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國辰指出,中醫藥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要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這些都為新時代中醫藥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為守正創新、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保障。心血管疾病作為重大疑難疾病和常見病、多發病,進一步加強中醫藥防治心血管病領域的臨床及基礎研究,是學習貫徹二十大精神必須做好的答卷。“團結”是貫穿黨的二十大報告全篇的高頻詞、關鍵詞,心血管病分會要在增進專家之間了解,加強地區之間協作,促進中西醫匯通等方面多開展工作。王國辰還充分肯定了心血管病分會2022年取得的成績,期待未來在各位專家的共同努力下獲得更大進步。
? ? 中華中醫藥學會心血管病分會主任委員毛靜遠教授帶領大家一起學習了黨的二十大精神。報告對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特別是有關中醫藥的重要論述是對中醫藥人莫大的鼓舞和激勵,更加堅定了我們踔厲奮發、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的信心和決心。在今后工作中,我們必須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轉化為推動中醫藥高質量傳承與創新發展的新動能,立足本職工作,為國家和人民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 ? 毛靜遠還向常委會報告了心血管病分會2022年工作總結,指出分會2022年在疫情防控、學術交流、學科建設、標準制定、人才培養、科學普及及鄉村振興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面對上海、海南、內蒙、新疆、河南等地相繼爆發的疫情,心血管病分會成員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積極為疫情防控工作貢獻自己的力量;分會立項、啟動了中華中醫藥學會聯合攻關項目,制定發布了《慢性心力衰竭中醫診療指南》、《穩定型心絞痛中醫健康管理指南》、《臨界性高血壓的中醫診療指南》等標準規范7部,與中醫雜志社聯合出版心血管論文專輯第四輯,編撰出版了《中華中醫藥學會心血管病分會發展史》;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岐黃學者、青年岐黃學者等高層次人才不斷擴充;組織加強科學普及,開展義診活動;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積極助力鄉村振興。在中華中醫藥學會2021年分支機構年度考核中,心血管病分會獲得了優秀分支機構、學術年會優秀分支機構、財務管理優秀分支機構、完成學會交辦任務優秀分支機構的稱號。在2022年任期屆滿分支機構主任委員考核中,毛靜遠教授被評為優秀主任委員。
? ? 心血管病分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姚魁武教授主持會議。在討論環節,各位副主任委員及常務委員積極發言,暢談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心得體會,對2022年分會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并針對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的學術交流形式等進行了討論,最后由副主任委員朱明軍教授對會議進行總結。此次會議的順利召開,進一步深化了對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學習和理解,凝聚了共識,統一了思想,為心血管病分會2023年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國辰講話
主任委員毛靜遠教授就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報告
主任委員毛靜遠教授總結心血管病分會2022年工作
副主任委員朱明軍教授作會議總結
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姚魁武教授主持會議
會議合影
(中華中醫藥學會心血管病分會供稿)
]]>? ? 19日晚召開中醫美容分會換屆選舉會議,會議由中華中醫藥學會學術部主任莊乾竹主持,選舉產生了中醫美容分會第六屆委員會。浙江省中醫院皮整形美容科中心主任曹毅教授當選為主任委員,劉紅霞、劉宜群、閆小寧、宋業強、李領娥、李福倫、汪南玥、陳義、陳麗娟、段渠、徐佳、康旭、陶茂燦當選為副主任委員。換屆會議結束后,召開了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美容分會黨的工作小組換屆會議,曹毅任組長,宋業強、徐佳、李福倫、閆小寧任副組長,為進一步加強分會黨的工作建設做出了新的部署和規劃。
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美容分會第六屆委員會主任委員曹毅教授
? ? 中華中醫藥學會副秘書長陸靜在致辭中肯定了分會過去在加強全國各地中醫美容及相關專業醫師的協作與交流,規范、推廣中醫美容實用技術,展示中醫美容的新理論、新技術、新產品、新設備等方面取得的成績。同時,希望分會能立足本職工作,在加強分支機構黨建工作,做好人才培養,加強學術交流等方面做出更大努力。
中華中醫藥學會副秘書長陸靜致辭
? ? 本次學術年會共組織了4個板塊。
? ? 首先是特邀報告板塊,邀請了我國知名中醫美容、皮膚病專家浙江省中醫院曹毅教授、陜西省中醫院閆小寧教授、黑龍江中醫藥大學佳木斯學院陳麗娟教授、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段渠教授、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李福倫教授、浙江省中醫院陶茂燦教授、廣東省中醫院康旭教授、金陵科技學院劉宜群教授、石家莊市中醫院李領娥教授及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宋業強教授等分別作《痤瘡治療選擇》、《敏感性皮膚中西醫的治療》、《中醫藥膳美容》、《“心部于表”在中醫美容中的運用》、《不同證候黃褐斑皮損的皮膚鏡下特點與對策思考》、《外治療法在脫發中的應用》、《皮膚病治療的美容修復理念》、《江蘇省一流本科課程《中醫美容與養顏》的建設與思考》、《中醫皮膚美容在醫療美容的創新和未來發展趨勢》及《光電美容技術在美容皮膚科中的應用體會》等報告。
? ? 緊接著,在注射中胚層板塊、皮外整形板塊、瘢痕板塊的專題報告內容也非常豐富,如清華大學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楊建民教授的《眶隔釋放重置下瞼成形術的技術改進及臨床案例分享》、南陽市第三人民醫院陳義教授的《微針療法在面部年輕化的應用》及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980醫院李曉東的《頭頸部瘢痕的治療及相關進展》等專題報告引起大家廣泛討論。
本次會議編撰了《2022年中醫美容學術年會論文集》,共32篇,內容覆蓋了中醫美容的理論、臨床及實驗研究等諸多研究領域,論文質量普遍較高,充分展現了目前中醫美容專業的理論及臨床研究進展。
? ? 中醫美容分會第六屆委員會主任委員曹毅表示:日后將以中醫美容分會為中心,以教育培訓為基礎、以學術會議為平臺、以媒體網絡為紐帶、以科研開發為支撐,“四位一體”全力打造中醫美容特色品牌,整合全國中醫美容力量,積極承擔培訓基層中醫美容專業人才隊伍、推廣中醫美容專業適宜技術的責任,努力服務好廣大百姓,為推動和提高中醫美容水平作出貢獻!
會議合影
]]>
? ? “名醫傳經典?青年學經典”是中華中醫藥學會肝膽病分會經過積極籌備、申報并得到總會批準的經典傳承系列活動。2022年,肝膽中醫經典傳承論壇將每月邀請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各省名中醫、歧黃學者講授中醫經典、臨床實踐,及名中醫弟子的跟師心得。此次經典傳承系列活動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中醫藥發展的重要指示的舉措,對中醫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培養肝膽病人才有重要意義。
? ? 本次會議采用線上直播的方式進行,參會人數達7319人次,獲得了廣泛關注,初步達到了預期效果。李秀惠主委在會后總結中指出,近年來,學經典、勤臨床、拜名師成為人才培養的共識。通過國醫大師的講解,提醒我們學經典更應該領會經典,領會了才能學有所用,去粗取精,與西醫融合。徐老為我們樹立了大醫精誠、高尚醫德的典范,親力親為、治病救人,信念堅定、守正創新。青年中醫學者應堅持臨床、總有新悟。總結經驗,不斷創新。
]]>? ? 本次會議特邀高如宏、韓世榮、喻文球、鄧丙戌、李博鑑、艾儒棣、王玉璽、徐宜厚、禤國維、秦萬章、陳彤云等名老中醫參加,同時線上參加會議的有中華中醫藥學會皮膚科分會主任委員楊志波教授,名譽主任委員段逸群教授,副主任委員李斌教授、閆小寧教授、劉紅霞教授、楊素清教授、曾憲玉教授等,以及全體中醫皮膚科青年委員和來自全國各地的皮膚科青年同仁300余人。
? ? 會議由中華中醫藥學會皮膚科分會副主任委員曾憲玉教授、青年委員肖月園博士主持。首先,進行了“青年學術沙龍”系列線上活動的啟動儀式,由本次活動的倡議者張蒼教授代表中華中醫藥學會皮膚科分會發言,張教授介紹了“青年論壇”的由來,前期通過“中醫皮膚青年學者高峰論壇微信群”,相互溝通,使得中醫皮膚科同仁增進了感情、提升了水平,發揮了重要的平臺作用。在分會領導和專家的鼓勵和推進下,微信群從民間的學術力量正式成為被學會關懷、關注的交流平臺,希望在全體同仁的共同努力下,繼承以往,發展創新,共同促進中醫皮膚科事業的發展。
? ? 中華中醫藥學會皮膚科分會青年委員、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譚強博士對“青年論壇”的前期活動進行了總結發言,論壇前期是“中醫皮膚青年學者高峰論壇微信群”,自2020年4月開始進行了每周一次的學術講座,2021年增加了群內的疑難病例討論內容,現已通過微信群進行學術講座共80場(2020年31場、2021年46場、2022年3場),進行疑難病例討論19場,分別針對常見疑難疾病、方藥運用、針灸針刀、學術經驗、流派傳承等進行了學習,共有74名專家進行了點評,學習內容通過北京趙炳南中醫皮膚科流派微信公眾號同步的形式推廣和分享,形成了一個開放、共享、積極、共贏的平臺。
? ? 肖月園博士代表全體中醫皮膚科青年委員進行發言,肖博士強調傳承是中醫發展的重要方式,皮膚科分會一直具有非常濃厚的學術氛圍,通過老帶新的傳承模式,青年人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我們應做好接力棒的工作,積極的在“青年論壇”中發聲。也希望各位有經驗的老專家們在今后的論壇中分享自身的經驗和治療。他建議青年醫師們針對疾病診治、方藥應用、文獻研究、科研內容、PPT制作、照片拍攝、患者管理等均進行溝通和交流,以實現助力青年成長的建設初衷。
? ? 楊志波主委致辭對“青年論壇”的創立表示了衷心的祝賀,表示青年人是未來的希望,青年人有理想、有干勁、有創新,中醫皮科青年更是青年中的翹首,近幾年來,中醫皮科青年在抗疫前線、臨床診療、學術交流等方面均有優異的表現,希望論壇可以為青年提供更好的平臺,展示自我,提升水平,作出更大的貢獻。
楊志波主委致辭
? ? 最后,以視頻的形式相繼播發了各位中醫皮膚屆名老中醫高如宏、韓世榮、喻文球、鄧丙戌、李博鑑、艾儒棣、王玉璽、徐宜厚、禤國維、秦萬章、陳彤云對于本次活動及青年醫者的希望寄語,各位老專家等紛紛出鏡,祝賀“青年論壇”的順利召開,也希望全國皮膚科青年才俊高舉岐黃之旗,做實仲景之術,以大醫精誠為方向,博極醫源、厚德精術、章皇幽眇、飛躍夢想、自強不息、成就輝煌。
? ? 啟動儀式結束后,隨即進行了2022年度的“青年論壇”的講座,楊志波主委、段逸群名譽主委、張蒼教授分別就《中醫皮膚科發展之我見》、《我理想的皮膚科醫生》、《青年中醫學術成長體驗及思考》方面對廣大中醫皮膚青年同仁進行了線上交流,各位專家針對中醫皮膚事業的現狀,分析所存在的問題,創新發展方向,結合現代“互聯網”、“大數據”的先進手段,不斷提升自身水平,培養自己的醫者仁心、求知之心、謙恭之心,直面今后的成長與挑戰,為各位青年皮科醫生照亮了前進的道路。
? ? “青年學術沙龍”的啟動,標志著中醫皮膚青年學者學術交流平臺的形成,是青年們增加學術碰撞、開展學術爭鳴、推動皮科發展的重要平臺,希望以此平臺為契機,各位青年同仁不斷提升自我,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從而開創中醫藥事業的新發展、新局面、新飛躍。青年,是傳承血脈中注入的新鮮血液,時代的發展離不開青年,中醫的未來更需要青年,中華中醫藥學會皮膚科分會“青年學術沙龍”系列活動的相繼開展,將緊扣青年時代的脈搏,關注中醫皮科前沿,必定能夠為中醫皮膚科事業的人才培養、學科發展貢獻積極的力量。(通訊員:楊素清,安月鵬)
]]>(李寧主委致辭)
? ? 李寧主任委員致辭表達了對與會人員的感謝,肯定了2021年在疫情常態化期間分會各委員為弘揚中醫養生康復文化做出的貢獻,展望了2022年養生康復分會工作的愿景和目標。
? ? 會議的主題為“推進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圍繞中醫養生、中醫康復、食療營養、心理健康促進、健康管理、治未病等方向進行了學術研討,會議由分會秘書長馬驍主持。
(主題報告)
? ? 會議精彩紛呈,中華中醫藥學會養生康復分會主任委員李寧,以《中醫藥養生文化之現代科學觀》為題;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黨委書記唐強以《康復醫學在大健康產業的地位和作用》為題;河北省中西醫結合醫藥研究院副院長侯云龍以《八子補腎膠囊抗衰老研究》為題;海南醫學院中醫學院院長謝毅強以《黎醫黎藥的傳承與創新》為題;中國醫史博物館副館長張雪亮以《三治七養說胃病》為題;中日友好醫院康復醫學科PT長葛瑞東以《指壓穴位刺激法在腦卒中康復中的應用》為題做了大會主題報告。成都中醫藥大學養生康復學院副院長張弛、青島市海慈醫療集團常務副院長鄭心作為主題報告的主持人,為各位專家的報告進行了現場點評。
(會議各階段主持人)
? ? 會議同時還召開了中華中醫藥學會養生康復分會2021年黨的工作小組線上會議。由分會副秘書長朱路文帶領大家學習了《重溫黨史: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等相關內容,會議圍繞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召開的重大意義、背景及其重大影響進行了學習。分會全體黨員線上參與了學習。
(黨的工作小組會議)
? ? 風雨兼程百年路,不忘初心積?步。在李寧主委的帶領下,分會全體黨員重溫了我黨的光榮歷史,加深了對“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的重要認識。大家紛紛表示,要深學細悟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不負時代召喚,不負組織重托,不負人民期望,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 ? 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國辰在發布會上介紹了《2021年度中醫醫院學科(專科)學術影響力評價研究報告》的編制情況。他指出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醫藥工作的重要論述,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在中國科協世界一流學會建設項目以及中國中醫科學院相關課題的支持下,中華中醫藥學會與中國中醫科學院共同開展了中醫醫院學科(專科)學術影響力評價工作。該研究旨在建立和健全中醫藥學術影響力評價長效機制,客觀了解各醫療機構中醫藥相關學科(專科)學術發展現狀,以評價促發展,更好地發揮中醫藥學術引領在中醫醫院建設中的導向作用,進一步提升中醫醫院的服務能力和水平。該研究從2016年底開始籌劃,采用5年數據(2016-2020年),對610家公立三級中醫醫院的21個學科(專科)的綜合學術影響力進行評價。該研究以科學性、客觀性、可行性為評價原則,既要符合現代科技評價體系改革和相關制度的要求,又要凸顯中醫藥特色。通過廣泛調研、文獻研究,以及問卷分析、專家咨詢,建立了評價指標體系,主要包括學術平臺、專家團隊、學術論文、科研項目、科技獎勵、成果產出6個一級指標及21個二級指標。所有指標數據均來源于權威數據庫或官方機構,真實、準確,且可通過公開途徑獲取、核查。
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國辰介紹研究報告編制情況
? ? 隨后舉行了《2021年度中醫醫院學科(專科)學術影響力評價研究報告》發布儀式。
中華中醫藥學會、中國中醫科學院相關領導
共同發布《2021年度中醫醫院學科(專科)學術影響力評價研究報告》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信息研究所所長李海燕、中華中醫藥學會學術部主任莊乾竹宣讀榜單
??? 中國中醫科學院副院長、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主任委員唐旭東在講話中指出中華中醫藥學會是我國成立最早、規模最大的全國性中醫藥學術團體,在中醫藥行業發揮著重要學術引領作用。中國中醫科學院以及該研究的承擔單位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信息研究所不僅具有基礎資源、方法技術層面優勢,而且具有豐富的評價實踐經驗。相信兩家單位發揮各自優勢,強強聯合開展的中醫醫院學科(專科)學術影響力評價工作能有效發揮學術評價在中醫藥科技創新發展中的引領和助推作用。
中國中醫科學院副院長、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主任委員唐旭東講話
? ? 中華中醫藥學會副秘書長孫永章在發布會總結中對中國中醫科學院領導以及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信息研究所各位專家對該研究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他指出,這是中醫醫院學科(專科)學術影響力評價研究報告的首次發布,期待各位專家、學者為該研究提出更多的意見和建議,我們將不斷完善指標體系。中醫醫院學科學術影響力評價為一項長期性工作,評價結果計劃每年進行公布。
中華中醫藥學會副秘書長孫永章
參會領導、專家合影
(以下附2021年度中醫醫院學科(專科)學術影響力榜單)
2021年度中醫醫院學科(專科)學術影響力榜單
一、中醫心病(中醫心血管病)
二、中醫肺病學
三、中醫脾胃病學
四、中醫肝膽病學
五、中醫腎病學
六、中醫內分泌病學
七、中醫腦病學
八、中醫腫瘤病學
九、中醫血液病學
十、中醫老年病學
十一、中醫痹病學(中醫風濕病)
十二、中醫外科學
十三、中醫皮膚病學
十四、中醫乳腺病學
十五、中醫肛腸病學
十六、中醫骨傷科學
十七、針灸學
十八、中醫婦科學
十九、中醫兒科學
二十、中醫眼科學
二十一、中醫耳鼻喉科學
]]>? ? 應新冠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本次學術會議采用線上直播的方式舉行。全國各地耳鼻喉領域同行積極參加會議,并踴躍投稿,本次學術年會論文集共收稿件485篇。截止會議結束時統計,線上報名注冊人數2606人,直播平臺累計觀看3.72萬人次。
? ? 開幕式由中華中醫藥學會耳鼻喉科分會秘書長、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何偉平教授與江蘇省中醫院馬華安教授共同主持,中華中醫藥學會孫永章副秘書長通過視頻方式代表中華中醫藥學會表達了對本次會議召開的熱烈祝賀,指出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內容,要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并對中華中醫藥學會耳鼻喉科分會的建設與發展提出建議。希望分會加強黨建工作,增強凝聚力,圍繞社會熱點難點疑點,充分運用新媒體,豐富學術交流的形式。注重人才培養,重視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并不斷加強臨床研究和實踐,及時梳理總結形成指南規范,促進中醫耳鼻喉傳承創新發展,為健康中國建設做出新的貢獻。中華中醫藥學會耳鼻喉科分會主任委員阮巖教授、世界中醫藥聯合會耳鼻喉口腔科專業委員會會長劉蓬教授,分別致辭,預祝本次會議圓滿順利。
中華中醫藥學會耳鼻喉科分會主任委員阮巖教授致辭
? ? 本次學術年會設綜合論壇、嗓音咽喉病論壇、耳科論壇、外治論壇、鼻科論壇、青年論壇 6個專題,1場衛星會,1場企業專題會,全國各地共有61位專家、學者圍繞耳鼻咽喉科疾病的臨床應用、學術進展、科學研究、經驗總結等方面作了報告和交流,精彩紛呈。
? ? 綜合論壇上,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劉大新教授作“中醫傳承,不忘先賢”主題講座,列舉了上海張贊臣、廣東楊志仁、南京干祖望、四川熊雨田等中醫前輩的學術特點以及對學科的影響力。成都中醫藥大學熊大經教授作“《道德經》與《黃帝內經》的關系”主題演講,列舉了道德經中的“福兮禍之所依,禍兮福之所伏”與中醫之“寒極生熱,熱極生寒”的關系,告訴人們世事常變化,矛盾和對立是永恒不變的規律。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阮巖教授作“中醫治療耳鼻喉科疫病的實踐和思考”主題講座,列舉了古代抗疫經驗以及目前對新冠肺炎中醫治療經驗。北京中醫藥大學陳薇教授作“循證研究的設計思路與方法”主題講座,介紹了中醫科研設計的思路和方法。中華中醫藥學會標準化辦公室蘇祥飛作“中醫耳鼻喉科領域標準化工作思考”主題分享,對中醫耳鼻喉科標準化工作進行了詳盡的介紹和分享。耳科論壇上,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劉蓬教授作“中醫綜合治療突發性耳聾897例臨床觀察”主題演講,耳鳴的管理模式以及中藥治療是大家關注的重點。嗓音咽喉病論壇上,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梅祥勝教授作“單側聲帶麻痹的中醫綜合治療”講授,聲帶麻痹患者的發音鍛煉值得學習。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邱寶珊教授作“甲狀腺結節的中醫辨治思路”主題分享。兒童腺樣體肥大以及發聲訓練、喉癌術后中醫治療得到大家關注。外治論壇上,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耳鼻喉科主任張治成教授作了“面部走罐治療面癱技術”的講座,主要介紹了面部走罐等技術在耳鼻喉科的應用。鼻科論壇上,上海市中醫院郭裕教授作了“天突水針療法對病毒感染后嗅覺障礙治療的臨床增效作用研究”講座。變應性鼻炎使用中醫經典名方治療得到大家重視。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田理副院長就“兒童變應性鼻炎患者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接種專家共識解析及中醫藥防治策略”進行講授。青年論壇上,年輕醫生們分享了耳鼻喉科目前的科研進展以及名老中醫專家經驗傳承。
? ? 本次學術年會的順利召開,不僅為全國中醫耳鼻咽喉科同仁的交流提供了學術平臺,而且進一步傳播了國醫大師干祖望教授的學術思想和經驗,同時促進了國內中醫、中西醫結合耳鼻咽喉科的發展與創新。尤其是青年論壇的設立,更是本次會議的一大亮點,展示了中醫耳鼻喉科年輕一代的精神面貌與才華,是中醫耳鼻喉科未來發展的重要力量與希望。
]]>? ? 本次培訓班的召開,是為了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精神,強基層,補短板,提高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要求。開幕式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趙文華副司長、中華中醫藥學會孫永章副秘書長、國家基層糖尿病防治管理辦公室副主任,中華中醫藥學會基層糖尿病防治專家指導委員會主任楊叔禹教授分別在線致辭。
? ? 趙文華副司長代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對指南培訓啟動會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向參會專家和糖尿病基層醫務人員表達了感謝,希望委員會充分發揮專家優勢,聚焦糖尿病基層中醫藥防治工作,為健康中國建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 ? 孫永章副秘書長代表中華中醫藥學會,對會議召開和基層糖尿病防治專家指導委員會的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希望通過培訓班的形式,能夠提高基層醫生水平,增強中醫藥服務能力,發揮中醫藥的特色優勢,在健康中國建設過程中提升中醫藥的影響力。
? ? 國家衛生健康委基層司王旭丹調研員做了“持續提升基層糖尿病防治管理能力”的專題報告,傳達了國家對糖尿病基層防治相關政策和要求,中西醫并重,規范和提升基層糖尿病防治能力和水平。
? ? 本次指南培訓會專家覆蓋面廣,糖尿病領域中、西醫專家都有參加,如國家基層糖尿病防治管理辦公室主任賈偉平院士、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會分會主委朱大龍教授、中華中醫藥學會基層糖尿病防治專家指導委員主任、糖尿病分會主委楊叔禹教授等29位專家受邀參加。截至會議結束,線上總點擊播放量近3萬人次。
國家基層糖尿病防治管理辦公室主任賈偉平院士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會分會主委朱大龍教授
中華中醫藥學會基層糖尿病防治專家指導委員主任楊叔禹教授
? ? 會議內容豐富,干貨滿滿,基層實用性強,包括基層醫生需要掌握的糖尿病防治必備知識、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更新解讀、糖尿病三級中醫藥預防、并發癥篩查和中醫藥防治、糖尿病中醫康復技術與方法等,均是為基層醫師精心挑選的課程與知識。
? ? 學術引領,筑強基層!今后中華中醫藥學會基層糖尿病防治專家指導委員會將繼續為基層醫師提供更多培訓與技能服務,為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水平而不懈努力!
]]>開幕式現場
? ? 本次年會吸引來自國內外眾多中、西醫皮膚科同道參會,會議采用網絡同步互動直播,截止會議結束時統計,本次會議線上注冊人數為2845人,總點擊播放量達71132次,會議設立了37個專場、10個衛星會,涉及162個相關課題的講授內容,邀請149名中西醫皮膚科名家、44名主持人進行皮膚科學術的交流探討,在歷時4天的會議里,9個直播間同時進行學術講授,累計講授時長超過3400分鐘,借助網絡連線的優勢,參會人次再創新高,可謂一場學術盛宴。會議在大會主席楊志波教授、執行主席劉學偉教授、執行秘書長李建偉教授的精心組織下,克服了疫情的重重阻礙,取得了圓滿的成功。
會議現場
? ? 會上,中華中醫藥學會孫永章副秘書長在線上對會議的召開表示了熱烈祝賀,并對分會工作提出了殷切希望。希望分會要以學、思、悟、踐促黨建,以業務強黨建。繼續提升學術交流質量,打造學術交流精品;大力培養青年人才,激發人才創造力。
中華中醫藥學會副秘書長孫永章致辭
? ? 與會各位專家、教授分別對年會的籌辦給予了高度肯定,對中醫皮膚科事業給予了深切關注,希望各位學者、同仁能夠借助中醫皮膚科這一平臺,加強溝通,繼承創新,提升水平,服務社會。
? ? 年會秉承“不忘初心,傳承創新,服務基層”的宗旨,在禤國維、張磊教授為代表的國醫大師,徐宜厚、艾儒棣、喻文球教授、苗明三教授為代表的名醫名家,楊志波、段逸群、陳達燦、李斌、李元文教授為代表的皮膚科團隊,肖月園、李欣、蔡玲玲博士為代表的后起青年,以及曾碧君護士長為代表的白衣天使等的共同講授下,分別特設了大會特邀演講專場、中西醫結合專場、中藥現代化專場、皮膚病診斷與病理專場、皮膚科研專場、臨床診療思路專場、青年醫師專場、中醫學術傳承專場、經方論壇專場、艾儒棣教授學術思想研討會專場、銀屑病專場、濕疹皮炎專場、蕁麻疹專場、痤瘡專場、玫瑰痤瘡及敏感皮膚專場、皮膚外科與疤痕專場、毛發專場、兒童皮膚病專場、老年皮膚病專場、病毒性皮膚病專場、色素病專場、自身免疫性皮膚病專場、性健康性病專場、中醫美容專場、注射美容專場、激光美容專場、激光新技術專場研修論壇、中醫外治及適宜技術專場、外用藥臨方調配專場、皮膚病用藥安全及循證專場、生物制劑專場、中醫護理及理療專場、民族醫藥療法等線上專場,并同時舉辦了河南省中西醫結合皮膚病會議和河南省康復醫學會皮膚病會議。會議圍繞中西醫皮膚病的熱點、難點、重點、亮點,從思想、流派、病證、診斷、理法、方藥、外治、護理、科研等多個角度剖析、闡明,逐層抽絲剝繭,挖掘疾病本質,線上會議互動滿滿,使得與會者豁然開朗。
講課專家
? ? 中醫皮科作為中醫藥體系中獨具特色的組成部分,在其深厚的理論積淀中。包含諸多待挖掘的寶貴資源,所以各位專家更應借助年會的平臺,傳承精華,守正創新,面對新機遇,迎接新挑戰,開創新未來,為建設健康中國貢獻力量。
? ? 會議最后由大會執行主席劉學偉主任、會議副主委曾憲玉教授、江蘇省中醫院譚城教授先后為閉幕式致辭,大會取得圓滿成功!
]]>? ? 研習班由分會主任委員閆英主持,分會名譽主任委員陳淑長教授主講。首先,陳教授以此前分會對各委員單位的常見周圍血管病病種和中醫治療優勢病種的統計結果為依據,對我國南北方地區周圍血管病常見病種及中醫治療優勢病種分別給予了剖析和解讀,引導大家對“中醫優勢病種”的概念進行了深入的研討,與會專家經過熱烈討論,結合自身臨床經驗,對中西醫各自的特點進行了比較,認為進一步梳理周圍血管病中醫治療優勢病種,提升中醫治療的自信心非常重要。
? ? 其次,陳淑長教授為大家梳理了周圍血管病的中西醫病名規范,對2015年分會頒布的《周圍血管科常見疾病證候診治指南》中的病名調整進行了解釋,提醒大家規范使用病名和證候,對于今后的科研和教學工作都是非常必要的。
? ? 最后,參會專家又進行了討論,都認為明確概念、規范病名、真正梳理出中醫中藥治療周圍血管病的優勢所在,對于學科發展的行穩致遠非常重要!
? ? 兩個多小時的研習班全程在線聽課人數超過百人。大家紛紛表示:通過本次研習班,對中醫周圍血管病學科的認識又進一步加深,在厘清了相關概念的基礎上,認識到規范病名、證候的重要意義,同時更加增強了中醫自信。今后,研習班系列活動將持續開展,為中醫藥事業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做出不懈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