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會專家合影
? ? 陳俊峰對項目的順利開展和取得的階段性成果給予了充分肯定,對報告內容進一步突出前沿性、前瞻性、權威性、規范性、整體性、可讀性提出了建議。他指出,中醫脾胃病學學科發展研究項目對于推動中醫脾胃病學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希望各位專家繼續發揚團結協作精神,形成一份高質量的學科發展報告。
陳俊峰致辭
? ? 唐旭東在致辭中回顧了項目啟動以來的歷程,感謝各位專家學者的辛勤付出和無私奉獻,并作為項目首席專家對項目的下一步工作計劃進行了部署。他強調,此次中期會議旨在總結項目進展,發現問題,明確后續研究方向,以確保項目能夠如期高質量完成。陳俊峰致辭
? ? 趙迎盼對中醫脾胃病學學科發展報告項目的進展情況進行了匯報。她詳細介紹了項目背景、研究歷程、初步成果及存在的問題,再次強調了中國科協學科發展報告項目的具體撰寫要求,并指出了項目的下一階段任務安排。
唐旭東致辭
趙迎盼匯報
? ? 隨后,綜合報告和20項專題報告的編寫工作組牽頭專家或代表就各自專題初稿進行了匯報,各專題審稿專家分別圍繞中醫脾胃病學學科的發展前沿、瓶頸問題、應對策略等方面對初稿內容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交流,提出了修改意見和建議。
專家審稿
? ? 此次中期會議的召開,不僅是對“2024年中醫脾胃病學科發展研究”項目階段性成果的總結,也是聚焦脾胃病領域熱點、難點問題的深入研討,為項目的順利推進提供了重要指引和有力保障。
]]>參會代表合影
? ? 中華中醫藥學會副秘書長馬駿,脾胃病分會主任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脾胃病研究所唐旭東,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房靜遠,脾胃病分會副主任委員、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謝勝,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鄒多武,江蘇省名中醫沈洪,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中醫、西醫脾胃消化領域專家、青年學者、青年學生線下百余人出席線下會議,直播觀看超5.1萬人次。會議由中華中醫藥學會學術部主任莊乾竹主持。
? ? 馬駿在致辭中對脾胃病分會“青年培英計劃”的啟動給予充分肯定。她指出,“青年培英計劃”是面向未來的人才培養項目,目標是培養領軍人才。希望學員們勤奮刻苦,銳意進取,尊師重道,傳承導師的臨床經驗,珍惜平臺與機遇,選擇有價值、有中醫特色的學科方向積極開展研究,為脾胃病學科建設貢獻力量。
馬駿致辭
? ? 唐旭東在致辭中介紹了“青年培英計劃”設立的初衷,強調培英計劃學員是整個項目的“主角”,應發揮主觀能動性,以學有所獲、專業成長為中心,學會與老師交往、交流、交心,在培養過程中開闊視野、找到焦點、發現精彩。
唐旭東致辭
莊乾竹主持
? ? 脾胃病分會秘書長、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趙迎盼對“青年培英計劃”項目背景、人才與導師遴選標準與過程、項目管理與考核要求等進行了全面介紹,強調了考核要求與考試周期。
趙迎盼匯報
? ? 馬駿為脾胃病分會“青年培英計劃”首批中醫、西醫導師頒發導師聘書,唐旭東、房靜遠為學員頒發學員證書。“青年培英計劃”學員分別向中醫、西醫導師行拜師禮。
頒發聘書與證書
學員行拜師禮
? ? 會議安排了主題為“如何培養脾胃青年骨干人才、造就學科領軍人物”的圓桌論壇,聚焦脾胃病青年骨干人才成長問題。脾胃病“青年培英計劃”導師代表唐旭東、房靜遠、謝勝、鄒多武、沈洪教授共同參與了討論。各位導師結合個人成長、成才的經歷,充分討論了領軍人才的關鍵要素、如何成為領軍人才等問題,并為青年人才送出“成才金句”。
? ? 在互動問答環節,學員代表毛堂友、朱磊、陳婷對學會和導師表示感謝,并就如何平衡個人與團隊的關系、如何成為復合型人才與導師進行互動交流。
互動問答
]]>參會代表合影
? ? 開幕式環節,中華中醫藥學會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王國強,副會長王國辰,改革與發展研究分會主任委員、上海中醫藥大學原校長徐建光,廣東省中醫院黨委書記史俏蓉,中央黨校經濟學部教授、政治經濟學教研室主任張開,上海市衛生健康委中醫監管處處長劉華等出席開幕式。開幕式由改革與發展研究分會副主任委員張懷瓊主持。
? ? 王國辰回顧了改革與發展研究分會的發展歷程,對分會所開展的工作給予充分肯定。期望分會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堅持黨建引領,完善綜合服務機制;守正創新,完善學術引領機制;加強合作交流,多措并舉深化人才培養。
王國辰致辭
? ? 徐建光在致辭中指出新質生產力與“中醫藥現代化”“中醫藥高質量發展”等理念是有機統一的。中醫藥是厚植“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領域,新質生產力的賦能將為中醫藥在技術創新、結構優化、守正創新以及與世界接軌等方面注入新的活力。分會將進一步發揮好智囊智庫作用,以更大決心、更大力度來深化推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為中國式現代化夯實健康根基、注入文化動力、增添發展動能。
徐建光致辭
? ? 主旨報告環節,王國強作了題為《關于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服務體系和服務模式的思考》的報告,指出要大力推進中醫藥的現代化和產業化,推動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讓中華民族創造的中醫藥在現代社會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更好地為建設健康中國,為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做出新貢獻。
王國強作報告
? ? 張開作了題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報告,從新質生產力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三個方面展開,配合生動的案例,深刻論述了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
張開作報告
? ? 史俏蓉作了題為《深化數智建設賦能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報告,立足廣東省中醫院的發展實際,圍繞“智慧醫療”“智慧服務”“智慧管理”“中醫特色”,分享了醫院管理與發展的新思路。
? ? 劉華作了題為《基于中醫臨床大數據的高質量管理——上海的探索與實踐》的報告,詳細介紹了基于中醫臨床大數據的高質量管理創新舉措,包括基于中醫藥綜合統計平臺和上海中藥云平臺的醫院服務能力評價、醫院中醫內涵分析、國考績效監測、中醫單病種支付、中藥安心達等,為醫院管理提供新的角度。
史俏蓉作報告
劉華作報告
? ? 改革與發展研究分會副主任委員涂志亮作了題為《中醫藥國際化實踐與思考》的報告,分享了中醫藥出海的“先醫后藥”模式——先通過中醫服務打開海外市場,再運用互聯網醫院的便利條件以及創新中成藥的特色優勢,提供了中醫藥走向世界的新思路。
涂志亮作報告
黨建活動合影
? ? 會議期間,改革與發展研究分會還組織黨的工作小組成員參觀陳嘉庚紀念館,通過實地學習和感悟陳嘉庚先生的光輝事跡,汲取奮進力量。
]]>? ? 國醫大師王新陸、李佃貴,全國名中醫、首屆岐黃學者高思華,中華中醫藥學會副秘書長陳俊峰,濰坊市衛健委黨組書記、主任、市中醫藥管理局局長張曉乙,養生分會第七屆委員會名譽主委李寧,中華中醫藥學會養生分會第七屆主任委員、中日友好醫院健康體檢中心主任馬驍,濰坊市中醫院黨委書記王冰等參加了開幕式,開幕式由養生分會秘書長葉明花主持。
陳俊峰致辭
? ? 陳俊峰表示,中醫藥養生在健康中國建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發展潛力巨大,希望分會抓住機遇,提高站位,堅定信心;圍繞主責主業,深入研究中醫藥養生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機制;統籌兼顧,加強綜合支撐保障。
馬驍致辭
? ? 馬驍表示,新一屆養生分會將傳承優良工作作風,在《“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指引下,不斷提升中醫養生學術水平,并將學術研究成果惠及到廣大人民群眾。
王新陸作報告
? ? 主旨報告環節,王新陸作了題為《中醫養生理論的核心思想與養生要素》的報告,分享了中醫養生理論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合理起居、合理飲食、合理運動、合理情志等中醫養生要素。
李佃貴作報告
? ? 李佃貴作了題為《健脾胃 化濁毒——延遲衰老新視角》的報告,從脾胃是后天之本、健脾胃化濁毒、藥食同源和膏方養生四個方面分享最新研究成果。
高思華作報告
? ? 高思華作了題為《順其自然 養生益壽》的報告,強調順應人體生命規律之自然和天地變化之自然是養生的基本理念。
蔣力生作報告
? ? 江西中醫藥大學蔣力生教授作了題為《中醫精神養生述略》的報告,指出中醫精神養生的概念,其與情志養生的區別,分享了中醫精神養生的原則和方法。
陳滌平作報告
? ? 南京中醫藥大學原黨委書記陳滌平教授作了題為《代謝相關脂肪性肝病的防、治、養》的報告,從動靜調養、飲食調養、起居調養、情志調養等方面介紹了代謝相關脂肪性肝病的養生方法。
? ? 專題學術報告環節,由中醫藥養生文化、適宜技術和傳承創新3個分論壇組成,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做了相關專題報告,同時發布了《中華中醫藥學會養生分會2024學術年會論文集》,內容覆蓋了中醫養生的理論、臨床、文史、方藥、科學實驗等諸多研究領域。
李寧作總結
? ? 李寧在總結中回顧了養生分會的發展歷程,并對養生分會的未來發展提出建議,進一步強化分會黨建工作的引領作用,抓住大健康產業發展的機遇,推進產學研用的融合發展。
贈書儀式
? ? 會議期間,養生分會學術顧問蔣力生教授向濰坊市中醫院贈送《常用養生古法選編》。
? ? 會議期間還舉行了換屆選舉會議,選舉產生了新一屆委員會。
]]>? ?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腫瘤中心主任、中華中醫藥學會腫瘤分會主任委員侯煒,深圳市衛健委中醫處處長趙曾艷,深圳市中醫院院長朱美玲等出席開幕式。
侯煒致辭
? ? 侯煒肯定了歷屆青年委員對腫瘤分會發展的貢獻與重要作用,是推動中醫腫瘤學科進步的中堅力量,期望新一屆青年委員能夠把握機遇,在科研與臨床工作中挖掘創新潛力,積極申報國家級、省部級等各類科研項目及榮譽,夯實臨床功底,傳承名家思想經驗,推動中醫腫瘤理論創新。
特邀報告環節主旨演講與學術討論
? ? 會議設置特邀報告、專題講座、驗案分享與論文交流4個部分。在特邀報告環節,浙江省立同德醫院柴可群教授從病證結合角度分享了從業多年來對腫瘤診治的經歷與思考。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申維璽教授從跟師孫燕院士經歷出發,結合自身從醫思考,強調了中醫理論創新的重要性。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蔣益蘭教授通過分享國醫大師潘敏求治療原發性肝癌的經驗,鼓勵青年學者傳承名中醫思想,創新發展中醫腫瘤學科。
? ? 在專題講座環節,深圳市中醫院楊振江教授分享了“從肝脾論治腫瘤惡液質”的經驗,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李叢煌教授對“胃癌前病變治未病干預指南”進行了解讀,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朱麗華教授介紹了“金復康抑制肺癌的作用和機制研究”。講座以肺癌、胃癌、惡病質為例,為青年學者臨床工作與科研提供示范。
專題講座環節主旨演講與學術討論
? ? 在驗案分享環節,趙曄、陳舒怡、王家偉、孫建榮、王天麟、蘇婉分別分享了“帶瘤生存、靶向藥所致皮疹、肺癌、子宮內膜癌、肝癌、乳腺癌”等方面的有效治療案例。楊晶雅、劉澤、張可睿、梁貴文、龐杰分別介紹了腦腫瘤、卵巢癌、胰腺癌、乳腺癌、肺部結節等疾病的臨床診治經驗。本環節由河南省中醫院郭志忠、揚州市中醫院戴小軍、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陳漢銳等主持,對臨床驗方、經方新用等多個案例展開熱烈討論,取得良好反響。
? ? 在論文交流環節,青年學者黎敏、亓潤智、高玉亭、邊江昱分別圍繞癌癥管理,臨床驗方與經方在肺癌、結直腸癌、肝癌等疾病中的臨床研究與基礎實驗研究進展做了匯報,在基礎實驗研究方法、臨床研究設計等方面進行了深入交流。大會共收到投稿100余篇,匯編為會議論文集進行交流分享,代表了中醫、中西醫結合腫瘤領域的研究前沿。
腫瘤分會第七屆委員會常務會議
? ? 會議期間,腫瘤分會召開了第七屆委員常務會議,進行了委員及青年委員增補。
]]>專家合影
? ? 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政策法規與監督司原司長余海洋,中華中醫藥學會副秘書長陳俊峰,北京中醫藥大學副校長王停,南京中醫藥大學衛生經濟管理學院教授申俊龍等出席開幕式。開幕式由北京中醫藥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李瑞鋒主持。
? ? 陳俊峰在致辭中表示,中醫藥管理研究者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黨的創新理論,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醫藥工作的重要論述,推進學理化研究,推動形成新的建議、新的舉措,更好地服務于中醫藥高質量發展。要增強問題意識,加強中醫藥人文管理領域的理論與實踐研究,服務于中醫藥發展改革實踐,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陳俊峰致辭
? ? 王停在致辭中指出,人文與管理在提高中醫藥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平中具有重要作用。中華中醫藥學會人文與管理科學分會為中醫藥管理領域的同仁們提供了交流學習的平臺,促進了中醫藥管理學科的發展,培養了優秀的管理人才。申俊龍表示,人文與管理科學對于傳承中醫藥文化、優化中醫藥管理體系、促進中醫藥的改革發展、完善中醫藥管理的現代化具有積極作用。分會致力于為中醫藥人文與管理領域研究者搭建高端交流平臺,探討中醫藥發展戰略,分享管理經驗,提升管理人才培養質量,是中醫藥行業振興發展的支撐與保障。
王停致辭
申俊龍致辭
李瑞鋒主持
? ? 主旨報告環節,余海洋作了題為《健全政策體系,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報告,介紹了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推動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歷史脈絡,解讀了中醫藥政策體系的頂層設計和主要內容,強調發展中醫藥在打造中國特色衛生健康發展模式、推動我國生命科學實現創新突破、增強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具有重大意義。
余海洋作報告
? ? 武漢大學政治與經濟管理學院二級教授張亮作了題為《中國式中醫藥現代化:傳承創新發展的邏輯》的報告,提出要大力發展中醫藥,構建中醫藥文化融入社會機制,發展中醫藥技術發展機制、服務機制、中醫藥技術服務全鏈條保障機制,讓中醫藥融入到生產、生活、生態、生命等中國社會各個方面。
? ?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主任醫師裴曉華作了題為《精益運營賦能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報告,介紹了精細化管理理念,通過案例分享了醫院精細化管理的實踐經驗,強調要以問題為導向,以效率醫療為核心,以專科專病為抓手,為醫院建設管理提供新思路。
? ? 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副主任柳燕作了題為《中國中醫藥產業國際貿易機會與挑戰》的報告,介紹了中藥國際貿易進展、中醫藥服務貿易進展、中成藥海外注冊進展、中藥國際化困難與挑戰,提出中醫藥需要搭建自己的國際流通渠道,融入到國際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專家作主旨報告
? ? 本次會議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的中醫藥治理”為主題,設“中醫藥治理與學科發展”以及“公立中醫院高質量發展”兩個分論壇,邀請領域內知名學者專家及醫院管理人員結合自身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開展系列報告。
? ? 會議期間,還舉行了中華中醫藥學會人文與管理科學分會換屆選舉會議,選舉產生了人文與管理科學分會第三屆委員會及黨的工作小組。張亮、申俊龍當選為顧問,孔軍輝當選為名譽主任委員,李瑞鋒當選為主任委員,王澤軍、閆娟娟、楊敬宇、何強、歐陽靜、周尚成當選為副主任委員,鄭秋瑩當選為秘書長,王鴻蘊、楊義、黃友良、喻小勇當選為副秘書長。
頒發證書
]]>專家合影
? ? 在主旨報告環節,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李宗友作了題為《<關于促進數字中醫藥發展的若干意見>解讀》的報告,作為《意見》的起草人之一,他深入解讀了《意見》的產生背景、重大意義,以及如何完善中醫藥數據標準與制度體系、夯實中醫藥數字基礎設施,并闡述了數字化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具體路徑,深化了對中醫藥數字化轉型的認識和理解。
李宗友作報告
? ?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信息研究所李海燕研究員作了題為《中醫藥垂域大語言模型的研發、應用與評估》的報告,展示了該所與臨床科研緊密結合的多個科研服務平臺,特別介紹了自主研發的醫源大模型。該模型在同類中醫大模型中評測性能卓越,已達到先進水平,彰顯了我國在中醫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新實力。
李海燕作報告
? ? 廣東省中醫院信息處處長傅昊陽作了題為《智慧中醫院建設探索》的報告,系統分享了廣東省中醫院近年來以智慧中醫院為目標,以數字化規劃為導向,以數據資源為核心要素,在推動醫院管理、服務與模式創新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果,并對智慧中醫院的應用前景進行了前瞻性展望,為中醫醫療機構的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寶貴的實踐經驗。
? ?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曹志偉作了題為《中藥資源數字化項目評價研究》的報告,以云南省生物資源數字化開發應用項目構建的涵蓋植物、動物、微生物及醫藥科學的云南省生物資源數據“一張網”為典型案例,詳細介紹了生物資源數據平臺的建設、管理、成果轉化以及所產生的經濟與社會效益,為中藥資源的數字化開發與利用提供了可借鑒的范例。
? ? 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信息研究所研究員錢慶作了題為《以數據要素乘數效應賦能數字健康發展》的報告,深入剖析了數字健康的起源、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試點的建設現狀與未來發展藍圖,揭示了數據要素在推動數字健康領域發展中的核心驅動作用。
? ? 江蘇省中醫院副院長呂東嶺作了題為《互聯網技術在創新江蘇省中醫院服務模式中的實踐與探索》的報告,分享了江蘇省中醫院在搭建互聯網醫院高質量發展平臺方面的開創性舉措與成功經驗,提出了互聯網與中醫藥醫教研融合發展的智慧醫院建設方案,為中醫醫院借助互聯網技術提升服務效能提供了創新思路。
? ? 本次會議還特別設立“青年講壇”,邀請了來自浙江大學、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信息研究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監測統計中心的青年科研人員進行學術交流與成果展示,展現了中醫藥信息學領域青年一代的創新活力與學術風采。本次會議圍繞中醫藥信息研究服務于臨床與科研工作展開了學術交流,分享了前沿經驗與創新成果,為推動中醫數智化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也為中醫藥信息學領域的專家學者搭建了一個高水平的學術交流平臺。
? ? 會議期間,分會主任委員李宗友總結了中醫藥信息學分會前期工作,并以“深入貫徹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二十屆三中全會會議精神”為主旨講黨課,對分會的黨建引領和未來工作方向提出了建議。他強調,應強化統籌規劃,以黨建為引領,突出學術創新,深化與醫院、企業的科技合作,加速中醫藥數智化產品落地應用,進一步推動中醫藥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進程。
]]>? ? 中華中醫藥學會監事長曹正逵,中華中醫藥學會學術部主任莊乾竹,湖北省中醫師協會秘書長涂俊一,湖北省中醫藥學會會長王華,湖北省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處處長李濤,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劉大新,成都中醫藥大學教授熊大經,世界中聯耳鼻喉口腔科專業委員會會長劉蓬,中華中醫藥學會耳鼻喉科分會名譽主任委員阮巖、主任委員王嘉璽等出席開幕式。湖北省中醫院院長何小明致歡迎辭。中華中醫藥學會耳鼻喉科分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何偉平和中華中醫藥學會耳鼻喉科分會副主任委員鄧可斌共同主持開幕式。
何偉平教授和鄧可斌教授共同主持開幕式
? ? 曹正逵充分肯定了中醫耳鼻喉科分會發展取得的成績,勉勵中醫耳鼻喉工作者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深入挖掘中醫藥寶庫中的精華,充分發揮中醫藥的優勢,推進中醫藥現代化,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切實把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傳承好、發展好、利用好,為中醫耳鼻喉學科發展繼續添磚加瓦!
中華中醫藥學會曹正逵監事長講話
世界中聯耳鼻喉口腔科專業委員會會長劉蓬教授致辭
湖北省中醫藥學會王華會長致辭
湖北省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處李濤處長致辭
名譽主任委員阮巖教授致辭
主任委員王嘉璽教授致辭
? ? 主旨演講環節,劉大新教授作《中醫外科手術史余考古證據探析》主旨報告,梳理了中醫外科手術的發展歷史。熊大經教授闡述了做好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思想經驗傳承的經驗與體會。阮巖教授作《耳鼻喉科常用藥物毒副作用及安全使用》的報告,列舉了常用中藥的毒副作用及如何在臨床上安全使用。劉蓬教授作《耳科疑難疾病的中醫治療優勢淺析》的報告,介紹了耳科疑難病例的治療理念以及中醫治療耳科疾病的優勢和經驗。王嘉璽教授作《探討中西醫結合對腺樣體肥大的防治》的報告,對腺樣體肥大疾病的中西醫結合防治工作進行了系統闡述。中華中醫藥學會標準化辦公室蘇祥飛副主任作《標準化助力中醫耳鼻喉科高質量發展與思考》報告,闡述了標準化為中醫耳鼻喉科的發展提供了關鍵助力。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普及部朱勇介紹了“中國中醫藥臨床案例成果庫建設和臨床研究的相關進展”。
北京中醫藥大學劉大新教授作報告
成都中醫藥大學熊大經教授作報告
中華中醫藥學會耳鼻喉科分會名譽主任委員阮巖教授作報告
世界中聯耳鼻喉口腔科專業委員會會長劉蓬教授作報告
中華中醫藥學會耳鼻喉科分會主任委員王嘉璽教授作報告
? ? 分論壇環節,會議設置了綜合外治論壇、耳科論壇、鼻科論壇、青年論壇、咽喉嗓音論壇、護理論壇、中醫耳鼻喉科特色治療現場演示7個專場,來自全國各地的115名專家學者圍繞耳鼻喉科疾病的臨床應用、學術進展、科學研究、經驗總結等方面作了報告和交流,現場學術氛圍濃厚、精彩紛呈。
大會現場
? ? 此外, 大會還進行了中醫耳鼻喉科特色治療的現場演示,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講解演示了耳鼻喉科中醫特色治療技術,包括中醫嗓音發聲矯治、點撥捋人迎、共鳴嗓音治療、杵針、刃針、頭皮針、頰針、鼻內針、浮針、熱敏灸、督灸、雷火灸、臍灸、罐灸、火灸、耳灸,展示了中醫特色治療在耳鼻喉科疾病中的優勢。
中醫耳鼻喉科特色治療現場演示
? ? 期間舉行了中華中醫藥學會耳鼻喉科分會換屆選舉會議、中華中醫藥學會耳鼻喉科分會黨的工作小組換屆選舉會議,選舉產生了耳鼻喉科分會第七屆委員會。阮巖當選為名譽主任委員,王嘉璽當選為主任委員,王仁忠、毛得宏、鄧可斌、朱鎮華、劉元獻、吳擁軍、何偉平、冷輝、張勤修、柴峰、陶波、黃春江當選為副主任委員,何偉平當選為秘書長,丁雷、閆占峰、張鋒、周立當選為副秘書長。
曹正逵監事長向名譽主任委員阮巖教授頒發證書
曹正逵監事長向主任委員王嘉璽教授頒發證書
中華中醫藥學會耳鼻喉科分會第七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合影
]]>? ? 國醫大師廖品正、中國工程院院士劉良、中國工程院院士范先群、中華中醫藥學會副秘書長陳俊峰、廣州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劉中秋、廣東省中醫藥學會會長呂玉波、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副會長陳建強、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秘書長洪銘范、中華中醫藥學會學術部主任莊乾竹、中華醫學會眼科分會原主任委員葛堅、候任主任委員孫興懷、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陳海、中華中醫藥學會眼科分會主任委員亢澤峰等出席開幕式。
? ? 陳俊峰對第六屆委員會所做工作表示肯定,同時對新一屆委員會的下一步工作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要謀規劃繪藍圖,明確分會未來發展方向、重點任務,做好頂層設計,畫好施工圖、路線圖;二是筑平臺促團結,凝聚共識、統一行動、扎實落實,讓眼科分會形成共建、共享、共治的良好氛圍;三是重人才托青年,加強青年人才的培養,優化人才隊伍,打造高質量眼科隊伍。
? ? 在主題報告環節,廖品正作了題為《中醫眼科臨證治法述要》的報告,從中醫經典理論出發,多角度解析眼科病證特點,指導眼科臨床實踐應用,強調要讀經典、學理論,繼承好、利用好、發展好中醫眼科。
? ? 范先群作題為《甲狀腺眼病的發生機制與靶向治療》的報告,分享了甲狀腺眼病發生機制的系統研究過程和研究結果,指出了甲狀腺相關眼病精準治療的前沿熱點。
? ? 劉良以《中西醫結合診療風濕病研究》為題,提出了構建風濕病中西醫診療體系的總體思路和具體方案。
? ? 韋企平以《視路系統疾病重在從肝論治探討》為題,提出了視路系統疾病的中醫辨證論治思路與方法。
? ? 亢澤峰以《現代中醫眼科優勢專科建設思考》為題,深入剖析了優勢專科的建設策略,提出要圍繞“四專”,以“病種為引、理論為基、臨床為體、科研為翼、標準為尺、人才為源”,打造高水平重點學科,建設優勢專科。
? ? 孫興懷發表了關于我國青光眼防治現狀的報告,解讀了《青光眼綜合防治管理藍皮書》,深入探討了我國青光眼綜合防治策略,提出創新性治療方案。
? ? 本次大會共設有27個分主題會場,除主題報告外,還有“薪火傳承大講堂”“主委論壇”“近視防控論壇”“人工智能及眼科手術專題”“經方及中醫理論論壇”“疑難病例討論”“研究生論壇”“英文演講”“護理專題”“SCI文章寫作技巧”等分論壇,邀請了葛堅教授、林浩添教授、金明教授、王寧利教授、彭清華教授、段俊國教授等來自全國各地287位專家講者開展了學術報告交流。
? ? 本次會議圍繞中醫眼科理論、臨床、科研、標準化等工作展開學術交流,分享最新研究熱點,交流經驗,展示成果,取得了預期效果。
? ? 會議同期舉行了眼科分會換屆選舉會議,選舉產生了眼科分會第七屆委員會。
]]>? ? 由中華中醫藥學會主辦,中華中醫藥學會醫院管理分會、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承辦的“中華中醫藥學會醫院管理分會2024年學術年會”近日在北京召開。本次會議主題為“數智運管 共創未來”,線下來自全國各地的270余名專家代表參加了會議,會議同步線上直播,累計1700余人觀看。
? ? 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原副局長閆樹江,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副司長嚴華國,中華中醫藥學會醫院管理分會主任委員張允嶺等出席開幕式并致辭。開幕式由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李秋艷主持。
? ? 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閆樹江肯定了近年來醫院管理分會所做的各項工作和取得的積極成果。他指出,分會要深入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以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醫藥工作的重要論述;圍繞主責主業,深入研究中醫醫院改革發展機制;加強統籌協調,不斷完善支撐保障體系,提升綜合服務保障能力,推動中醫醫院高質量發展。
閆樹江致辭
? ? 張允嶺表示,醫院管理分會始終堅持黨建強會,堅定中醫藥文化自信,持續聚焦中醫院服務體系建設、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中醫藥理論創新、國家級中心建設、人才培養及人才評價等前沿熱點問題,守正創新、凝心聚力,共享新時期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新理念、新舉措和新成效,共謀中醫醫院高質量發展大計。
張允嶺致辭
? ? 學術交流環節,嚴華國作《推動中醫醫院高質量發展》主題報告,剖析了當前中醫醫院發展面臨的四大問題:發展不平衡、中醫藥特色優勢有待進一步彰顯、綜合服務能力仍需進一步提高以及信息化建設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他強調,中醫醫院應積極探索實踐“建高地、揚特色、強基層、補短板、重管理”的發展思路,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
嚴華國作報告
? ? 中華中醫藥學會發展研究辦公室主任、中華中醫藥學會青年委員會主任委員張霄瀟作《建設臨床案例成果庫,助力傳承創新發展》主題報告,全面介紹了中醫藥臨床案例成果庫的建設情況。他提出,優秀的案例能夠啟發臨床研究與科學發現,改變臨床決策,推動理論構建,指導科技布局以及引領學術發展。
張霄瀟作報告
? ?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李秋艷作《新質生產力推動醫院發展的實踐與思考》主題報告,闡述了新質生產力的價值意蘊與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文化歸因,并以西苑醫院的實踐為例,分享了中醫醫院因地制宜、守正創新、推進高質量發展的經驗。
李秋艷作報告
?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副校長舒紅平作《醫院數智化轉型發展思考》主題報告,從三條主線、一套支撐體系、一個數智化平臺與四大服務應用詳細介紹了醫院數智化轉型的路徑,對數智中醫院的建設具有啟示意義。
舒紅平作報告
? ? 國家衛生健康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付曉光作《深化醫保改革進展及若干思考》主題報告,從醫保改革背景、醫保改革目標及方向、醫保改革重點及難點三部分作分享交流,著重探討了如何降低基金可持續風險、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推動建立協同治理新格局等關鍵問題。
付曉光作報告
? ? 北京天霜律師事務所書記、主任萬欣作《中醫醫院合規體系建設和風險防范》主題報告,從我國醫藥行業現行合規監管體系、中醫藥行業特殊法律規范體系、合規體系建設的意義,以及中醫醫院常見法律監管及合規要點出發,全面講解了合規體系建設如何保障中醫醫院高質量發展。
萬欣作報告
? ? 解放軍總醫院信息科主任劉敏超作《集團醫院信息化探索與實踐》主題報告,以解放軍總醫院為例介紹了集團醫院的概況,剖析了醫院信息化需解決的核心問題,分享了集團醫院信息化的整體建設方案以及經驗體會。
劉敏超作報告
? ? 通過本次學術年會,全國多地醫院管理者齊聚一堂,圍繞新質生產力發展、中醫臨床案例成果庫建設、醫院數智化轉型、醫院合規體系建設以及醫保改革等方面的熱點問題進行了研討,凝聚了共識,實現了預期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