年國家級中醫藥繼續教育項目1407項,完成891項;管理學會級中醫藥繼續教育項目126項,完成96項;繼續開展第六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傳承人培養(四川、廣西)、第四批優秀中醫臨床人才培養(吉林)等流派學術特色傳承活動;開展“基層中醫疼痛診療技術公益大課堂”等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500余場,12萬人次參與;承建中國中醫藥臨床案例成果數據庫,推動中醫領域臨床人才職稱評定改革。
? ? 為助力青年中醫藥人才成長,繼續開展中醫藥青年人才托舉工程,學會培養被托舉人已達104人;發展分支機構青年委員,增補和發展青年委員1300余人,專設青年論壇,展示優秀青年中醫藥科技工作者風采;繼續做好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子獎項中青年創新人才獎的評審工作,建立健全面向青年科技人才的發現、培育、服務、舉薦體系;青年委員會舉辦10期針對中醫或者中西醫結合治療的臨床優勢病種的系列沙龍研討,200位中、西醫青年專家初步遴選出近9個疾病領域100個中醫優勢病種,成果在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7篇;召開“粵港澳中醫藥科技高峰論壇暨首屆粵港澳青年中醫藥傳承創新研討會”,170余名粵港澳地區青年學者參會,搭建粵港澳地區青年中醫藥人才學術交流平臺。
? ? 為做好中醫藥人才評價舉薦宣傳工作,繼續開展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李時珍醫藥創新獎推薦評審,評選出優秀成果116項和優秀科技人才19名;向中國科協推薦4位兩院院士候選人,向科技部推薦1位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候選人,向中國科協推薦的袁媛研究員領銜團隊入選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團隊獎擬獲獎團隊;開展獲獎項目、獲獎人才、獲獎團隊典型事跡的媒體宣傳,營造良好的學術生態;開展2015-2019年度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跟蹤服務工作,助力破解中醫藥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難題。
? ? 為打造中醫藥科技工作者之家,完成學會官網迭代升級,提高智慧杏林運營能力,建立單位發票數據庫和常見問題庫,提升服務的實用性、可及性;優化“中醫藥會員之家”微信平臺欄目,增強會員的歸屬感、獲得感和榮譽感;探索中醫師承繼教數字化管理與活態傳承相結合的新模式,平臺注冊學員約15萬人,1萬多人次通過在線學習獲得繼續教育學分;開發分支機構委員管理系統,實現建成專家委員“庫”、線上全流程管理分支機構委員換屆增補,有力提升服務分支機構的效能;制定實施《會員聯動發展與服務實施方案(試行)》,廣泛吸納發展會員。
? ? (四)積極提升社會公信力和國際影響力
? ? 為建立適合中醫藥發展的評價體系,緊扣中醫藥行業政策措施和發展方向,有序推進中醫藥團體標準立項工作,審查立項98項,發布220項,做好宣貫工作;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多方參與、立足需求,注重應用”原則,加強中成藥臨床應用專家共識制定推廣工作,審查立項28項,發布8項;自主開展中醫骨傷、脾胃病和風濕等專科技術標準體系建設等中醫藥關鍵問題研究;探索開展專家共識意見形成方法學、《中成藥臨床應用說明》編寫技術規范等工作規范研究;推進全國中醫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換屆工作和《中醫病證分類與代碼》等推薦性國家標準報批、發布工作。
? ? 為貫徹“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念推動中醫藥“走出去”,繼續打造國際絡病學大會、國際扶陽醫學大會等品牌國際學術會議,擴大國際中醫藥影響力;召開“中國泉州-東南亞中醫藥學術研討會”等國際交流系列活動,深化中醫藥雙邊、多邊國際合作;設立“金磚國際中醫藥健康智庫平臺”,加強金磚五國在中醫藥健康領域的合作;協助知名品牌中成藥在印度尼西亞注冊成功;搭建“中華中醫藥學會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平臺”,進一步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
? ? 三、不斷加強自身建設,持續提升治理能力
? ? (一)持續提升民主治理水平
? ? 根據《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和《“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編制《中華中醫藥學會“十四五”規劃(討論稿)》;完成第七屆理事會備案工作,如期召開第七常務理事會審議學會重要事項和文件,落實民主決策程序;監事會主動履職,聽取理事會工作報告,列席重要工作會議,貫徹民主監督機制;制修訂《中華中醫藥學會會議管理辦法》、《中華中醫藥學會分支機構學術活動管理細則》等18個制度,強化內部風險控制;啟動秘書處辦公樓加固改造項目。
? ? (二)有力推進分支機構發展
? ? 修訂《中華中醫藥學會分支機構管理辦法》;明確93個分支機構英文名稱,進一步規范對外交流宣傳口徑;開展分支機構年度考核評估,引導、激勵分支機構規范發展;開展任期屆滿分支機構進行考核評估,引導、督促分支機構主委履職盡責,激發分支機構活力;有序推進分支機構換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