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中醫藥學會研究與評價課題《AI中醫四診儀在兒童腎臟疾病應用的臨床研究》啟動會順利召開
發布日期:2024年10月28日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邁出兒童腎臟風濕疾病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新步伐
? ? 中醫臨床證候客觀化對于疾病的辨證分型標準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而AI中醫四診儀對疾病癥候的客觀化采集,并運用大數據智能化分析,可以促進中醫診斷及療效評價的客觀化、標準化發展。近日,為深入探討兒童疾病中運用AI中醫四診儀對中醫證候的客觀化、專病化臨床研究,由中華中醫藥學會研究與評價課題立項、上海市腎臟發育和兒童腎臟病研究中心支持,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腎臟科(中西醫協同旗艦科室)聯合風濕科、中醫科等共同發起的中華中醫藥學會研究與評價項目“Al中醫四診儀在兒童腎臟-風濕疾病應用的臨床研究”(CACMRE2024-A-06)啟動會在上海召開。
? ? 項目負責人、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腎臟科&風濕科學科帶頭人徐虹教授,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院長王藝教授,河南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書記任獻青教授,上海中醫藥大學、第五屆上海名中醫王憶勤教授及團隊,中華中醫藥學會標準化辦公室副主任蘇祥飛,上海市中醫醫院、中華中醫藥學會兒科流派傳承創新共同體主席虞堅爾教授,上海市中醫醫院兒科臨床醫學中心主任薛征教授,上海杉達學院龐爽講師,上海交通大學AI四診儀研發團隊,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腎臟科主任沈茜教授、風濕科主任孫利教授、中醫科主任俞建教授、腎臟科/風濕科周清護士長,以及武漢兒童醫院腎臟科、廣州婦女兒童醫院腎臟科、鄭州兒童醫院腎臟科、廈門婦幼保健院腎臟科、貴陽婦幼保健院腎臟科/風濕科等團隊代表參加會議。會議由徐虹主持。
? ? 王藝在致辭中強調了中西醫等多學科團隊合作、人工智能等技術賦能對學科發展的重要性,并對項目給予了高度評價。任獻青表達了對大數據智能化分析促進中醫證候的客觀化采集、推動中醫診斷及療效評價的標準化發展的信心。蘇祥飛表示國家高度重視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特別是中醫藥智能化發展,鼓勵項目組認真落實完善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機制的目標任務,更好服務中醫藥高質量發展,推動中西醫結合治療策略廣泛應用。
? ? 會議期間,沈茜介紹了中西醫結合在兒童腎臟疾病治療中的發展歷程和未來趨勢,是醫學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王憶勤介紹了中醫診斷客觀化研究的最新進展,尤其是在脈象和舌診的數據分析上,為傳統中醫注入了新的科技活力。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劉俊朝介紹了AI中醫四診儀在兒童腎臟-風濕疾病應用臨床研究,展示了對患兒病情的實時監測和評估。
? ? 在討論環節,虞堅爾、薛征、俞建就AI中醫四診儀的技術細節、臨床應用前景以及可能遇到的機遇和挑戰進行了深入交流。專家表示,在AI技術的輔助下,可以根據個體差異,為患者量身定制治療方案,實現真正的“一人一方”。個性化的醫療服務,不僅提高了治療效果,也極大地提升了患者的就醫體驗。此外,與會專家對如何推廣這項技術,以及如何培養相關醫療人才以適應新技術的需求等問題進行探討。
? ? 此次項目啟動會的召開,標志著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為代表的綜合醫院在中西醫結合領域的研究和實踐邁出了新的步伐。AI中醫四診儀的研發和應用,將推動中醫診斷的現代化進程,提高中醫治療的精準性和有效性。同時,這也是貫徹落實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提出的“中醫藥標準行動計劃”的具體措施,為中醫藥智能化裝備共性技術標準的制定提供了實踐基礎。隨著項目的深入進行,預計將為兒童腎臟和風濕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帶來新的變化,為中西醫結合的發展開辟新的路徑、打造新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