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聯系方式:
? ? (一)中醫類團體標準(含中醫指南)
? ? 聯系人:劉鵬偉 ?010-64202516 ?15910682102
? ? ? ? ? ? 蘇祥飛? 010-64215576? 18910075583
? ? 電子郵箱:bzhtcm@163.com
? ? (二)中藥類團體標準
? ? 聯系人:段笑嬌 ?010-64202516 ?13718837289
? ? ? ? ? ? 馮 ?雪 ?010-64205923 ?18810949197
? ? 電子郵箱:bzhtcm@163.com
? ? 附件:
? ? 2-中華中醫藥學會團體標準立項申請書(中藥&其他類)
? ? 4-起草組成員知情同意書模板
? ??
? ?中華中醫藥學會標準化辦公室
? ? 2024年5月22日
]]>
? ? 附件:中華中醫藥學會團體標準管理辦法(2022年修訂)
]]>? ? 中醫診察疾病的方法包括望診、聞診、問診和切診四種(合稱“四診”),是在歷代醫家長期醫療實踐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并隨著時代的進步不斷得到補充和完善。作為中醫“四診”之一的望診,在中醫臨床信息的收集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對其操作程序及方法的規范化、標準化,是促進中醫學科建設、學術發展和提高中醫臨床診療水平的基礎性工作,是教學、醫療、科研、管理及對外交流的需要。
? ? GB/T 40665《中醫四診操作規范》是指導教學、臨床、科學研究、醫政管理、出版及國內外學術交流中有關“四診”操作的基礎性和通用性標準。“四診”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診察和收集患者的病情資料,各有其獨特的方法和依據,四者之間不能互相取代。因此,GB/T 40665《中醫四診操作規范》由四個部分構成。
? ? ——第1部分:望診。目的在于指導望診的操作。
? ? ——第2部分:聞診。目的在于指導聞診的操作。
? ? ——第3部分:問診。目的在于指導問診的操作。
? ? ——第4部分:切診。目的在于指導切診的操作。
? ? 望診是中醫“四診”之一,在中醫臨床信息的收集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其內涵豐富,歷代醫家長期醫療實踐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并隨著時代的進步不斷得到補充和完善。中醫望診的一些內容雖然與時俱進,反映了時代的特征,但臨床實際中的實施、操作過程,仍以傳統方式為主導,即實施者通過運用視覺感覺器官獲取病情相關資料和信息。因此,本文件是在參考了當代對中醫望診最新認識的基礎上,對長期以來形成的望診操作過程的歸納與凝練,并希望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結合最新的、成熟的研究成果,得到不斷的修訂、補充及細化。
? ? 對望診操作程序及方法的規范化、標準化,是使中醫診察技能得以更好的傳承的需要,是促進中醫學科建設、學術發展和提高中醫臨床診療水平的基礎性工作,是教學、醫療、科研、管理及對外交流的需要。
? ? 本文件規定了中醫“四診”中望診的基本要求、望診的內容,適用于中醫藥領域教學、臨床、科學研究、醫政管理、出版及國內外學術交流。
]]>
? ? 中醫診察疾病的方法包括望診、聞診、問診和切診四種(合稱“四診”),是在歷代醫家長期醫療實踐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并隨著時代的進步不斷得到補充和完善。“四診”在中醫臨床信息的收集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對其操作程序及方法的規范化、標準化,是促進中醫學科建設、學術發展和提高中醫臨床診療水平的基礎性工作。
? ? GB/T 40665《中醫四診操作規范》是指導教學、臨床、科學研究、醫政管理、出版及國內外學術交流中有關“四診”操作的基礎性和通用性標準。“四診”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診察和收集患者的病情資料,各有其獨特的方法和依據,四者之間不能互相取代。因此,GB/T 40665《中醫四診操作規范》由四個部分構成。
? ? ——第1部分:望診。目的在于指導望診的操作。
? ? ——第2部分:聞診。目的在于指導聞診的操作。
? ? ——第3部分:問診。目的在于指導問診的操作。
? ? ——第4部分:切診。目的在于指導切診的操作。
? ? 中醫聞診的一些內容雖然與時俱進,反映了時代的特征,但臨床實際中的實施、操作過程,仍以傳統方式為主導,即實施者通過聽聲音和嗅氣味,了解由病體發出的各種異常聲音和氣味,獲取與患者病情相關的資料和信息。因此,本文件是在參考了當代對中醫聞診最新認識的基礎上,對長期實踐中應用的聞診操作程序及方法的歸納與凝練,并希望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結合最新的、成熟的研究成果,得到不斷的修訂、補充及細化。
? ? 臨床實際中,對“四診”的操作難以截然分開,常“四診”合參,全面收集患者的病情資料,為病、癥的診斷及治療提供可靠依據。
? ? 本文件規定了中醫“四診”中聞診的基本要求和聞診內容,適用于中醫藥領域教學、臨床、科學研究、醫政管理、出版及國內外學術交流。
]]>
? ? 本文件代替GB/T 15657-1995《中醫病證分類與代碼》,與GB/T 15657-1995相比,主要技術內容變化如下:
? ? ——將原內科病、外科病、婦科病、兒科病、眼科病、耳鼻喉科病、骨傷科病的臨床科別分類,更改為外感病類術語、寄生蟲病類術語、中毒與意外傷害病類術語、臟腑病及相關病類術語、情志病類術語、氣血津液病類術語、頭身形體病類術語、皮膚黏膜病類術語、生殖病類術語、小兒相關病類術語、眼病類術語、耳病類術語、鼻病類術語、咽喉病類術語、口齒病類術語、瘤癌病類術語、臨時診斷用術語等17個大類;
? ? ——刪除了原疾病部分的“外感高熱病”,將“閉病”移入證候部分;
? ? ——將原病因證候、陰陽氣血津液痰證候、臟腑經絡證候、六經證候、衛氣營血證候、其他證候6個大類,更改為八綱證候類術語、病因證候類術語、氣血陰陽精髓津液證候類術語、臟腑官竅證候類術語、經絡證候類術語、六經證候類術語、三焦證候類術語、衛氣營血證候類術語、其他證候術語、期度類術語10個大類;
? ? ——將原病證分類編碼所采用的漢語拼音字母和阿拉伯數字符混合編碼,固定6位字符碼長的編碼方式,更改為以“A”代表中醫疾病部分,以“B”代表中醫證候部分,以“.”表示分類層級,再加上序號給出病證名代碼的編碼方式;
? ? ——本文件新增741個中醫疾病名,共收錄1369個中醫疾病名(含113個類目詞和53個臨時診斷用術語);本文件新增974個中醫證候名,共收錄2060個中醫證候名(含406個類目詞)。
? ? ——本文件新增附錄A“中醫治法名術語與分類代碼表”。
? ? 本文件規定了中醫病證的分類與代碼,適用于中醫醫療、衛生統計、中醫病案管理、中醫臨床醫療質量評定、科研、教學、出版及國內外學術交流等領域。
]]>
? ? 中醫診察疾病的方法包括望診、聞診、問診和切診四種(合稱“四診”),是在歷代醫家長期醫療實踐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并隨著時代的進步不斷得到補充和完善。“四診”在中醫臨床信息的收集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對其操作程序及方法的規范化、標準化,是促進中醫學科建設、學術發展和提高中醫臨床診療水平的基礎性工作。
? ? GB/T 40665《中醫四診操作規范》是指導教學、臨床、科學研究、醫政管理、出版及國內外學術交流中有關“四診”操作的基礎性和通用性標準。“四診”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診察和收集患者的病情資料,各有其獨特的方法和依據,四者之間不能互相取代。因此,GB/T 40665《中醫四診操作規范》擬由四個部分構成。
? ? ——第1部分:望診。目的在于指導望診的操作。
? ? ——第2部分:聞診。目的在于指導聞診的操作。
? ? ——第3部分:問診。目的在于指導問診的操作。
? ? ——第4部分:切診。目的在于指導切診的操作。
? ? 中醫問診的一些內容雖然與時俱進,反映了時代的特征,但臨床實際中的實施、操作過程,仍以傳統方式為主導,即實施者通過詢問患者及陪診者獲取與患者病情相關的資料和信息。因此,本文件是在參考了當代對中醫問診最新認識的基礎上,對長期實踐中應用的問診操作程序及方法的歸納與凝練,并希望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結合最新的、成熟的研究成果,得到不斷的修訂、補充及細化。
? ? 臨床實際中,對“四診”的操作難以截然分開,常“四診”合參,全面收集患者的病情資料,為病、證的診斷及治療提供可靠依據。
? ? 本文件規定了中醫“四診”中問診的基本要求、問診的內容、常見癥等,適用于中醫藥領域教學、臨床、科學研究、醫政管理、出版及國內外學術交流。
]]>
? ? 中醫診察疾病的方法包括望診、聞診、問診和切診四種(合稱“四診”),是在歷代醫家長期醫療實踐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并隨著時代的進步不斷得到補充和完善。“四診”在中醫臨床信息的收集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對其操作程序及方法的規范化、標準化,是促進中醫學科建設、學術發展和提高中醫臨床診療水平的基礎性工作。
? ? GB/T 40665《中醫四診操作規范》是指導教學、臨床、科學研究、醫政管理、出版及國內外學術交流中有關“四診”操作的基礎性和通用性標準。“四診”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診察和收集患者的病情資料,各有其獨特的方法和依據,四者之間不能互相取代。因此,GB/T 40665《中醫四診操作規范》擬由四個部分構成。
? ? ——第1部分:望診。目的在于指導望診的操作。
? ? ——第2部分:聞診。目的在于指導聞診的操作。
? ? ——第3部分:問診。目的在于指導問診的操作。
? ? ——第4部分:切診。目的在于指導切診的操作。
? ? 切診是中醫“四診”之一,包括脈診與按診兩個部分,是在歷代醫家長期醫療實踐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并隨著時代的進步不斷得到補充和完善。切診是中醫診察疾病的一種方法,在中醫臨床信息的收集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其內涵豐富,需要更為耐心細致的體察,而按診的內容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與時俱進,不斷充實,與傳統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別,脈診則極具中醫特色,是中醫診察精華。因此,對切診操作程序及方法的規范化、標準化,是使中醫診察技能得以更好地傳承的需要,是促進中醫學科建設、學術發展和提高中醫臨床診療水平的基礎性工作,是教學、醫療、科研、管理及對外交流的需要。
? ? 本文件的制定是在參考當代對中醫切診最新認識的基礎上,對長期實踐中應用的切診操作程序及方法的歸納,并希望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結合最新的、成熟的研究成果,得到不斷地修訂、補充及細化。
? ? 臨床實際中,對“四診”的操作難以截然分開,常“四診”合參,全面收集患者的病情資料,為辨病、證的診斷及治療提供可靠依據。
? ? 本文件規定了中醫“四診”中的切診術語和定義、基本要求、切診內容和方法,適用于中醫藥領域教學、臨床、科學研究、醫政管理、出版及國內外學術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