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4年12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最新修訂版)(以下簡稱《科普法》)予以發布。為學習貫徹落實新修訂《科普法》的精神內容,推動學會科普工作新發展,2025年2月18日,中華中醫藥學會第十三期科普沙龍在京舉辦。
? ? 中華中醫藥學會秘書長李宗友、副秘書長馬駿、科技評審部負責人于宏偉,中華醫學會科普專家委員會副秘書長唐芹,中華預防醫學會科普信息部副主任劉召芬,中國林學會科普處處長馬莎,中國科普作家協會項目交流部負責人周亞楠,中國科普研究所研究員王麗慧,學會肺系病分會主任委員、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原院長王成祥,學會肝膽病分會主任委員、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原副院長徐春軍,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普分會主任委員海霞,中國中醫科學院新聞宣傳中心副主任趙宇平,北京中醫藥大學國醫堂門診部主任沈潛,以及部分企業代表參加會議。會議由學會科普部臨時負責人郭繼華主持。
? ? 李宗友在致辭中表示,學會高度重視科普工作,在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中醫藥和科學普及等相關文件精神的指引下,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中國科協的堅強領導下,學會重點以“六位一體”的工作思路開展了系列科普工作。新修訂《科普法》的頒布,為科普工作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下一步,學會也將深入學習貫徹《科普法》的內容與精神,持續做好中醫藥文化弘揚和科學普及工作。
? ? 會上,王麗慧以“新修訂科普法的變化”為主題開展專題報告,介紹了我國科普事業的政策體系,并從八章六十條詳細介紹了《科普法》的新修訂內容。另外,為貫徹落實《科普法》精神和內容,研究討論“鼓勵社會力量依法設立科普獎項”的機制和流程,馬莎和周亞楠分別以《梁希科普獎》、《科普獎項的設立與運營管理:激勵科普創作,提升科學素養》為主題進行了專題分享,重點介紹了本單位科普獎項的管理機制和相關流程。
? ? 與會專家結合《科普法》內容,主要圍繞“社會團體開展科普工作的建議”、“弘揚中醫藥文化做好中醫藥科普工作的建議”等內容展開深入研討,并形成如下建議:一是《科普法》的頒布不僅為如何做好科普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撐,也引領各行各業深入學習了解了科普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科普工作應在傳播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內涵、拓展外延,由促進大眾接受、掌握科學知識向激發科學興趣、弘揚科技創新精神轉變;二是中醫藥兼具文化屬性和醫學屬性,在做好中醫藥醫學養生知識的基礎上,要加強中醫藥科技創新成果的傳播,也要大力弘揚中醫藥文化,積極借助新技術、新載體豐富展現形式和內涵,打造形式多樣、內容新穎的科普產品;三是科普領域典型案例的遴選和發布是強化示范引領、激發科普活力的有效手段,已有部分地區在省部級科技獎項中開辟科普專項,建議行業學協會可充分發揮好平臺作用,探索合規的方式和渠道,充分發揮科普的價值引領作用,推動形成熱愛科學、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
? ? 馬駿在總結中表示,本次科普沙龍首次跨界邀請了多位各行業領域科普專家,共同為做好中醫藥科普工作建言獻策,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未來學會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科普法》精神,緊抓政策機遇,利用好學會專家、平臺資源優勢,持續推動科普研究工作,做好學會科普頂層設計。同時也將繼續加強與其他行業學會交流,共同推動科普事業發展,為提升公眾科學素養、弘揚科學家精神、推動社會進步作出更大的貢獻。
(撰稿:郭繼華 賈晶晶 何健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