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1月27日,由中華中醫藥學會主辦、上海中醫藥健康服務國際合作中心及上海中醫藥大學科技人文研究院承辦的 “中華中醫藥學會適宜技術國際推廣合作論壇暨‘和之道’中醫學術思想研討會”在滬成功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的領導、專家、嚴世蕓教授學生代表以及上海中醫藥大學師生代表等各界嘉賓共120余人參會。
大會現場
? ? 中華中醫藥學會會長王國強,上海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曹錫康,上海中醫藥大學校長徐建光,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胡鴻毅,全國名中醫、上海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嚴世蕓,全國高等學校學生信息咨詢與就業指導中心主任石鵬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原規劃財務司司長、上海中醫藥大學中醫藥高質量發展研究院院長蘇鋼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原司長、中國中醫科學院原院長曹洪欣,浙江中醫藥大學原校長肖魯偉,南京中醫藥大學原校長吳勉華,江西中醫藥大學原黨委書記、上海中醫藥大學科技人文研究院院長劉紅寧,河南中醫藥大學原校長鄭玉玲,天津中醫藥大學原副校長周桂桐,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原高等教育研究與評價中心主任楊天仁等領導出席了會議。
王國強會長致辭
? ? 開幕式上,王國強會長代表主辦方中華中醫藥學會致辭。他指出,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凝聚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博大智慧,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是2020年疫情防控的一大特點。為推動中醫適宜技術邁向國際市場,中華中醫藥學會特成立“中華中醫藥學會適宜技術國際推廣合作共同體”,三年來做了大量工作:一方面在國內開展適宜技術國際推廣、培育項目的甄選,另一方面組織理事單位積極參與德國漢堡市政府組織的中國時代展示活動、阿聯酋阿布扎比舉辦阿聯酋謝赫扎伊德文化節、迪拜世界大力士賽、泰國衛生部舉辦的開發國際植物藥博覽會以及京交會等,為中醫適宜技術的國際推廣作出了積極努力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他同時勉勵大家要加強對中醫藥的傳承、創新與發展。他還指出,由嚴世蕓教授任總主編,率領研究團隊編寫的“中國傳統哲學視域下的中醫學理”系列叢書,是把中華優秀文化和哲學思想與中醫藥核心基本理論、學術研究相結合的成果和方法,難能可貴,值得珍惜,應當加以發揚光大。
頒發聘書
? ? 隨后,“中醫藥文化海外推廣系列知識讀本”專家委員會宣布成立,王國強會長為專家頒發聘書。
? ? 在主題報告環節,論壇特邀請劉紅寧院長、蘇鋼強院長、曹洪欣司長分別以“發展中醫健康產業的思考”、“長三角中醫藥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思考”、“非遺文化與中醫傳承發展”為題作主旨演講。專家們將中醫藥文化傳播與產業發展相結合,從長三角區域乃至全國中醫藥高質量發展出發,總結中醫藥發展的既往經驗與成果,對今后的發展路徑展開探索。參會代表全程認真聆聽,紛紛表示享受了一場學術盛宴,受益匪淺!
“和之道”中醫學術思想研討會合影
? ? 在下午召開的“和之道”中醫學術思想研討會上,陳麗云副院長以“溯本求源–探索中醫學理”為題全面闡述了“和之道”的理論內涵,舒靜處長、尚力主任、沈琳主任分別從教育、學術、臨床三個角度探討嚴世蕓教授的學術思想和傳承。吳勉華校長、鄭玉玲校長、周桂桐校長、楊天仁主任、石鵬建主任圍繞“中醫藥高等教育的創新發展”,分別做了交流發言。專家們探討了“和之道”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回顧了嚴世蕓教授、上海中醫藥大學、中國中醫藥高等教育不斷探索創新的改革歷程,就中醫藥高等教育的昨天、今天、明天展開了熱烈討論和深度思考,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見。
? ? 王國強會長在總結發言時強調,嚴世蕓教授具有開拓精神和創新精神,是中醫的楷模、教師的表率、學習的榜樣。他認為“和之道”是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差別,調和之道正是中醫作為整體醫學和健康醫學的優勢,中醫人應提高自信心。同時,他提出了培養學生成為好醫生的六點希望:對中醫藥事業發展有深厚感情、對中醫精華精髓有深刻把握、對文化內涵有深邃領悟、對診療技術有全面掌握、對臨床療效有堅定信心,對大醫精誠能終身踐行。還殷殷囑托了八點要求:讀經典、跟名師、多臨床、有悟性、善思辨、懂人文、處好方、醫德好。希望學校培養出更多的好醫生和更多的名醫生。
? ? 本次會議的成功舉辦,是將中醫核心理論與適宜技術實踐相結合的一次嘗試,是將中醫藥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傳承好、發展好、利用好的深刻探討,是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生動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