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2年6月25日至26日,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1周年之際,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黨的工作小組線上舉辦了“我的中醫路,喜迎二十大”系列黨課活動。脾胃病分會主任委員、黨的工作小組組長唐旭東教授,脾胃病分會副主任委員、黨的工作小組副組長劉力教授,脾胃病分會常務委員、黨的工作小組副組長季光教授,脾胃病分會常務委員、黨的工作小組副組長李延萍教授分別給脾胃病分會廣大委員和青年委員講授了“學習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牢記初心使命,振興發展中醫事業”、“延安時期我黨發展中醫藥事業概況和啟示”、“樹師德,正師風,全面深化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從百年黨史中汲取中醫藥振興發展智慧和力量”黨課;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趙文霞主任、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朱瑩副院長、甘肅省中醫院(甘肅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舒勁副院長、廣州中醫藥大學東莞醫院常務黃紹剛副院長擔任主持人,共有300余人線上參加黨課學習。
? ? 唐旭東教授的“學習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牢記初心使命,振興發展中醫事業”黨課,介紹了在我們黨百年歷史上,先后通過了三個歷史決議,盡管通過的歷史條件、時代背景和具體內容不盡相同,但都是我們黨在重大歷史關頭,以高度歷史自覺,通過總結黨的歷史,牢牢掌握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歷史主動,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對于統一全黨思想、全黨意志、全黨行動,推動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從思想溯源維度看,《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不僅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的結合,同時也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它首次提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注入了中華民族5000多年漫長奮斗積累的文化養分,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典范。
? ? 此外,唐旭東主委還對脾胃病分會工作提出了建議:一是重視計劃性、創新性、全面性。全年計劃、學術方法的創新;二是增強服務意識、策劃意識、創新意識、規范意識。以委員、青年委員之心為心;工作得到很好的實施必須在調研的基礎上進行很好的策劃,重視形式、內容以及面向臨床需求與科技問題的創新;三是要提升政治能力、學術能力、協作能力、組織能力、開拓能力;要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能力(判斷力、領悟力、執行力);提高學術發展方向、學術前沿、關鍵科學技術問題等認知能力,以及通過學術活動加以促進解決和推進發展的能力;要提升大協作、團隊協作、交叉協作的方式和能力。
? ? 劉力教授的“延安時期我黨發展中醫藥事業概況和啟示”黨課,讓廣大委員黨員們了解到了,在延安時期,我黨結合當時的醫療衛生工作實際,對于中醫中藥的實效性、文化性和科學性在思想認識上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為新中國建立后的建設時期、改革時期發展中醫藥事業,提供了思想、政策和實踐等方面的有益經驗。
? ? 季光教授的“樹師德,正師風,全面深化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從教師思想政治工作角度出發,強調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性,其關系到國家戰略、體現育人根本、具有現實緊迫性。加強教師隊伍師德師風建設的主要舉措一是守底線、規則立德,守牢教師職業行為規范底線:二是樹典型,典型樹德,選樹弘揚身邊師德先進人物;三是管長遠,教育潤德,開展日常教育提升師德涵養。
? ? 李延萍教授的“從百年黨史中汲取中醫藥振興發展智慧和力量”黨課,從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歷程、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的幾點思考兩個方面進行匯報。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對中醫藥事業非常重視,重慶中醫藥教育先賢、全國著名老中醫,重慶市第一中醫院首任院長吳棹仙就曾經向毛澤東主席敬獻了“子午流注環周圖”,在全國中醫界影響深遠。黨和國家領導人始終對中醫藥的發展持續給予大力支持,我們中醫人應該充分發揮中醫藥防病治病的獨特優勢和作用,為建設健康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 ? 經過黨課學習,脾胃病分會全體黨員提升了黨性認識,將充分利用所學專業知識,守護好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為《“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提供脾胃病人的智慧和力量。大家一致堅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醫藥守正創新、繼承發展必將取得更加卓越成效。
講課專家
主持專家
???
?? ??????????????????????( 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