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4年9月20日至22日,由中華中醫藥學會主辦,中華中醫藥學會中藥基礎理論分會、山東中醫藥大學承辦的“中華中醫藥學會第十六次臨床中藥學學術年會”在山東省濟南市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300余名臨床中藥學領域專家學者出席本次會議,共2900余人次觀看線上直播。
參會專家合影
? ? 中華中醫藥學會中藥基礎理論分會名譽主委高學敏、鐘贛生、中華中醫藥學會中藥基礎理論分會主委張建軍、山東中醫藥大學黨委副書記金鋒、廣西中醫藥大學原副校長鄧家剛、山東中醫藥大學原副校長王振國等出席開幕式。開幕式由山東中醫藥大學教授滕佳林主持。
? ? 高學敏、張建軍等在致辭中表示,臨床中藥學作為中醫藥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傳承和發展中醫藥事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應積極推動臨床中藥學的創新發展,加強學術交流與合作,培養更多高素質的臨床中藥學人才,為中醫藥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活力。
開幕式
? ? 開幕式還舉行了新成果發布儀式,南京中醫藥大學、江蘇省腫瘤醫院、江蘇省中醫院等聯合申報的“補氣活血藥相使配伍抗腫瘤轉移策略及關鍵機制研究”項目榮獲2023年度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三等獎,湖北中醫藥大學教授周禎祥著作《本草藥征》榮獲2023年度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學術著作獎三等獎。
? ? 學術交流環節,王振國作了題為《創新應用中藥藥性理論,賦能中醫藥新質生產力》的主題報告,通過現代科技語言科學表征中藥藥性內涵,提出“本原藥性”與“效應藥性”理論觀點,在構建中藥藥性研究方法學體系方面做了積極探索,有利于實現中藥寒熱藥性綜合特征信息的系統認知、智能識別與客觀評價。
? ? 鄧家剛作了題為《貝類海洋中藥研究與臨床應用》的主題報告,通過對古今貝類海洋中藥研究現狀的系統梳理,尤其對貝類海洋中藥的現代研究與臨床應用提出新思路、提供新方法,建議充分挖掘其藥用價值和保健功能,加強對貝類海洋中藥功效及物質基礎研究,從而揭示其防治疾病的科學內涵,發展好、利用好海洋中藥,促進大健康產業的發展。
? ? 張建軍作了題為《國外天然藥物與中藥的碰撞與融合——國外藥用植物資源“中藥化”研究,助力一帶一路新外來中藥國際合作》的主題報告,介紹了原產地歐洲、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的外來中藥品種,通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國際合作專項“一帶一路新外來中藥國際合作基地”項目建設新外來中藥博物展覽室建設等,提出了國外藥用資源“中藥化”(即賦予中藥藥性)的研究模式,以及外來中藥研究是臨床中藥學學科建設專業發展新方向,將為中藥基礎理論分會發揮學術引領、搶占學術高地的傳承創新作用注入新活力提供新的動能。
? ? 會議還安排了教學論壇、青年論壇等專題交流,通過交流臨床中藥學最新科研、教學成果,進一步激發了學術創新的活力。
專家報告
? ? 會議期間還舉行了中華中醫藥學會中藥基礎理論分會黨的工作小組活動,分會部分黨員同志們參觀了中共山東早期歷史紀念館,并重溫入黨誓詞。
黨建活動合影
重溫入黨誓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