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_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东京热_嫖妓丰满肥熟妇在线精品_国产精品高潮呻吟久久AV无码_久久亚洲国产精品123区,无码av中文专区久久专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影院,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精品一页-啊v天堂在线,亚洲精品视频免费观看,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欧美在线观看,干丰满美女,免费国产一级特黄aa大片在线_国产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久91精品国产一区蜜桃_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91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_日韩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_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_麻豆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 http://www.hdwmb.com Thu, 15 Mar 2018 00:00:00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1.7 《王綿之臨床醫案存真》 http://www.hdwmb.com/2018/03/15/4106/ Thu, 15 Mar 2018 00:00:00 +0000 http://cacm.weicms.com.cn/2018/03/15/4106/ 《王綿之臨床醫案存真》項目簡介

 2017年學術著作獎一等獎

王綿之先生在60余年的臨床、科研、教學生涯中,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形成了鮮明的學術思想和處方用藥特色。由于先生生前醫、教、研工作和社會活動繁忙,在世時除撰寫《方劑學講稿》并付梓外,無暇總結自己的臨床經驗,迄今沒有一本介紹王綿之先生臨床經驗的專著。我等師從王綿之先生學習醫道,跟隨先生左右侍診三載,保留了大量先生的手書真跡處方,且對先生的診療思路及用藥特點具有深刻的體會,為防止先生寶貴的經驗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中,依據跟師學習過程中收集到的資料編寫了《王綿之臨床醫案存真

本書第一部分概括介紹先生的醫案特點,先生的醫案簡明扼要,辨病與辨證并重,重視脾胃,主張王道,注重氣血,強調舌脈。第二部分具體介紹醫案,將醫案分為兒科、婦科、內科和其他四個部分,各部分又按疾病所屬的不同系統歸類,針對每一張處方具體分析其理、法、方、藥,對先生的用藥特點、辨證思路進行深入淺出的細致講解,以期能真實的記錄先生的臨床診療過程,并反映其學術思想。先生的經驗是深厚的中醫藥理論與豐富的臨床經驗相結合的結晶,值得后人認真學習、傳承、發揚。

本書依據跟隨王綿之先生抄方學習的真實處方編纂而成,客觀地記錄了先生臨床的診療過程,并針對病案進行分析講解,在此基礎之上提煉了王綿之先生的臨證經驗以及學術思想,病例豐富,論證充分,符合國家要求挽救名老中醫寶貴經驗的工作要求。本書首次將先生的臨床醫案以圖書形式呈現,提供40余張先生處方真跡,為王綿之先生經驗傳承提供了載體,以供廣大中醫學子以及中醫愛好者學習、借鑒。

]]>
《中醫藥臨床評價方法研究與實踐》 http://www.hdwmb.com/2018/03/15/4109/ Thu, 15 Mar 2018 00:00:00 +0000 http://cacm.weicms.com.cn/2018/03/15/4109/ 《中醫藥臨床評價方法研究與實踐》簡介

2017年度學術著作獎一等獎

《中醫藥臨床評價方法研究與實踐》是國家科技部支撐計劃、國家863”高新技術與發展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973”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等課題研究成果的結晶,由人民衛生出版社于2014年出版,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臨床基礎醫學研究所常務副所長謝雁鳴研究員擔任主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名譽院長王永炎先生親自做序。全書主要闡述中醫藥臨床評價的理念與方法、最新研究成果與未來的發展方向,涉及諸多新思維、新內容、新技術。書中范例均來源于國家級臨床課題的研究成果,具有代表性,包括中醫藥臨床研究設計、方案選擇、質量控制、療效評價方法;療效評價方法中涉及有效性、安全性、衛生經濟學評價;同時提供了系統綜述、臨床試驗注冊、定性研究、中醫臨床實踐指南與技術規范等研究實例,融入中醫臨床研究中特殊的病因學與證候學相關內容。

本著作是集合中醫藥臨床評價的理念與方法、最新研究成果與未來的發展方向,涉及眾多適合中醫藥原創思維和原創優勢的創新方法學,是第一部反映中醫藥臨床方法學研究進展的學術專著,代表國內中醫藥界臨床評價的國內領先水平。許多研究方法,如發展模型和混合效應模型、虛擬事實模型、處方序列方法、巢式病例對照設計、傾向評分法等均為王永炎院士、謝雁鳴研究員研究團隊首先引入到中醫藥領域創新之舉,是對近年來中醫藥臨床評價方法研究領域實踐創新工作的標志性成果。從中醫臨床療效評價研究的基本原則和方法,文獻研究、倫理審查、試驗注冊、質量控制、過程評估、臨床適宜技術的篩選、病因病機、比較效益、疾病早期預警、軟指標評價、經濟學評價、中藥上市后再評價等多角度對近年來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總結和示范研究,是中醫藥臨床評價研究成果集大成者,是目前行業內從事中醫藥治療疾病研究、中醫藥臨床評價方法學創新研究的重要參考著作。本書在系統吸收、把握醫學臨床評價共性方法的基礎上,重點突出了中醫藥學科的特點,既體現國際通則,又凸顯中醫特色,使研究成果容易得到醫學界的共識。

本書是對完善我國中醫藥科研評價體系的重要參考,是開拓中醫藥科研人員科研思路的重大借鑒,更是有效促進中醫藥國際化的驅動力。本著作在中醫藥臨床評價方法領域的學術影響,代表了行業內中醫臨床評價方法研究領域的最高水平和成就,必將發揮其對中醫藥科研工作的引領示范作用,必將引領、促進中醫臨床評價學科的發展,從而為中醫藥邁向國際舞臺奠定基礎。

 

]]>
《病證結合動物模型擬臨床研究思路與方法》 http://www.hdwmb.com/2018/03/15/4099/ Thu, 15 Mar 2018 00:00:00 +0000 http://cacm.weicms.com.cn/2018/03/15/4099/ 病證結合動物模型擬臨床研究思路與方法 項目簡介

2017年學術著作獎一等獎

多年來,病證結合動物模型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扔存在許多問題。本書主編劉建勛研究員秉承從臨床中來,到臨床中去的研究理念,將中醫臨床與實驗研究緊密結合,在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十二五”國家重大新藥創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下,經過十余年的研究,創建了病證結合動物模型擬臨床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并先后獲得了2012年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014年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及2014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在國內外引起了極大關注。在此基礎上,本專著從研究背景、思路、方法及應用等方面對以往的研究工作進行了系統的整理,并在國內其他兄弟科研院所及人民衛生出版社的支持下,完成了該專著的出版與發行。

本書是一部關于病證結合動物模型的學術專著,該書以冠心病、腦梗死、血管性癡呆、阿爾茨海默病和糖尿病及并發癥為主要研究切入點,較為系統的介紹了病證結合動物模型擬臨床研究的思路、方法、技術及其應用,集中解決與回答了病證結合動物模型研究方面的一些關鍵技術問題,使其方法學更為系統與完整。全書共分八章,約25萬字,第一章和第二章是總綱,主要對病證結合動物模型研究現狀和病證結合動物模型擬臨床研究的思路、概念進行了詳細介紹。第三至第七章在上述思路指導下,分別對冠心病血瘀證、腦梗死血瘀證、血管性癡呆絡脈瘀阻證、阿爾茨海默病腎陰虛證、糖尿病氣陰兩虛、痰濁血瘀證等病證結合動物模型擬臨床研究的實施方法進行了具體論述。第八章則以冠心病痰瘀互結證與血管性癡呆絡脈瘀阻證動物模型為代表,對祛痰化瘀通脈顆粒與塞絡通膠囊兩種中藥復方的藥效評價放方法進行了介紹。

本書的出版填補了該領域的一個空白,引領了中醫實驗研究的發展方向。特別是在本書的初稿完成之際,陳可冀,李連達院士都給了本書以高度的評價,欣然應邀為本書作序。由張伯禮院士和科技部陳傳宏司長主編的專著《中藥現代化二十年(1996-2015)》,更是將本書中主要章節的內容納入其中,以期進一步推進中藥現代化研究的進一步發展。

該專著的出版是主編劉建勛研究員及其團隊多年科研工作成果和經驗的積累與凝練,是中醫藥臨床與基礎緊密結合的結晶,也是當代轉化醫學研究領域的杰出代表及中醫藥基礎研究的典范。該專著是一本值得中醫藥科研人員學習參考的專著,不僅為中醫藥的現代研究提供了實用可靠的動物模型,更為廣大科研人員進行其他病證結合動物模型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鑒與參考。

 

 

]]>
《惡性腫瘤中醫診療指南》 http://www.hdwmb.com/2018/03/15/4102/ Thu, 15 Mar 2018 00:00:00 +0000 http://cacm.weicms.com.cn/2018/03/15/4102/ 《惡性腫瘤中醫診療指南》項目簡介

2017年學術著作獎一等獎

一、 背景和意義

我國從2006年引進了美國《NCCN腫瘤學臨床實踐指南》,并制定了《NCCN中國版》使之符合我國的特點和需求,帶動了我國腫瘤防治規范化的進程。如何將我國中醫診療融入規范?建立科學透明度更高的,易于重復和傳承發展的中醫學模式,成為了我們面臨的重要課題和時代使命。

中醫藥治療腫瘤具有悠久的歷史,尤其是近50年來,逐步開展了眾多高水平的循證醫學研究,逐步摸索出中醫藥與手術、放療、化療、免疫治療等相結合的治療規律,中醫治療的途徑與方法,提高和明確了療效。

本《指南》是首部集合我們中醫腫瘤領域專家力量,基于現有證據制定中醫腫瘤辨證分型標準、治療原則及治療途徑,并根據國際循證醫學證據分級標準推薦診療方案。該書的出版發行是根據國家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戰略部署,致力于中醫藥的國際傳播,將全面改變海內外對中醫藥的認識,進一步提高我國的國際形象和科技競爭力,對我國中醫藥事業的發展意義重大。也是我們對世界醫學做出我們民族的貢獻的一個可行的途經之一。

二、 創新點及技術內容

2011年1月我們正式著手籌備了中醫腫瘤診療指南協作組織,發揮多學科協作的優勢。歷時近4年時間,將目前臨床實踐中形成的成熟的、可行的、規范化的中醫藥治療腫瘤的成果、證據進行科學總結及梳理,并召集有地域、學術代表性的多學科、各專業領域內的知名專家參與論證、評議,共同編著而成,2014年12月《指南》由人民衛生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

《指南》共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總論,主要介紹與惡性腫瘤治療相關的基本知識。第二部分為常見惡性腫瘤中醫診療指南,主要從診斷、治療原則、中醫治療推薦、研究進展進行介紹。第三部分為附錄,主要介紹惡性腫瘤常用藥物,相關術語解釋。本書特點:①以循證醫學證據為依據,結合專家意見,按照國際循證醫學證據分級標準推薦診療方案;②系統梳理常見惡性腫瘤的中醫診斷和治療研究成果,首次對辨證分型、治療推薦達成行業內專家共識;③中醫診斷、治療途徑、治療方案具體,附有大量圖表,臨床指導性強。

三、 應用推廣及社會經濟效益

時至今日,我們已在北京、成都、武漢、太原等地省市級醫療單位開展了《指南》推廣工作。其中非小細胞肺癌中醫治療指南在國內65家醫院推廣應用8萬多例,現有循證證據表明,中醫藥參與的綜合治療可以明顯提高肺癌的臨床療效。將晚期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延長了3.47月;降低肺癌術后復發轉移率6%;減少了肺癌放、化療及靶向治療相關不良反應;提高了肺癌患者生存質量 。。經估算,減少骨髓抑制可節省費用1.2億元,因減少消化道反應,可節省費用0.5億元,因減少了術后復發轉移,可節省費用2.8億元。通過合理的使用中成藥,可節省費用15.5億元。

2015年10月獲得了德國紐約倫堡國際發明展獲得金獎和評委會最高獎,2016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英文版《指南》2016年出版發行,先后在韓國、美國SIO年會、環印度洋聯盟科技轉化中心會議宣傳推廣,帶動國際科研協作和發展。

]]>
《針刀應用解剖與臨床》 http://www.hdwmb.com/2018/03/15/4104/ Thu, 15 Mar 2018 00:00:00 +0000 http://cacm.weicms.com.cn/2018/03/15/4104/ 《針刀應用解剖與臨床》簡介

2017學術著作獎一等獎

   《針刀應用解剖與臨床》(上下卷)一書是國內外第一次系統性針刀應用解剖研究成果的總結,該項目是在中日友好醫院科主任培養基金支持下完成的。項目開展的背景是,作為具有鮮明外科屬性的治療方法,解剖學對于針刀療法具有無法替代的重要性,然而近40年來,該技術雖然被推廣到全國各地及海外數十個國家,但卻始終沒有一部具有專科針對性的針刀臨床解剖學著作或者解剖圖譜,這使得本學科的相關人才教育只能參照大體解剖學進行,嚴重阻礙了學科的發展,也影響了規范化針刀臨床技術的成熟,使針刀技術的臨床應用面臨著安全風險,《針刀應用解剖與臨床》的出版有效地扭轉了這一局面。

    本書是第一部基于人類尸體標本的大型針刀解剖學高清圖譜,全書分為上下兩卷,180萬字,圖片1000余幀。書中的所有插圖均來自作者根據針刀臨床實際手術過程在捐獻者尸體標本上進行的再現,具有極強的針對性和臨床適用性。本書以針刀臨床病癥為主線,結合解剖圖片全面闡述了相關疾病的病因病理、診斷、詳細的針刀入路及松解層次,對針刀臨床具有重要的指導價值,是一部臨床實用性很強的學術著作。

   本書出版后,為國內眾多醫院(包括三級甲等醫院)的針刀相關學科(骨科、疼痛科、針灸科、康復科等)提供了學術指導作用,成為多家醫院相關學科指導教學、查房及進行學科建設的指導性典籍,對國內針刀學科的規范化發展做出了貢獻。本書的高清解剖學插圖有85幅被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針刀醫學》采用,使該版教材成為第一部采用人類尸體高清解剖學插圖的高等中醫藥院校針刀教材,此書的出版發行,對各個層次(包括短期培訓班、本專科、研究生等)的針刀教育及針刀人才隊伍的建設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本書出版后作為教材培養了一大批高層次的針刀醫學人才,累計培養針刀醫學專業博1名、碩士9名、本科生60名,進修醫師50余人,舉辦國家級中醫藥繼續醫學教育項目三期,培養全國各地針刀醫師數百余人,數千名針刀從業者以該著作指導著自己的臨床實踐,產生了較大的社會影響。

   本書出版兩年以來受到持續關注并熱銷,目前已經三次印刷共計8000套(16000冊),其中6000套已經發行完畢,為出版企業創造經濟價值逾350萬元,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針刀應用解剖與臨床》作者簡介


    李石良,男,漢族,1963年6月出生,中日友好醫院主任醫師,北京中醫藥大學及北京大學醫學部教授,碩士生導師, 現任中日友好醫院中醫針灸科主任。

社會兼職:

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針刀專業分會副會長

中華中醫藥學會:針刀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疼痛學分會秘書長、國際中醫微創聯盟副主席。

中國針灸學會:理事、實驗針灸分會常委

中國康復醫學會:頸椎病專業委員會眩暈學組委員

中國疼痛康復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北京針灸學會:常務理事、針灸技術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北京中醫藥學會:針刀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北京醫師協會:眩暈專業專家委員會委員

《中國疼痛康復論壇》:執行主編

《中國醫藥導報》:編委,針刀醫學欄目副主編

《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 :編委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編委

《中醫臨床研究》雜志:編委


]]>
《方藥量效學》 http://www.hdwmb.com/2018/03/15/4105/ Thu, 15 Mar 2018 00:00:00 +0000 http://cacm.weicms.com.cn/2018/03/15/4105/ 《方藥量效學》項目簡介

2017年學術著作一等獎

 “中醫不傳之秘在于藥量”。長期以來,對中醫方藥劑量理論缺乏深入、系統的研究,使其始終停留在傳統、模糊描述與概括階段,一直未取得突破性進展,在臨床合理選擇劑量、安全有效的用藥方面缺乏科學支撐和理論依據,嚴重制約了中醫藥的發展。

為了闡釋方藥量效關系,國家科技部立項資助了973計劃“以量-效關系為主的經典名方相關基礎研究”,《方藥量效學》是其重要的科技成果之一。針對方藥量效關系這一影響中醫臨床療效的重大問題,該書從文獻、中藥學、藥理學、系統生物學、臨床評價等多學科、多角度進行了系統闡述,對中醫臨床和科研產生了重要影響。其創新性在于首次將“量”從傳統“理法方藥”四要素辨證論治體系中剝離出來,構建了“理法方藥量”五要素辨證論治體系;構建了“以醫為本”和“以藥為本”的方藥劑量理論整體框架,并通過文獻、臨床及實驗研究證實、填充了部分理論內容。

該著作的實用性在于,取得了對臨床和科研具有指導或參考價值的系列重點應用性成果,例如挖掘、提煉了中藥臨床用量控制策略,為臨床用藥提供重要指導;建立具有中醫特色的方藥安全性監測平臺;針對節約中藥材的問題,提出提倡中藥煮散的解決方案,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等等。著作的相關內容以各種形式進行了普及和推廣,系列內容在《中國中醫藥報》發表,被列為甘肅中醫藥大學選修課教材和北京中醫藥大學碩、博士研究生課程,每年普及學生300余人。《方藥量效學》已被選為21世紀創新教材。基于方藥量效關系研究,成立了中華中醫藥學會和世界中聯方藥量效研究專業委員會,為方藥量效研究搭建了國內外學術平臺,培養了一支穩定的多學科交叉的研究團隊。

在《方藥量效學》理論推動下,方藥量效關系研究開展至今已在中醫學界產生深遠影響,國內、國際掀起了方藥量效研究的熱潮,2009至2014年通過知網檢索到的相關學術文獻252篇,是過去60年發表的總和,為引領中醫走向“量化”時代起到了重要作用。

《方藥量效學》是第一部系統探討方藥量效關系的專著,由科學出版社出版并再版,為方藥量效研究學科的建設奠定了教材基礎。該書突破了困惑中藥復方量效研究的技術瓶頸,創建了適于方藥復雜性特點的多層次方法論,并從臨床角度證實了中藥存在寬泛的劑量范圍,為急危重癥臨床擴大用藥劑量范圍提供了學術依據,在方藥量效研究領域處于國內和國際領先水平。該著作引起了同行廣泛關注,認為“該研究成果不僅引領中醫走向量化時代,更使中醫個體化醫學模式的內容變得豐富,從“量”的角度補中醫“理”、“法”、“方”、“藥”之未備,豐富“辨證論治”之內涵。評價本書是“中醫療效不傳之秘的科學破譯”,是“方藥量效學的科研方法學的一個里程碑,具有承前啟后的時代意義” 

                                         

]]>
優秀管理人才——房敏 http://www.hdwmb.com/2018/03/12/4107/ Mon, 12 Mar 2018 00:00:00 +0000 http://cacm.weicms.com.cn/2018/03/12/4107/ 房敏簡介

現任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院長,岳陽臨床醫學院院長,兼任上海中醫藥大學科技處處長。為我國首位推拿學博士,先后入選國家科技部 973首席科學家、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家百千萬人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重點學科帶頭人、國家教育部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國家中醫臨床重點專科負責人、上海市“醫苑新星”、科技“啟明星”、“曙光計劃”、上海市針灸推拿臨床醫學中心“重中之重”項目負責人等人才培養計劃。并獲得上海市新長征突擊手,上海市勞動模范,上海市衛生系統 “銀蛇獎”,上海市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上海市職工信賴的經營者(管理者)”、全國醫院(衛生)文化建設先進工作者、2016″中國醫院管理創新新銳”、上海市科技精英等多項稱號。

擔任醫院院長以來,在醫院管理、教學理論與方法、臨床教學、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性工作,積累了堅實的工作基礎。堅持“團結、繼承、創新”,率領岳陽醫院全體員工開拓進取、敢于爭先、以綜合醫院管理評估、醫院管理年活動、重點中西醫結合醫院建設、等級醫院復評審為抓手,強專科、抓科研、育人才、促質量、夯基礎、豎標桿,推進醫院各項工作蓬勃發展。積極探索中西醫結合發展之路,創新醫療服務模式,嘗試中西醫融合的整合門診和單元病房運行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臨床療效,擴大了醫院的影響力;打造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教育高地,初步構建了中西醫結合教育體系;打造中西醫結合人才培養鏈,培養造就了一批優秀的中西醫結合人才;打造人文岳陽,逐步形成了具有鮮明特征的中西醫結合醫院文化。幾年來醫院在規模、服務量、效益等方面成倍增長,蟬聯上海市文明單位“十連冠”,2007年醫院順利通過全國重點中西醫結合醫院驗收,2008年醫院被授予全國中西醫結合先進單位稱號,2010年醫院牽頭完成了全國《中西醫結合醫院工作指南》,2012年醫院在全國中西醫結合醫院等級復評審中,獲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 2015年在國家衛計委醫政局主辦的“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全國醫院擂臺賽”中獲“2015年度創新服務示范醫院”稱號,2016年醫院獲人民網評“健康中國年度健康促進十佳醫院”,“第九屆健康中國年度上海地區最受歡迎三甲醫院”,成為全國中西醫結合界一顆璀璨的明珠。

]]>
中青年創新人才——高昊 http://www.hdwmb.com/2018/03/12/4108/ Mon, 12 Mar 2018 00:00:00 +0000 http://cacm.weicms.com.cn/2018/03/12/4108/ 高昊簡介

高昊,暨南大學教授/博導。暨南大學中藥及天然藥物研究所所長,暨南大學藥學院中藥學系系主任,暨南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中藥藥效物質基礎及創新藥物研究廣東省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廣東省疾病易感性及中醫藥研發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

2005年畢業于沈陽藥科大學。2006年至2008年清華大學博士后。2008年入暨南大學中藥及天然藥物研究所,從事活性天然產物和中藥藥效物質研究。主講本科《天然藥物化學》和研究生《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課程,獲評廣東省南粵優秀教師。

提出“表觀等價非對映異構”概念及其判定定理,發展和完善了基于數據比較的有機化合物結構鑒定方法學;闡明了枸杞子、魚腥草等常用中藥藥效物質基礎,為中藥新藥創制奠定基礎。先后主持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多項省部課題;發表SCI論文117篇(他引1145次,H-index 20),近五年在Nature CommunicationsOrganic LettersChemical Communications等發表通訊作者SCI論文50余篇;獲授權專利10余項;參編英文專著1部,國家規劃教材《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4版)副主編;《中國中藥雜志》、《藥學學報》、《藥學研究》、《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Chinese Chemical Letters》等編委/青年編委;多個國家/省級學會專業委員會的副主任委員/委員;清華大學博士后聯誼會廣東分會副會長,沈陽藥科大學廣東校友會常務理事。

國家優青,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教育部霍英東青年教師基金,廣東珠江學者特聘教授,廣東特支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廣東自然科學杰出青年基金,暨南大學王寬誠青年學者。獲廣東青年五四獎章,中國藥學會施維雅青年藥物化學獎,中國藥學會以嶺生物醫藥青年獎,金博獎創新典范獎等。受到廣東省委胡春華書記接見。

]]>
優秀管理人才——李盛華 http://www.hdwmb.com/2018/03/12/4098/ Mon, 12 Mar 2018 00:00:00 +0000 http://cacm.weicms.com.cn/2018/03/12/4098/ 李盛華教授簡介

個人簡介

李盛華,男,1959年6月19日生,山東菏澤人,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現任甘肅省中醫院院長。衛生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華骨傷名師,國家科技獎評審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師資格評審委員會評審專家,甘肅省優秀專家兼任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骨科微創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骨傷分會副主任委員、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骨傷科專業委員會副會長、甘肅省中醫藥學會骨傷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甘肅省中西醫結合學會骨科微創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甘肅省骨傷科臨床醫學中心主任。《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副主編、《西部中醫藥》雜志編委會副主任、《西部微創骨科》雜志主編、《中醫正骨》、《中國骨傷》雜志編委,甘肅隴中正骨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負責人。

團隊建設

自就任院長11年多以來,在省委、省政府和省衛計委領導的領導和支持下,首先從醫院的發展戰略布局入手,利用醫教研為一體的特色和優勢,制定了醫院發展的中長期規劃,著眼于精準化管理、基礎建設、業務建設、人才建設、文化建設和信息化建設等重點方面,提出了 “四五六七八”發展戰略和“三步走”的實施方案,購置土地,興建新的門診大樓、內科大樓、骨科大樓和相關配套設施,興建了醫院科研制劑中心,使醫院服務能力、服務環境、服務流程、服務內容、服務規模得到根本性改變,步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現有職工1726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1607人,副高及以上專家287人,博士33人,碩士308人,碩、博士研究生導師48人,衛生部有突出貢獻專家3人,甘肅省名中醫30人,省級優秀專家5人,省、廳級領軍人才18人。經甘肅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批準成立甘肅省隴中正骨醫院,隴中正骨醫院大樓于今年9月投入使用,擁有800張床位,15個亞專科,業務能力和業務范圍居甘肅之首。全院編制床位1500余張,在白俄羅斯、巴基斯坦、匈牙利等設立“中國甘肅中醫中心”,擁有中心實驗室、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一五”重點研究室和省二級實驗室,骨科生物樣本庫已進入設計裝修階段。

主要研究成果及論文

在科學研究上,以中西醫結合防治骨關節疾病為主要研究方向,尤其在股骨頭壞死和骨性關節炎的發病機制與防治方面取得了較大成果,先后主持完成國家級及省部級科研項目28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目前主持在研項目5項,其中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大專項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地廳級科研項目3項;出版骨傷科專著10余部,發表論文230余篇。

獲獎情況

以中醫為研究基礎,在骨傷科常見的創傷和退行性疾病的研究中,研究成果獲得省部級獎勵7項、地廳級獎勵16項。

]]>
優秀管理人才——胡鏡清 http://www.hdwmb.com/2018/03/12/4100/ Mon, 12 Mar 2018 00:00:00 +0000 http://cacm.weicms.com.cn/2018/03/12/4100/ 胡鏡清簡介

 

胡鏡清,男,漢族,1965年12月出生,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二級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黨委書記、所長,兼任中華中醫藥學會中藥臨床藥理分會主任委員、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臨床療效評價專業委員會會長。

2013年起主持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工作以來,從宏觀行業頂層設計、中觀國家級專業研究所定位以及科室調整微觀層面,以人為本,系統設計,重點突出。提出了基礎所“提認識,調結構,定方向,抓落實”的工作方針,并分解落實為“外行以知彼,多層次調研明確需求廣開思路;內修以知己,征所史所訓凝聚核心價值觀;學習以知責,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講話”以“提認識”,以新設病證研究中心、研究室調整及外設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第一附屬醫院及轉化醫學中心基礎-臨床院所協作促進“調結構”,以課題申報工作引導科室及個人“定方向”,以完成首個適應基礎理論研究院所的績效考核方案及其配套制度等促進“抓落實”。確立了中醫基礎理論研究“理論研究與理論應用并重,理論研究與體系優化兼顧”的戰略方針,充分發揮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作為全國唯一專門從事中醫基礎理論研究的國家級科研院所的行業引領作用,整合行業內外力量,優化中醫基礎理論研究學術體系,推動全國層面的學術交流,為中醫基礎理論的長遠健康發展提供支撐。包括:主辦第548次香山科學會議“新形勢下中醫理論發展的方向和策略”、第594次香山科學會議“中醫臨床原創思維的科學內涵及應用”、中醫辨證方法理論與臨床高峰論壇和系列“欹廳講壇”,謀劃中醫理論“十三五”乃至中長期發展的戰略重點與布局;連續兩年舉辦“中醫理論學術交流周”,擴大學術影響。

通過幾年的努力,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國中醫科學院等上級部門的領導和支持下,帶領全所干部職工,無論是在本單位的文化建設、精神面貌、管理水平上面還是在發揮國家隊引領作用的頂層設計、科研成果等方面,都取得顯著成績。僅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為例,本單位2014-2016年連續三年申報與獲得資助的項目數均居本單位歷史最好成績,人均在科學院排名第一。多次獲得衛計委“優秀黨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優秀局管干部”。得到了行業內外與廣大職工的認可,近年來群眾對其本人的年度考評均獲得90%以上優秀率。

一直從事中醫藥臨床評價方法及老年健康管理研究,開展了適應中醫藥理論構筑與診療模式特征的臨床評價方法的研究、證候測量及其結局評價研究以及中醫藥臨床研究質量控制等公共技術平臺的研究。開展了亞健康人群監測方法與監測網絡的研究、基于中醫特色的老年社區的健康監測關鍵技術研究、制新型中醫健康狀態辨識設備。先后主持包括973、863、國家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內的國家級/省部級課題20余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省部級及以上科技成果獎勵10余項,發表論文200余篇,培養指導博/碩士研究生30余名。

]]>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治多县| 定日县| 中山市| 汽车| 惠州市| 建平县| 巨鹿县| 甘洛县| 武山县| 太仆寺旗| 宜宾市| 开封县| 图木舒克市| 汕头市| 辽宁省| 阜阳市| 偃师市| 扬州市| 麻江县| 耿马| 桐梓县| 休宁县| 大名县| 翁源县| 陇西县| 大余县| 从江县| 玉田县| 滁州市| 京山县| 穆棱市| 永和县| 兴义市| 金湖县| 府谷县| 海门市| 涞源县| 简阳市| 巴中市| 固安县| 正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