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2-23日,由中華中醫藥學會主辦,深圳大學總醫院等單位承辦的“中華中醫藥學會筋膜學協同創新共同體成立大會”在深圳隆重舉行,近500家國內公立三甲醫院疼痛、康復、中醫等學科的負責人現場參會,5.1萬人觀看了視頻現場直播。同期召開了2021國際筋膜學論壇。
中華中醫藥學會筋膜學協同創新共同體成立大會
??? 中華中醫藥學會孫永章副秘書長在線上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詞。他指出,近年來隨著干細胞、再生醫學、組織工程等研究的興起,筋膜作為干細胞庫的概念已逐漸形成,世界范圍內對筋膜或結締組織的研究引起諸多科學家的重視并逐漸深入。筋膜學是傳統中醫理論與現代生物醫學接軌的產物,有望成為打破中西醫界限的理論,架起了中、西醫研究互通的橋梁。共同體成立后要通過構建共同體協作的網絡、提升技術水平、搭建科研成果轉化平臺、建立適用技術推廣平臺和搭建學術交流平臺,更好地發揮各成員單位在筋膜學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中的協同作用,實現產學研職能互補,多學科協同參與。
中華中醫藥學會孫永章副秘書長在線上發表致詞
??? 廣東省政協副主席袁寶成,深圳大學副校長李永華,解放軍301醫院原總院長任國荃,中國工程院樊代明院士,中華醫學會疼痛分會、科學普及分會兩位前任主委,英國、比利時王國、加拿大等多國駐華領館官員等嘉賓應邀出席并致辭。
? ? 筋膜學是以深圳大學和南方醫科大學為主導的研究團隊于2003年在世界上首先提出并不斷完善的原創性理論與應用體系。它是基于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中國數字人研究”、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針灸理論的筋膜學基礎研究”和國家科技部第407次香山科學會議“筋膜學研究”等研究成果凝練而成。筋膜學研究以筋膜為軸線詮釋生物進化規律,創新性提出全身結締組織所構成的筋膜軟性支架網絡,是細胞發揮正常功能的主要“土壤”,每個細胞的功能狀態和生命活動(細胞更新)均離不開筋膜結締組織所提供的支持(如營養)和儲備(如干細胞)和信息傳遞等功能。通過中醫學和解剖學、生理學等相結合,以看得見、摸得著的筋膜為載體把中醫的功效表現挖掘出來,回歸中醫科學化的本質,是用中醫思維對人體觀和方法論的一次全新理論和應用研究。
? ? 目前,國際上開展筋膜研究和應用的機構已超過數百家,涉及60多個國家和地區,相關從業及研究人員超過百萬。來自數十個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正在有計劃地展開筋膜學系統化應用研究,學術影響不斷擴大。一個以筋膜學為基礎的中西醫融合新學科、新產業已初具規模,各種新技術、新方法已不斷涌現。
? ? 本次論壇是筋膜學學術領域首次國際化、專業化、高規格的合作、交流、溝通和共建,架起了中西醫融合互通的橋梁,推動了中西醫學術與文化交流。筋膜學突破了中醫與西醫的界限,既為傳統的古典中醫經驗醫學提供現代科學理論支撐,也為現代醫學提供了新的醫學發展方向,今后將為中醫藥學傳承與創新發展、讓世界人民了解中醫藥對人類健康的偉大貢獻,發揮積極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