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石行動”以“未來名醫1+1成長計劃”為主題,主要面向地市級、縣級中醫院及綜合醫院的中醫師、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門診部的中醫師及全科醫師、中醫院校畢業生等,通過線上培訓和線下活動(培訓、健康教育、健康咨詢)相結合的“1+1”模式,幫助全國更多的基層醫生提高學術水平、臨床診療能力和健康服務能力,未來成為在當地、甚至在更大范圍內有影響力的名中醫。
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局長屠志濤在致辭中指出,中華中醫藥學會和中醫在線開展戰略合作可以算是供給側改革,有助于改善中醫藥繼續教育、人才培養和中醫師承的發展模式,擴大中醫藥影響。中醫資源必須下沉,單靠老專家到基層坐診、教學來傳承中醫肯定不行,“基石行動”要靈活運用互聯網手段和大數據方式,讓更多的中醫藥優質資源下沉到基層,轉變我國民眾的疾病治療模式和健康保健模式。
中華中醫藥學會副秘書長謝鐘在致辭中指出,人才是中醫藥學術進步和事業發展的第一資源和根本動力,是實現健康中國戰略的根本保障。在人才培養、學術交流方面,中華中醫藥學會進行了很多的探索,也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績。在當前新的形式下,不斷探索并創新人才培養、學術交流的模式,才能更好地推動中醫藥學術的發展、事業的進步。通過此次合作的開展,中華中醫藥學會與中醫在線期望探索出一種新形勢下中醫藥人才、特別是基層中醫藥人才培養的新模式、新機制,并為他們提供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他們需求的在線學習模式,方便基層中醫藥工作者不出家門或者少出家門即可學習到實用的中醫藥知識與技術、共享到著名中醫藥專家學者的學術思想、臨床經驗。
北京中醫在線教育中心執行主任楊陽介紹,自2016年5月以來,中醫在線已直播了中醫學術會議84場,全球累計收看的中醫專業人士超過100萬人次。1800余位講師無私授課,開展講座3900余場,匯集了國內及海外中醫用戶已達22萬8千余人,與中華中醫藥學會合作,將努力實現“基石行動”的愿景,利用中醫在線的線上教育平臺,線下線上培訓中醫醫生、基層醫生與醫護人員,提高中醫水平和臨床診療能力,更好地滿足大眾對中醫藥服務的需求,筑建中國人民健康事業的基石。
中華中醫藥學會信息部主任莊乾竹對雙方的合作內容及規劃在會上進行了詳細介紹。莊乾竹指出,本次戰略合作的指導思想是發揮各自優勢,實現資源共享,助推中醫傳承,助力健康中國,戰略合作目標是將中醫在線真正打造成為“中醫傳承教育第一平臺”,讓廣大中醫藥工作者足不出戶就可以學到實用的中醫藥知識和技能,進而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雙方主要在以下三個方向進行戰略合作:一是加強中醫在線平臺的頂層設計,增強平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二是發揮學會專家優勢,組建優質的授課專家團隊,共同組織線上、線下的相關培訓和健康教育、健康咨詢等活動;三是實現信息資源共享,提升中醫在線品牌影響力。
會上,中醫在線講師代表、北京中醫醫院皮膚科副主任張蒼,中醫在線學員代表、萊源縣醫院皮膚科主任、中醫主治醫師劉建磊,在會上分別分享了自己在中醫在線平臺上的體驗。
張蒼表示,最初加入中醫在線是希望傳播著名專家趙炳南的中醫皮科流派的理念,在一路走來的過程中,發現很多中醫同道對于分享所學所長、交流臨床經驗、不斷學習進步抱有很高的熱情,希望通過中醫在線努力建立各個流派的學術傳承方法體系和中醫師基于臨床療效的評價體系,助力中醫傳承和中醫藥發展。 劉建磊說,在中醫在線網絡平臺上學習了兩年后,他現在的門診量是之前的一倍多,開的中醫處方占到醫院中藥房的百分之九十左右。“希望通過‘基石行動’進一步提升我們基層中醫師的診療水平,幫助患者解除病痛,同時減輕他們的用藥負擔。” 戰略合作正式啟動后,中華中醫藥學會今年年底前計劃舉辦5-8期線下培訓班,今后每年將舉辦30-40期培訓班,每場線下活動都會通過中醫在線進行線上直播,一次講授,多次復用,幫助更多的基層醫生享受在線培訓。此外,每期培訓班召開期間還會開展健康咨詢或健康教育活動,以便公眾更好了解中醫藥理念和知識,營造全民熱愛中醫、使用中醫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