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和全國中醫藥大會精神,定期梳理總結中醫藥研究成果,動態呈現中醫藥學術研究、創新成果的軌跡和趨勢,充分發揮學術團體的學術引領作用,中華中醫藥學會組織開展“2020年度中醫藥十大學術進展”遴選工作。經提名委員會專家提名,中華中醫藥學會各分支機構主委投票,評審委員會專家評審,確定2020年度中醫藥十大學術進展。
1.中醫藥在新冠肺炎防治中發揮重要作用
? ?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中醫藥全面深度介入防控救治,積極探索中醫藥抗疫理論及實踐,獲取臨床證據,在防控期、治療期、康復期均發揮重要作用,得到了積極評價和高度認可,成為抗疫方案亮點。多項學術成果受到關注:中西醫結合新冠肺炎臨床救治、新冠肺炎防治理論及臨床實踐、清肺排毒湯防治新冠肺炎的效應物質及作用機制、COVID-19大流行期間中醫藥社區防控臨床研究等都取得進展、miRNA作為中藥新型有效成分的發現及其在新冠肺炎治療中的作用得到初步解析等。
2.“三藥三方”治療新冠肺炎療效獲得肯定
? ?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通過臨床篩選,涌現出“三藥三方”等有效方劑,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叭帯奔唇鸹ㄇ甯蓄w粒、連花清瘟膠囊、血必凈注射液,“三方”是指清肺排毒湯、化濕敗毒方、宣肺敗毒方3個方劑,臨床研究證實“三藥三方”可有效降低新冠肺炎發病率、轉重率、病亡率,促進核酸轉陰,提高治愈率,加快恢復期康復。2020年4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三藥”新增新冠肺炎不同適應證,基于“三方”研發了中藥新藥。
3.穴位敏化現象的物質基礎和機制被部分揭示
? ? 穴位敏化理論(現象)經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團隊、江西中醫藥大學研究團隊提出并進行應用實踐,成都中醫藥大學研究團隊在傳承傳統中醫針灸經典理論的基礎上,通過多學科結合的研究方法創新發展了理論,通過7600多例臨床研究發現穴位敏化具有普遍性、多樣性、疾病相關性、空間規律和動態性等規律,初步揭示了穴位敏化的物質基礎,部分闡明了穴位敏化的臨床應用價值及其科學基礎。代表性成果于2020年1月發表在Neurology,JAMA Internal Medicine等權威期刊。
4.中醫藥臨床研究核心指標集技術規范建立并應用
? ? 天津中醫藥大學研究團隊提出構建中醫藥臨床研究核心指標集的理念,牽頭制定了《中醫藥臨床試驗核心指標集研制技術規范》(2020年6月由中華中醫藥學會發布),研制了首個新冠肺炎臨床評價核心指標集(COS-COVID),開發了ChiCOS技術平臺上線運行,有助于發展完善符合中醫藥臨床價值特點的指標體系。在新冠肺炎防治中,首先提出降低“轉重率”是療效評價的核心指標,得到WHO認可并已廣泛應用。
5.中風病辨證論治方法體系的推廣與應用
? ? 中國中風病多學科研究團隊經過30余年的研究與實踐,構建了中風病辨證論治方法體系,形成了中風病中醫藥循證臨床實踐指南。香港醫院管理局設立專項,由香港浸會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中國中醫科學院等機構組建專家團隊,率先實現中醫藥指南在香港地區的本土化,2020年11月在Chinese Medicine發布《香港中風病循證中醫藥實踐指南》。2020年12月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發布首個中風病臨床實踐中醫藥國際組織標準——《國際中醫臨床實踐指南 中風》,有力推動中風病辨證論治方法體系的推廣與應用。
6.手法治療骨與關節退行性疾病取得進展
? ? 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研究團隊采用扳動類手法治療發病率及復發率高的骨與關節退行性疾病,系統研究并明確了其臨床療效、效應機理,提升了手法操作安全性和證據質量,開創了科學、可重復的手法傳承及評價新模式,并廣泛推廣應用。相關成果納入美國物理治療學會發布的《頸痛治療國際循證臨床實踐指南》。獲得2020年度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7.破譯雷公藤復雜基因組并解析其活性成分生物合成關鍵途徑
? ? 首都醫科大學研究團隊首次破譯衛矛目植物第一個染色體水平的高雜合基因組,進一步鑒定新穎細胞色素p450酶TwCYP728B70為雷公藤甲素生物合成關鍵后修飾酶,解析并在酵母中重構了其關鍵途徑。該成果推進了結構復雜的中藥萜類活性成分生源途徑解析及其合成生物學生產的中藥資源可持續利用。相關學術論文于2020年2月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
8.針灸治療偏頭痛、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病癥獲得高質量臨床研究證據
? ? 華中科技大學研究團隊、北京中醫藥大學研究團隊分別組織開展的針刺治療偏頭痛、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病癥的臨床研究獲得高質量臨床證據,相關學術論文2020年發表在BMJ,Anna Intel Med等國際權威醫學期刊,為難治性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新的選擇。這些研究將針灸特點與臨床流行病學、循證醫學的原理相結合,借鑒國際通行的方法,驗證了針灸的效果,為針灸從經驗醫學向循證醫學的轉化,提供了真實可靠的證據,成為國內外針灸臨床研究的示范和引領。
9.通過針刺實踐發現治療哮喘的新靶標
? ? 上海中醫藥大學研究團隊結合針灸防治哮喘的長期工作積累,構建了從針灸經驗傳承、臨床療效、效應調節、生物過程、物質基礎到靶標發現的科學路徑。依此路徑,該團隊發現并證明Transgelin-2是治療哮喘的新靶標,TSG12結合并激動新靶標,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將該研究作為亮點專題進行了報道。該研究發現了治療哮喘的新靶標,也提出了具備自主知識產權藥物靶標,同時有助于闡明針灸的科學機制。
10.降血糖創新中藥——桑枝總生物堿獲批上市
? ? 2020年3月18日,由國家重大新藥專項支持的桑枝總生物堿片獲國家藥監局批準上市,該藥是國內首個降血糖原創天然藥物。本品按照優先審評程序開展技術審評,臨床試驗結果顯示與安慰劑對照組間比較有統計學差異,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受試者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配合飲食控制及運動,用于2型糖尿病治療,為患者提供了一種新的治療選擇。作為植物來源的有效組分天然藥物,其兼具中、西藥的特點——多靶點作用和質量均一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