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由中華中醫藥學會和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共同主辦、肝膽病分會承辦、重慶市中醫院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協辦的中華中醫藥學會肝膽病分會第二十五次全國中醫肝膽病學術會議于2024年5月17日至19日在重慶市舉行。會議圍繞“傳承創新 融合發展”主題,設1個主會場,6個分會場,邀請了授課專家52位,論文交流學者13位,主持專家61位,現場參會524人,線上累計播放近44萬余次。
? ? 開幕式上,中華中醫藥學會監事長曹正逵,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秘書長李增德,重慶市衛健委副主任、重慶市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趙勇,重慶中醫藥學院副校長、重慶市中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吳斌,中華中醫藥學會肝膽病分會主委徐春軍分別致辭。重慶中醫藥學院中醫學院副院長、肝膽病分會副主任委員劉華寶教授主持開幕式。
? ? 曹正逵肯定了肝膽病分會過去一年的工作,對肝膽病分會的未來發展提出了三點建議:第一,做好黨建工作,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凝聚各方專家力量,打造平臺品牌;第二,統籌理論與臨床實踐,進一步對肝膽病的重點問題進行梳理、整合,提升學術引領能力;第三,肝膽病分會要進一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 ? 國醫大師楊震作了題為《黃元御“一氣周流”理論的臨床思路》的報告。“一氣周流”理論的基礎是“相火氣機學說”,用其指導疾病的辨證治療彌補了單純應用臟腑辨證論治的不足,為臨床提供了理論指導,提高了臨床療效。
? ? 仝小林院士介紹了“態靶辨治”中醫診療范式,其含義在于依據現代醫學診斷,運用中醫思維,對疾病進行分類分期。在總結歸納疾病的動態演變規律和發展態勢基礎上,提煉出疾病每個階段的核心病機(態)和與其相對應的客觀指標(靶),結合病因和預后,形成態靶同調、因果兼顧的診療方案。在此基礎上,根據患者的個體化差異,輔以辨證加減。
? ? 北京學者尤紅教授聚焦于肝硬化的逆轉,提出中西醫結合的證據和挑戰,無論是西藥還是中藥,都要突破創新,研究重要靶點,結合中醫藥優勢,對患者個性化治療,進一步降低肝纖維化和肝硬化人群比例。
? ? 徐春軍教授以《基于肝本溫,虛則清理論辨治原發性肝癌思路探析》為題,闡述了中醫藥在“扶正祛邪”的同時結合現代醫學技術,改善患者生存質量的方法和路線。
? ? 此外,全國名中醫劉華寶教授,岐黃學者呂文良教授,肝病領域專家李秀惠、王憲波教授分別在主會場做了主題報告。
? ? 各分會場主題設置聚焦熱點,內容涵蓋肝硬化再代償、肝纖維化逆轉、中醫藥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表面抗原滴度、中醫特色傳承等問題。
? ? 本次會議創新性設立新藥開發與成果轉化專題討論會,首都師范大學中醫藥重點研究室王英鋒教授做《中藥創新藥研發思路與流程》專題報告,5家持有院內制劑或協定處方的醫院專家進行了匯報。來自全國的16家企業、30余位代表參加了會議。參會代表肯定了平臺聯系醫學專家和企業的紐帶作用,也對未來專題會議的方向、方式提出了建議。中華中醫藥學會學術部莊乾竹主任做會議總結,對肝膽病分會積極搭建成果轉化平臺、召開專題會議予以充分肯定,未來學會也將發揮好平臺和專家優勢,積極搭建成果轉化平臺,實現資源共享,更好地滿足成果的持有者和需求者的需求,促進醫研企協同創新。
? ? 本次會議特別為青年人提供青年辯論專場、口頭論文報告專場,促進青年學術交流;設立中醫外治法專場,報告中醫外治在肝膽疾病中的應用;設立名老中醫傳承專場,邀請名老中醫傳人闡述名家思想及跟師體會,整合優勢資源,突出中醫特色傳承。本次大會還對《原發性肝癌中醫診療指南》《肝硬化中醫診療指南》進行了宣貫。大會共收到投稿220篇,從中遴選13篇論文進行口頭報告,31篇進行壁報展示。會議內容同步通過線上平臺進行直播并設有回放,邀請臨床肝膽病雜志、肝膽相照、肝博士等對會議進行了全程轉播和報道,就部分專家的報告內容進行了深度采訪。
? ? 會議期間,莊乾竹主任宣讀了中華中醫藥學會肝膽病分會第三屆委員會增補人員的決定,并為新增副主任委員頒發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