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3年10月31日,由中華中醫藥學會、浙江大學長三角智慧綠洲創新中心、浙江大學藥學院、現代中藥創制重點實驗室共同舉辦的第八期中醫藥十大學術進展前沿科技沙龍——單細胞組學、靶點“鉤釣”等新技術助力中藥功效科學內涵闡釋在浙江嘉善成功舉辦。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中國工程院院士叢斌,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國辰,浙江省衛健委副主任、省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曹啟峰,浙江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黃先海,以及來自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深圳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多所大學專家代表出席會議并參與討論。會議由浙江大學范驍輝教授主持。
? ? 會上,圍繞中醫藥高質量發展,張伯禮院士和叢斌院士分別作題為《新時代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與文化自信》和《生命科學進化帶來的思考》的主旨報告。
? ? 沙龍討論環節,中華中醫藥學會發展研究辦公室主任張霄瀟詳細介紹了中醫藥十大進展遴選工作的背景、工作機制和成果成效。浙江大學王毅教授、北京大學曾克武研究員、大連醫科大學馬驍馳教授分別作《融合單細胞組學技術揭示活血化淤中藥心肌保護的科學內涵》、《靶點鉤釣技術在中藥作用機制解析中的應用》、《代謝靶點表征方法的構建與中藥干預研究》的學術報告。
? ? 張伯禮院士首先肯定了中華中醫藥學會開展年度中醫藥十大學術進展遴選工作的重要意義,認為通過近3年的遴選和發布,中醫藥十大學術進展已成為中醫藥學術研究的“風向標”。以2022年度遴選出的十大學術進展為例,充分體現了三大特點:一是突出以臨床問題為導向的評價機制,例如:“中醫藥治療克羅恩病等慢性難治性疾病獲得新證據”等;二是注重學術研究支撐行業發展,例如:“學術研究助力‘三結合’中藥注冊審評證據體系構建”等;三是重視新技術新方法在中醫藥中的應用,例如:“單細胞組學、靶點“鉤釣”等新技術助力中藥功效科學內涵闡釋”等。中醫藥十大學術進展充分發揮學術引領作用,代表了中醫藥研究的方向。
? ? 叢斌院士對三位青年人才的項目入選年度十大學術進展表示祝賀與肯定,并強調中藥復方在體內吸收、分布和代謝的研究對于理解中藥的作用機制和效果非常重要。他提出通過動態化、可視化觀察可以更準確地描述和解釋中藥復方的體內過程,為優化中藥復方設計和應用提供科學依據。
? ? 深圳大學程永現教授、清華大學李梢教授、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丁侃教授、復旦大學陳道峰教授、香港中文大學黃志超教授、成都中醫藥大學唐健元教授等與會專家圍繞“單細胞組學、靶點‘鉤釣’等新技術助力中藥功效科學內涵闡釋”主題,從多學科交叉融合、聚焦臨床問題、重視中醫藥自身復雜規律等方面進行深入交流討論。
? ?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