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支氣管哮喘簡稱兒童哮喘,是兒童時期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是一種由多種炎性細胞和細胞組分共同參與的慢性氣道炎癥性疾病,這種氣道的慢性炎癥導致了氣道的高反應性,并且存在可逆性的呼氣氣流受限。典型哮喘臨床表現為反復發作的喘息、咳嗽、氣促、胸悶,常在夜間和(或)凌晨發作或加劇。大多數患兒可經治療緩解或自行緩解,但若失于防治,遷延不愈,可延及成年,甚至持續終身。非典型哮喘兒科臨床常見有咳嗽變異性哮喘、胸悶變異性哮喘等。
兒童支氣管哮喘在中醫古代文獻中稱為“哮喘”。中醫認為:哮指聲響言,喘指氣息言,哮必兼喘,故稱為“哮喘”。兒童哮喘是一種反復發作的哮鳴氣喘性肺系疾病。哮喘的病因有外因及內因,內因責之于先天體質因素,素體肺、脾、腎三臟功能不足,導致痰濁留伏于肺,成為哮喘之夙根。外因包括感受外邪、接觸異物、異味以及嗜食咸酸等,其中感受外邪是最常見的誘因。哮喘發作是外因作用于內因的結果。臨床以發作時喘促氣急,胸悶咳嗽,喉間哮鳴有聲,呼氣延長為特征。
根據癥狀分類:(1)典型哮喘:患兒以反復發作的喘息、咳嗽、氣促、胸悶為主要表現,多與接觸過敏原、冷空氣、物理或化學性刺激、呼吸道感染及運動等有關,常在夜間和/或清晨發作或加重。(2)不典型哮喘:包括咳嗽變異性哮喘、胸悶變異性哮喘和隱匿性哮喘。
根據誘發因素分類:(1)感染誘發的哮喘:多數為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起,是年幼兒哮喘發作的主要誘發因素。(2)過敏性哮喘:患兒接觸過敏原誘發的哮喘。(3)運動性哮喘(EIA):指劇烈運動后發生的急性、暫時性支氣管痙攣和氣道阻力增高的病理狀態。(4)肥胖型哮喘:體質量控制不當引起過度肥胖導致的哮喘。(5)阿司匹林等藥物誘發性哮喘:應用某些藥物(如阿司匹林等)而引起的哮喘發作(兒童相對少見)。
過敏性哮喘是哮喘最常見的類型,是指支氣管哮喘患兒通常在接觸過敏原后,引起速發的過敏反應,導致哮喘急性發作。過敏原主要分為吸入性和食入性兩大類。吸入性過敏原包括室內的塵螨、動物毛屑及其排泄物、蟑螂及其排泄物,室外的花粉、真菌等;食入性過敏原包括牛奶、魚蝦蟹、雞蛋、花生等。
運動性哮喘是指支氣管哮喘患兒通常在劇烈運動后出現急性支氣管痙攣,引起氣道狹窄和氣道阻力增高,表現為哮喘發作或原喘息癥狀明顯加重,如果患兒有哮喘病史,在運動前一定要備有急救藥物,如硫酸沙丁胺醇氣霧劑。
咳嗽變異性哮喘(CVA)是一種不伴喘息的特殊類型的哮喘。其最大的特點是“只咳不喘”,發病機制與典型支氣管哮喘一致,是兒童慢性咳嗽的常見原因。
CVA診斷標準:(1)咳嗽持續>4周,常在運動、夜間和/或凌晨發作或加重,以干咳為主,不伴喘息;(2)臨床上無感染征象,或經長期抗生素治療無效;(3)抗哮喘藥物診斷性治療有效;(4)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咳嗽;(5)支氣管激發試驗陽性和/或PEF日間變異率(連續監測2周)>13%;(6)個人或一、二級親屬過敏性疾病史,或變應原檢測陽性。(1)~(4)條為診斷的基本條件。
大部分CVA在經過規范治療后可以得到緩解,但少部分可能會發展為典型哮喘。
胸悶變異性哮喘是一種以反復發作的胸悶或者長嘆氣為主要表現的非典型哮喘。有的患兒表現為胸悶、長出氣,有的患兒形容有重物壓在胸口,或大或小,通常沒有明顯的咳嗽、喘憋等癥狀,肺部聽診無明顯異常,經肺功能檢查存在氣道高反應性、可逆性氣流受限,與典型哮喘有類似的病理特征。
肥胖型哮喘在2014版全球哮喘防治創議(GINA) 中被提出,是一種新的哮喘表型,指伴有肥胖的哮喘:一些肥胖的哮喘患者,有明顯呼吸道癥狀,但幾乎沒有嗜酸性氣道炎癥。簡單理解為體質量控制不當引起過度肥胖導致的哮喘。
支氣管哮喘是兒童時期最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根據全球哮喘防治創議(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INA)委員會報告,兒童哮喘患病率在不斷上升,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我國在1990年開始啟動了全國性城市兒童哮喘流行病學調查(每10年1次),結果顯示,我國城市兒童哮喘的患病率為1.09%,2010年第3次調查的結果顯示為3.02%,較1990年增加了近2倍。兒童哮喘發病率高,希望得到家長足夠的重視。
兒童哮喘的發生是內外因相互作用的結果。內因與自身的遺傳易感性有關,外因與環境因素密切相關。兒童哮喘易感因素主要為:①家族史:哮喘具有明顯的遺傳易感性,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發病傾向。有報道,父母中一方有哮喘的兒童,其患哮喘的概率為20%,患病率較其他兒童高2~5倍;父母雙方均患有哮喘的兒童,其患病率為50%。②過敏體質:哮喘兒童約72.5%存在個人過敏性疾病史,常見有過敏性鼻炎、特應性皮炎、濕疹、蕁麻疹等。③多種觸發因素:哮喘患兒存在氣道高反應性。多種致病原,如吸入性及食入性過敏原,以及呼吸道感染、情緒激動大哭、大笑,劇烈運動等均可誘發哮喘急性發作。因此,對于有過敏性哮喘家族史或過敏體質的兒童,在受到多種致病因素的刺激后,發生哮喘的可能性會增加。加強對哮喘的認識,避免不良環境因素等影響,哮喘仍然是可防可控的?! ?/p>
兒童哮喘可發生在任何年齡段,總體上以學齡前兒童患病率較高,其中3歲以前發病的占兒童哮喘的50%左右,5歲以前發病的占兒童哮喘的70~80%。
哮喘是小兒時期常見的呼吸系統慢性疾病,堅持長期、持續、規范及個體化的治療,達到臨床控制的目的,一般不會影響兒童正常的生長發育及心肺功能。但如果未能規律治療、藥物使用不當或是接觸危險因素等,有可能出現哮喘急性發作,甚至出現哮喘危重狀態,表現為患兒煩躁不安,咳嗽喘憋,面色蒼白,鼻翼扇動,口唇及指甲青紫,全身冒冷汗;心率增快,嚴重病例可并發心力衰竭,若未得到及時有效治療,甚至導致死亡。文獻報道,我國0~19歲兒童及青少年哮喘的死亡率在0.023/10萬~0.046/10萬之間,堅持規律治療,大部分哮喘所致的死亡是可以避免的。
兒童哮喘對兒童生長發育的影響主要取決于哮喘的控制水平,如果哮喘患兒規范治療,哮喘控制良好,達到臨床控制的水平,那么兒童的生長發育一般不會受到影響。但若未規范應用抗哮喘藥物,或哮喘頻繁發作控制不佳,或重癥及難治性哮喘患兒,是會影響兒童生長發育的。
兒童哮喘是一種慢性氣道炎癥性疾病,吸入型糖皮質激素(ICS)是哮喘長期控制治療的首選藥物。在??漆t生的指導下正確使用ICS一般不會產生全身的不良反應。在使用過程中少數患兒可出現聲音嘶啞、口腔念珠菌感染等不良反應,吸藥后注意清水漱口,就可以避免局部不良反應的發生。
還有一部分家長擔心長期使用ICS會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2018年GINA方案指出:長期使用低劑量ICS并不會對兒童生長發育及骨骼代謝產生顯著影響,哮喘患兒仍可達到正常的成人身高。
引起兒童哮喘發作的誘因很多,每個患兒的誘因不盡相同。臨床中常見觸發哮喘發作的因素包括:(1)呼吸道感染:病毒、肺炎支原體、肺炎衣原體、細菌都可能是導致哮喘發作的病原體,其中呼吸道病毒感染是誘發兒童反復喘息的重要誘因;(2)接觸過敏原:室內過敏原如塵螨、蟑螂、動物皮屑、真菌(如霉菌)等;室外過敏原如花粉(主要來自樹木、禾草及雜草,如蒿草等)、真菌等;(3)刺激性氣味:殺蟲劑、油漆、油煙、被動吸煙、蚊香等;(4)天氣變化:如沙塵、冷空氣、驟冷驟熱、霧霾等;(5)食入過敏原:飲食過咸、過甜、辛辣刺激性食物,或牛奶、雞蛋、魚、蝦等;(6)劇烈運動和過度通氣;(7)精神因素:情緒緊張、激動(大哭、大笑);(8)其他引起哮喘的發作因素:鼻炎、鼻竇炎、鼻息肉、胃食管反流等。
哮喘發作與季節密切相關,因為哮喘的誘因一般以花粉等吸入性過敏原最為常見,而花粉的傳播具有明顯的季節性。一年之中,第一個發病的高峰期在春季,3、4月份左右,以喬木開花為主,包括松科、柏科、楊屬及??频?;第2個高峰期出現在秋季,7、8、9月份左右,以草本植物開花較多,包括蒿屬、葎草屬、豚草屬、藜科及莧科等。如果有對這些過敏的患兒,在這個季節一定要做好防護,避免哮喘發作。此外,小兒體質較弱,冬春季節氣溫驟變,或氣候寒涼,易導致呼吸道感染頻發亦可誘發哮喘發作。
有一定的相關性。感冒在西醫稱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等。病毒感染可直接損傷呼吸道上皮細胞,同時還可以導致機體免疫損傷,是嬰幼兒時期誘發反復喘息發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季節交替及氣候驟變或是流感季節時應注意防護,減少哮喘發生。
哮喘也是一種身心性疾病,情緒過度激動是哮喘發作的誘發因素之一。大哭大笑、焦慮抑郁、過度興奮或驚恐等過度的情緒表達可引起過度通氣,并引起低碳酸血癥而導致氣道痙攣,從而誘發哮喘發作。所以哮喘患兒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態,注意調整情緒。
過敏性鼻炎和哮喘是過敏性疾病在不同器官的不同表現,隨著對兩種疾病的不斷認識,“同一氣道,同一疾病”的理念越來越被廣泛接受。臨床中過敏性鼻炎和哮喘??珊喜⒒疾 S醒芯匡@示約半數以上哮喘兒童同時患有過敏性鼻炎,上氣道的炎癥控制不佳,下氣道的炎癥也難以得到很好的控制,因此在診斷和治療時要注意評估過敏性鼻炎和哮喘是否并存,如果并存時,需要上下氣道同時治療。
目前肥胖和哮喘都是兒童時期比較常見的疾病,發病率均呈明顯上升趨勢,研究發現肥胖是哮喘獨立的危險因素,且肥胖程度與哮喘控制水平密切相關,肥胖程度越嚴重其哮喘控制水平可能越低,這與肥胖患兒氣道狹窄,睡眠時打鼾和張口呼吸,從而誘發夜間哮喘發作有關。同時肥胖的哮喘患兒對吸入性糖皮質激素反應降低,增加治療難度,從而增加因哮喘住院的風險,使肥胖哮喘成為難治性哮喘的一種,其生活質量低于非肥胖哮喘患兒。另外嚴重哮喘患兒急性發作時需靜脈或口服激素來控制病情發展,也會增加患兒肥胖風險;再者部分肥胖哮喘患兒因運動受限而導致體質量增加。因此對于肥胖哮喘患兒應予以適當的體育鍛煉及合理的飲食,最終達到控制體重減肥的目的,同時也能有效地控制哮喘。
哮喘的病因既有內因,也有外因。內因是先天體質虛弱,臟腑功能虛損,尤其是肺、脾、腎三臟功能不足,體內水液代謝失常,形成痰飲留伏于肺,成為哮喘反復發作的根源。
最常見的外因是感受外邪,比如受涼感冒等。此外過量食用過咸、油膩食物,或者食用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如海鮮、蛋、奶等,接觸花粉、動物毛屑、草類、蟑螂、螨蟲等異物或者受到異常氣味的刺激,如吸煙、油煙、油漆、香水等刺激性氣味,劇烈運動或者情緒激動也會刺激人體,從而誘發哮喘發作。
中醫認為哮喘的關鍵內在因素是體內痰飲留伏。外因誘發,觸動體內伏痰,導致痰氣相互搏結,阻塞氣道,出現氣喘、痰鳴、咳嗽等哮喘癥狀。
中醫“痰”的生成與肺、脾、腎的關系最為密切。中醫認為肺臟“主宣發肅降”、“通調水道”,如果肺氣虛,導致水液通調失常,聚而成痰。脾臟的生理功能“主運化水濕”,如果脾氣虛,則水液代謝失常,水聚為濕,停而為飲,形成痰飲。腎者主水,調節人體水液代謝,如果腎氣不足,不能蒸化水液,也可以導致水濕蘊積成為痰飲。故云:痰之本水也,源于腎;痰之動濕也,主于脾;痰之末肺也,貯于肺。因此,哮喘患兒痰飲留伏的關鍵內在因素與肺、脾、腎三臟功能失調密切相關。
兒童哮喘與體質有著密切的關系。體質在中醫學上稱素質、稟質、稟賦等。中醫學認為成人的體質可分為9種類型,即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特稟質、濕熱質、氣郁質、血瘀質。小兒體質的相關內容最早見于《黃帝內經》:“嬰兒者,其肉脆、血少氣弱”。小兒體屬“稚陰稚陽”,陰陽皆弱,臟腑嬌嫩,形氣未充,易于感受外邪,外邪襲肺,肺失宣肅,引動伏痰,導致哮喘發生,因此氣虛質及陽虛質在哮喘兒童中最為常見。另一方面,對于兒童哮喘來說,一部分兒童表現為過敏體質,也稱為特稟質,與遺傳因素相關。還有一部分兒童形體偏胖,嗜食肥甘厚膩,多為痰濕質。因此在臨床中哮喘的患兒多見這4類體質的兒童。
哮喘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認為與遺傳、免疫、神經、精神、內分泌等因素相關。
1、遺傳因素:哮喘具有明顯的遺傳傾向,患兒及其家庭成員患過敏性疾病和特應體質者顯著高于正常人群。
2、免疫因素:哮喘患兒都存在免疫介質、淋巴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肥大細胞共同參與的氣道黏膜病理改變過程。過敏原與特異性免疫球蛋白E結合,肥大細胞、嗜堿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等產生一系列炎性介質如白三烯、內皮素、前列腺素等,從而誘發速發型變態反應和慢性氣道炎癥。
3、神經、精神及內分泌因素:哮喘患兒β腎上腺素能受體功能低下,迷走神經張力亢進,或同時伴有α腎上腺素能神經的反應性增強,從而發生氣道高反應性。還有一些患兒哮喘的發作與情緒因素有關,約2/3的患兒于青春期哮喘癥狀完全消失,甲狀腺功能亢進時癥狀加重,均提示哮喘的發作可能和內分泌功能紊亂有關。
兒童哮喘的核心病機是痰飲留伏于肺,遇誘因而引發,正如《證治匯補》所言:“內有雍塞之氣,外有非時之感,膈有膠固之痰,三者相合,閉拒氣道,搏擊有聲,發為哮喘”。
兒童哮喘容易反復發作與其臟腑嬌嫩,形氣未充的生理特點有關。小兒生理情況下,就表現為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腎常虛,而人體水液代謝與三臟的功能密切相關,三臟功能虛衰,津液代謝失常,從而導致痰濕內伏的病理狀態。痰飲即成而又因其肺脾腎三臟不足而難以速去,日久伏痰深結,釀成夙根,成為哮喘誘發的內在隱患。痰飲久伏,觸遇誘因而發,循環往復,致使兒童哮喘反復發作。
現代醫學認為,小兒機體免疫功能尚未完善,容易被病毒或其他病原體侵襲,可直接損傷呼吸道上皮細胞,同時還可以導致機體免疫損傷,引起氣道高反應,接觸外界過敏原、冷空氣或情緒激動后容易哮喘發作,成為哮喘發作病因,所以哮喘自幼發病。因為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導致哮喘反復發作,終身難愈。
中醫學認為,小兒的生理特點是肺脾腎常不足,水濕停聚,聚而成痰,痰飲留伏于肺,加之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衛外不固,容易感受外邪或變應原等,遇外邪引動伏痰而觸發哮喘,所以哮喘自幼發病。哮喘反復發作,更易損傷肺脾腎等臟,致正虛痰伏,正氣不足,抗邪無力,外邪得以乘虛侵襲人體,引動伏痰。正如《黃帝內經》所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循環往復,導致哮喘反復發作,終身難愈。所以為防止哮喘終身難愈,治療哮喘應從兒童做起。
兒童哮喘臨床表現多樣,主要分為典型哮喘和非典型哮喘。典型哮喘主要以反復發作性的喘息、咳嗽、氣促、胸悶等為主要臨床表現,且這些癥狀隨時間而變化,常在夜間和(或)凌晨發作或加劇,經平喘藥物治療后癥狀可有明顯的緩解。非典型哮喘臨床表現不一,或以咳嗽為主,或以胸悶、長出氣為主要表現。因此,哮喘不僅僅表現為咳喘、氣促,若患兒出現4周以上的持續咳嗽,或自覺胸悶等,同樣應引起重視,不能排除診斷哮喘的可能。
兒童哮喘急性發作期是指突然發生喘息、咳嗽、氣促、胸悶等癥狀,或原有癥狀加重。急性發作期常因接觸變應原、刺激物或呼吸道感染誘發,病情輕重不一,輕證僅表現為輕微的咳嗽喘息癥狀,無明顯氣短、活動受限的表現;嚴重發作時可見患兒煩躁不安、鼻翼扇動、端坐呼吸、口唇青紫、冷汗等表現,查體可見“三凹征”,胸廓膨隆、叩診時可聽到過清音,肺部可聞及廣泛的呼氣相哮鳴音,呼氣延長等。如氣道阻塞嚴重,呼吸音可明顯減弱,喘鳴音反而減弱甚至消失。
哮喘急性發作經合理應用支氣管舒張劑和糖皮質激素等哮喘緩解藥物治療后,仍有嚴重或進行性呼吸困難加重者,稱為哮喘持續狀態,又被稱為兒童哮喘的危重狀態。如果支氣管阻塞未及時得到緩解,可迅速發展為呼吸衰竭,危及生命。所以,兒童哮喘危重狀態是哮喘病情嚴重的表現,應及時治療。
兒童哮喘的慢性持續期是指近3個月內不同頻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現過喘息、咳嗽、氣促、胸悶等癥狀。慢性持續期應防止癥狀加重或預防復發,避免觸發因素,根據患兒的日間癥狀、夜間癥狀、應急緩解藥物使用情況及活動受限等情況,判斷控制水平、病情嚴重程度分級,制定長期治療方案。
臨床緩解期是指經過治療或未經治療,癥狀、體征消失,肺功能恢復到急性發作前水平,并維持3個月以上?;純簾o明顯咳嗽、喘息癥狀,能正常學習、運動,無明顯活動受限,哮喘癥狀體征消失,做肺功能檢查時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或者呼氣峰流速≥80%預計值。此期仍需堅持規范治療,定期評估哮喘控制水平,直至停藥觀察。
兒童哮喘在急性發作前往往有先兆,尤其對于過敏體質的兒童,可以表現為眼癢、鼻癢、打噴嚏、流清涕、咽癢、干咳或嗆咳等過敏癥狀,這些癥狀通常出現在哮喘發作前數小時或數天。當出現這些先兆癥狀時,患兒及家長一定要提高警惕,規律用藥,及時到醫院就診,穩定病情,以防哮喘復發。
兒童哮喘在發作時可能會并發縱隔氣腫、氣胸以及肺不張等,嚴重的還會引起呼吸衰竭,甚至導致生命危險。兒童哮喘長期反復發作,會導致兒童生長發育遲緩、營養不良,并且合并有感染時可以出現肺氣腫、肺炎、支氣管擴張、慢性支氣管炎、肺纖維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等并發癥。
兒童哮喘的一個臨床特點是哮喘癥狀常在夜間發作或加重,許多家長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哮喘患兒常因夜間咳喘嚴重而不能入睡。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生理因素:夜間迷走神經興奮性增高,使支氣管平滑肌收縮或痙攣,氣道分泌物增多。同時,體內激素水平及氣道纖毛系統清除黏液的功能存在晝夜節律,夜間體內激素水平降低、纖毛運動減弱、氣道內粘液清除速度變慢,加重氣道阻塞誘發哮喘;(2)過敏原因素:晚上吸入室內及床上過敏原,或白天大笑、大哭、說話太多,或接觸了較多刺激性氣體或花草等過敏原,發生遲發型反應,均可表現為夜間哮喘;(3)體溫變化因素:睡眠時體溫可下降1℃左右,體溫下降0.7℃即可引起支氣管收縮,從而誘發哮喘發作。
哮和喘都有呼吸急促、困難的表現。哮是就聲響而言,即喉中有哮鳴聲,是一種反復發作的獨立性疾病。喘是就氣息而言,即呼吸氣促困難,可以是多種肺系急、慢性疾病的癥狀。哮喘發作時會出現呼吸困難、氣促的表現,因此說“哮必兼喘”;而其他肺系疾病如支原體肺炎、支氣管擴張、慢性支氣管炎等均可以出現呼吸困難的表現,但不一定會出現哮鳴音,因此說“喘未必兼哮”。
兒童哮喘的診斷主要依據臨床癥狀、體征以及相關輔助檢查,在排除其他引起類似癥狀的疾病后可診斷為哮喘。
1.臨床癥狀:反復喘息、咳嗽、氣促、胸悶,多與接觸變應原、冷空氣、物理、化學性刺激、呼吸道感染、運動以及過度通氣(如大笑和哭鬧)等有關,常在夜間和(或)凌晨發作或加劇。
2.肺部體征:發作時雙肺可聞及散在或彌漫性,以呼氣相為主的哮鳴音,呼氣相延長。
3.上述癥狀和體征經抗哮喘治療有效,或自行緩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咳嗽、氣促和胸悶。
5.臨床表現不典型者(如無明顯喘息或哮鳴音),應至少具備以下1項:
(1)證實存在可逆性氣流受限:①支氣管舒張試驗陽性:吸入速效β2受體激動劑后15min第一秒用力呼氣量(FEV1)增加≥12%;②抗炎治療后肺通氣功能改善:給予吸入糖皮質激素和(或)抗白三烯藥物治療4~8周,FEV1增加≥12%;(2)支氣管激發試驗陽性;(3)最大呼氣峰流量(PEF)日間變異率(連續監測2周)≥13%。
符合第1~4條或第4、5條者,可診斷為哮喘。
哮喘常用的輔助檢查包括肺功能檢測、呼出氣一氧化氮檢測、特異性過敏原檢測、外周血檢查,必要時可進行影像學檢查及支氣管鏡檢查。
(1)肺功能檢測:是最有臨床意義的哮喘輔助檢查手段。在支氣管哮喘、咳嗽變異性哮喘、胸悶變異性哮喘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疾病的診斷中都十分常用。肺功能檢查具有以下作用:1.評價是否存在氣道可逆性阻塞、阻塞程度;2.評價是否存在氣道高反應性;3.評價臨床療效。
(2)呼出氣一氧化氮檢測:可判斷氣道炎癥水平、評估抗炎效果、預測急性加重等,但是不能代替肺功能檢查,兩者同時檢測對哮喘患兒臨床意義更大。
(3)特異性過敏原檢測:是通過皮膚點刺試驗或血清變應原特異性IgE測定檢測哮喘患者特異性過敏原分布,用于識別過敏因素,以輔助控制哮喘的發作。
(4)外周血檢查:嗜酸性粒細胞水平可用于粗略估計患兒是否處在過敏狀態,增高在6%以上,直接計數在0.4×109/L有臨床意義。
(5)影像學檢查和支氣管鏡檢查:主要用于鑒別哮喘與其他反復喘息性疾病,如先天畸形、支氣管肺發育不良、支氣管擴張等。
咳嗽變異性哮喘是一種特殊類型的哮喘,是兒童慢性咳嗽常見原因之一,以咳嗽為唯一或主要臨床表現。診斷標準包括以下幾點:
(1)咳嗽時間>4周,常在夜間、晨起、運動或接受冷空氣及其他刺激物后發作,以干咳為主,不伴有喘息;
(2)臨床無感染征象,或經較長時間抗生素治療無效;
(3)抗哮喘藥物診斷性治療有效;
(4)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慢性咳嗽;
(5)支氣管激發試驗陽性和(或)最大呼氣峰流量(PEF)日間變異率(連續監測2周)≥13%;
(6)個人或一、二級親屬過敏性疾病史或過敏原檢測陽性。
以上1~4點為診斷咳嗽變異性哮喘的必要條件。
胸悶變異性哮喘是一種特殊類型的哮喘,目前尚無統一診斷標準,且相關研究較少。根據本病的臨床特點及特征,診斷標準應包括以下幾點:
(1)胸悶或長嘆氣持續或反復發作>8周,且以胸悶為唯一或主要臨床表現,無喘息、氣急等典型哮喘癥狀;
(2)胸悶發作時肺部聽診無哮鳴音;
(3)胸部X線/CT檢查無明顯器質性改變;
(4)支氣管激發試驗陽性和(或)最大呼氣峰流量(PEF)日間變異率(連續監測2周)≥13%;
(5)抗哮喘藥物診斷性治療有效;
(6)排除其他可能引起胸悶或長嘆氣的疾病,如心血管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等。
肥胖型哮喘的診斷需同時符合哮喘及肥胖的診斷標準,即符合兒童哮喘的診斷:主要依據臨床癥狀、體征以及相關輔助檢查,證實存在有可逆性氣流受限和氣道高反應性,并且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咳嗽、氣促和胸悶;又符合肥胖的診斷標準:BMI(BMI=體重(kg)/身高(m2))值大于或等于同年齡同性別人群95百分位數者。
肺功能檢測是診斷哮喘的重要手段,也是評估哮喘病情嚴重程度和控制水平的重要依據,臨床中常用的肺功能檢查包括肺通氣功能、支氣管舒張試驗、支氣管激發試驗等,主要用于5歲以上兒童。
(1)肺通氣功能檢查:是肺功能檢查的最基本項目,用于判斷是否存在氣流受限,并判斷其程度以及類型(阻塞或限制性通氣功能障礙)。哮喘患兒存在氣流受限,主要表現為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
(2)支氣管舒張試驗:用于評估氣流受限的可逆性。若肺通氣功能降低,可進行支氣管舒張試驗,有助于哮喘診斷及療效判斷。
(3)支氣管激發試驗:如果患兒支氣管舒張試驗陰性,但根據臨床癥狀高度懷疑哮喘時,可進行支氣管激發試驗,有助于哮喘診斷。
過敏原致敏是兒童哮喘發生和發展的主要危險因素,主要包括食入性和吸入性過敏原,較常見的有塵螨、蟑螂、真菌、花粉、動物皮屑、魚蝦、雞蛋、小麥、牛奶等,這些過敏原也是哮喘兒童的致病因子。建議對疑診哮喘的兒童盡可能進行過敏原皮膚點刺試驗或血清變應原特異性IgE測定。值得注意的是過敏原檢測陰性并不能除外哮喘的診斷。過敏原檢測有助于確定過敏性哮喘、針對性避免過敏原接觸,制定環境治療措施,維持哮喘良好控制,同時也為針對主要變應原進行免疫治療和檢測療效提供依據。
呼出氣一氧化氮(FeNO)檢測是評估氣道嗜酸性細胞炎癥的重要指標之一。FeNO水平與過敏狀態密切相關,但不能將其作為兒童哮喘確診指標。反復進行FeNO動態檢測對判斷吸入糖皮質激素治療效應、停藥時機的選擇及監測控制用藥依從性有一定的輔助意義。
兒童哮喘需要與下列可引起反復咳嗽和(或)喘息的疾病相鑒別:
(1)嬰幼兒期喘息①引起氣道管腔異常的疾病:如先天喉和/或氣管結構異常、氣管軟化、血管環壓迫、氣管內新生物(如血管瘤)等。多以吸氣性喘鳴為主,大部分患兒在出生不久即出現癥狀。②異物吸入:高發年齡為1~3歲。多有吸入異物和嗆咳史,常表現為局限性吸氣相喘鳴音,抗哮喘、抗感染治療無效。
(2)感染性疾病。應與引起慢性喘息的呼吸道感染相鑒別。①結核感染:往往為局限性喘息,可伴有結核感染癥狀,注意家庭成員結核病史。②遷延性細菌性支氣管炎:好發于嬰幼兒期,表現為濕咳,多伴喘息,抗喘息治療效果不佳或無效,抗感染治療有效。
(3)少見引起喘息的疾?。孩俅橛谢顒硬荒褪埽喝玳]塞性細支氣管炎,注意既往是否有重癥呼吸道感染病史;②變應性支氣管肺曲霉菌病、嗜酸粒細胞性多血管炎,多以喘息為首發,且多表現為難治或重癥哮喘;③喘息伴有反復感染者,應注意有無免疫缺陷、原發性纖毛運動障礙、囊性纖維化等。
咳嗽變異性哮喘和支氣管炎均以咳嗽為主要表現,但有明顯的區別??人宰儺愋韵–VA)的咳嗽時間一般超過4周,咳嗽為主要或唯一的表現,以干咳為主,常在運動、夜間和/或凌晨發作或加重,肺部聽診、胸部X線檢查、肺通氣功能均正常,抗感染治療無效,支氣管舒張劑診斷性治療后咳嗽癥狀明顯緩解。支氣管炎常由病毒、細菌或肺炎支原體等感染引起除咳嗽癥狀外,常伴有發熱、咳痰等表現,肺部聽診可聞及中粗濕啰音,胸片檢查提示肺紋理紊亂、增粗,抗生素治療有效。
中醫將兒童哮喘分為發作期、遷延期、緩解期。
發作期哮喘特點為呼吸喘促,咳嗽胸悶,喉中痰鳴,如拉鋸一樣,咳嗽痰多。若痰白清稀或泡沫痰,伴鼻塞、流清涕、咽不紅屬寒性哮喘;若痰稠黃難咯,鼻塞流黃稠涕,咽紅,屬熱性哮喘;若鼻塞流清涕,但咳嗽痰黃,咽痛咽紅,屬寒熱錯雜;若哮喘久發不止,咳嗽痰多,呼吸急促,活動后喘息加重,伴面色少華,神疲乏力,屬于虛實夾雜。
遷延期哮喘特點為咳喘減輕,咳嗽有痰。根據伴有肺氣虛、脾氣虛及腎氣虛的不同表現,又分為氣虛痰戀證及腎虛痰戀證。
緩解期哮喘特點為發作休止,活動后可有喘促、氣短。若平時汗多,容易反復感冒,食欲差,屬肺脾氣虛;若一活動就氣短乏力,面色白怕冷,屬脾腎陽虛;若平素面色潮紅,形體消瘦,地圖舌,屬肺腎陰虛。
兒童哮喘的治療應達到以下目的:(1)達到并維持癥狀的控制;(2)維持正常活動水平,包括運動能力;(3)維持肺功能水平盡量接近正常;(4)預防哮喘急性發作;(5)避免因哮喘藥物治療導致的不良反應;(6)預防哮喘導致的死亡。因此兒童哮喘的治療是醫生、家長及患兒共同努力的結果。
兒童哮喘的控制治療應該盡早開始,要堅持長期、持續、規范和個體化的治療原則。治療過程中應遵循“評估-調整治療-監測”的管理循環,直至停藥觀察。所以在臨床中應聽從醫生的醫囑,不可以隨便停藥,尤其是對于哮喘緩解期雖無咳喘癥狀,也需要定期監測。
兒童哮喘急性發作期是指喘息、氣促、咳嗽、胸悶等癥狀突然發生或原有癥狀急劇加重,病情嚴重程度不一,嚴重者可危及生命。吸入型速效β2受體激動劑是發作期治療的一線藥物。首選空氣壓縮泵霧化吸入,選用藥物為吸入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可聯合抗膽堿能藥物異丙托溴銨及糖皮質激素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懸液,根據患兒嚴重程度確定用藥次數,嚴重哮喘發作時第1小時每20分鐘吸入1次,以后每1~4小時可重復吸入。如不具備霧化吸入條件時,可使用壓力定量氣霧劑,小年齡患兒可經儲霧罐吸藥,常用藥物為沙丁胺醇氣霧劑,數分鐘起效,可快速緩解氣道阻塞。如治療后喘息癥狀未能有效緩解或癥狀緩解維持時間短于4小時,應立即前往醫院就診。
兒童哮喘慢性持續期是指哮喘兒童近3個月內有不同頻度或/和不同程度地出現喘息、氣促、胸悶、咳嗽等哮喘癥狀,此期主要選擇長期控制治療,藥物主要包括糖皮質激素(ICS)、白三烯調節劑、長效β2受體激動劑等,以達到并維持哮喘的臨床控制。治療中,每1~3個月審核一次治療方案,根據病情控制情況適當調整治療方案。如果哮喘控制,并維持至少3個月,治療方案可考慮降級,直至確定維持哮喘控制的最低劑量。如部分控制,可考慮升級和強化升級治療,直至達到控制。在兒童哮喘的長期治療方案中,除每日規律地使用控制治療藥物外,根據病情按需使用緩解藥物。故在兒童哮喘的慢性持續期,患兒應按時復診,及時調整用藥,同時注意環境過敏原控制。
兒童哮喘臨床緩解期是指經過治療或未經過治療,哮喘患者癥狀和體征消失,肺功能恢復到正?;蚣毙园l作前水平,并維持3個月以上的階段。雖然這個階段患兒無明顯臨床癥狀,但哮喘的本質是慢性氣道炎癥,即使在緩解期,慢性炎癥也是持續存在的,遇到外界環境刺激,仍有哮喘發作的可能,所以此時仍需繼續使用長期控制藥物規范治療,定期評估哮喘控制水平,適時調整治療方案,直至停藥觀察。并且注意有無哮喘發作先兆,如咳嗽、氣促、胸悶等癥狀,一旦出現應及時使用應急藥物緩解哮喘發作癥狀。
哮喘急性發作經合理應用支氣管舒張劑和糖皮質激素等哮喘緩解藥物治療后,仍有嚴重或進行性呼吸困難加重者,稱為哮喘危重狀態,對于兒童哮喘危重狀態應及時就診,積極治療,以免延誤病情。主要的處理措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心電監護,觀察生命體征;(2)氧療:危重哮喘患兒存在低氧血癥,需給予氧療;(3)補液、糾正酸中毒: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糾正酸堿紊亂;(4)全身應用糖皮質激素;(5)應用支氣管舒張劑;(6)鎮靜劑;(7)持續嚴重的呼吸困難應用輔助機械通氣。
治療哮喘藥物種類繁多,依據哮喘控制水平分為急性發作期、慢性持續期及臨床緩解期,所以藥物主要分為緩解藥物、控制藥物和附加藥物3大類。(1)緩解藥物:用于快速解除支氣管痙攣、改善癥狀,常用的有速效吸入β2受體激動劑(SABA)、吸入短效抗膽堿能藥物、短效口服β2受體激動劑等。(2)控制藥物:通過抗炎作用達到控制哮喘的目的??刂扑幬镄栝L期使用,主要包括吸入型糖皮質激素(ICS)、白三烯受體拮抗劑(LTRA)、ICS-長效β2受體激動劑(LABA)復合制劑等。(3)附加藥物:主要包括以抗IgE單克隆抗體(奧馬珠單抗)為代表的生物制劑、長效抗膽堿能藥物(LAMA)如噻托溴銨等,主要用于難治和重癥哮喘。此類藥物作為前述控制藥物的附加治療,一般不單獨使用。
緩解哮喘藥物是指能快速解除支氣管平滑肌痙攣,快速緩解哮喘患兒咳喘、胸悶等臨床癥狀的藥物,用于哮喘急性發作。主要藥物包括:
(1)短效β2受體激動劑:哮喘急性發作首選藥物,可以直接作用于人體呼吸道平滑肌,吸入型β2受體激動劑,使用后3~5分鐘起效,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
(2)抗膽堿能藥物:吸入用異丙托溴銨,常與β2受體激動劑聯合吸入治療哮喘,尤其是夜間哮喘及痰多的患兒。
(3)全身用糖皮質激素:分為靜脈滴注和口服。靜脈滴注糖皮質激素,如甲潑尼龍、氫化可的松等,一般用于中重度哮喘發作,慢性持續期吸入大劑量ICS治療無效的患者。口服潑尼松可作為靜脈應用激素治療后的序貫治療。
控制哮喘藥物主要是指用于控制氣道炎癥的藥物,可以使哮喘達到并維持臨床控制。主要藥物包括:
(1)吸入性糖皮質激素(ICS):為一線用藥,臨床上常用的ICS有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丙酸倍氯米松等,根據哮喘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分級選擇低劑量、中劑量及高劑量。
(2)白三烯調節劑:臨床上常用的白三烯受體拮抗劑為孟魯司特鈉咀嚼片,可單獨應用于輕度持續哮喘的治療,尤其適用于不愿使用ICS或伴有過敏性鼻炎的患者,與ICS聯用可減少中度及重度哮喘患兒ICS的用量。
(3)長效β2受體激動劑:長效吸入型β2受體激動劑(LABA須與ICS聯合應用,協同抗炎和平喘)適用于6歲及以上兒童中重度哮喘的聯合治療。如沙美特羅、福莫特羅。長效口服型β2受體激動劑如鹽酸丙卡特羅,可明顯減輕哮喘的夜間癥狀,但不主張長期使用。
(4)全身用糖皮質激素:多用于重度持續哮喘患者。
(5)抗IgE抗體治療:用于IgE介導的過敏性哮喘。
兒童哮喘GINA長期治療方案中,藥物干預包括以β2受體激動劑為代表的緩解藥物、以吸入性糖皮質激素(ICS)及白三烯調節劑為代表的抗炎藥物。兒童哮喘以氣道的慢性炎癥為特點,因此臨床中吸入性糖皮質激素為治療哮喘的一線用藥。對于輕度持續的哮喘患兒,如果無法應用或不愿應用ICS,或伴有變應性鼻炎的患兒,可選用白三烯受體拮抗劑進行治療,定期復診觀察患兒的臨床癥狀予以調整治療方案。
哮喘患兒糖皮質激素治療方式有吸入、口服、靜脈給藥,根據患兒病情控制水平、嚴重程度等級及患兒年齡,選擇糖皮質激素的劑型、種類及劑量。吸入給藥是哮喘治療最重要的給藥方法。吸入藥物直接作用于氣道黏膜,局部作用強,而全身不良反應少,且所有兒童都可以通過教育正確使用吸入治療。常用的哮喘吸入治療裝置有壓縮氣體霧化器(也稱噴射霧化器)、振動篩孔霧化器、壓力定量氣霧劑、壓力定量氣霧劑加儲霧罐、干粉吸入劑等??诜办o脈應用糖皮質激素用于兒童哮喘中重度發作治療。
霧化吸入療法是把藥物以氣溶膠的形式輸出,并隨呼吸進入體內,可快速緩解氣急和呼吸困難等癥狀,直接作用于氣道黏膜,同時具有毒副作用小的優點。霧化吸入治療適用于哮喘患兒各個階段。急性發作期需聯合使用速效β2受體激動劑、吸入抗膽堿能藥物、吸入性糖皮質激素等,可優先選用空氣壓縮泵霧化,3歲以下兒童也多采用空氣壓縮泵霧化吸入。6歲以上兒童可使用定量氣霧劑,4~6歲兒童可加儲霧罐輔助吸入。慢性持續期和緩解期吸入糖皮質激素和長效β2受體激動劑等,可使用準納器、旋轉式吸入器吸入干粉劑。
①變應原特異性免疫療法(AIT)也稱脫敏治療,是采用對逐漸增加劑量的變應原提取液對過敏患兒進行反復接觸,提高患兒對此類變應原的耐受性,從而控制或減輕過敏癥狀的一種治療方法。AIT適用于臨床癥狀持續、采取回避過敏原和控制藥物治療仍不能完全消除癥狀的輕-中度哮喘患兒,或者同時合并過敏性鼻炎患兒。目前我國應用的致敏變應原類型主要為塵螨,有皮下注射和舌下含服兩種應用途徑,療程3~5年。
②單克隆抗體(單抗)生物制劑??笽gE單抗(奧馬珠單抗)在臨床應用中取得了較好的療效。適用于經中劑量糖皮質激素聯合長效β2受體激動劑治療后,仍不能有效控制的6歲以上中-重度哮喘患者。
中醫治療兒童哮喘歷史悠久,金元時期醫家朱丹溪在《丹溪心法·喘論》中首先命名為哮喘,提出“哮喘專主于痰”,并有“已發攻邪為主,未發扶正為要”的論述,在治療上提倡分期治療。①哮喘遷延期,咳喘間斷發作,咳嗽痰多,中藥扶正祛邪,有很好的健脾補肺益腎、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②哮喘緩解期,中醫藥調節哮喘兒童體質的偏頗狀態,改善臟腑功能,增強患兒抵御疾病的能力,可達未病先防,有效降低哮喘急性發作次數。③中醫治療手段多樣,除了辨證口服中藥外,還可使用多種外治療法,如穴位貼敷、小兒推拿、耳穴壓丸、針灸等,選擇1~2種聯合應用,可改善哮喘癥狀,減少不良反應,減少發作頻率。
寒性哮喘屬哮喘發作期的一種證型,常見表現為咳嗽氣喘,喉間哮鳴,咳痰清稀,鼻流清涕,鼻塞噴嚏。根據“寒”性病邪與哮喘病機,小兒寒性哮喘的治法為溫肺散寒,化痰定喘。常用方劑為出自《傷寒論》的小青龍湯,常用藥物為麻黃、桂枝、細辛、干姜、半夏、五味子、白芍、射干、地龍、甘草等。
小兒熱性哮喘屬于哮喘發作期的一種證型,常見表現為咳嗽喘促,喉間痰吼哮鳴,咳痰黃稠,發熱面紅,大便干結。根據“熱”性病邪與哮喘病機,小兒熱性哮喘的治法為清肺化痰,降氣平喘。常用方劑為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傷寒論》)合蘇葶丸(《醫宗金鑒》),常用藥物為炙麻黃、生石膏、苦杏仁、桑白皮、葶藶子、紫蘇子、射干、黃芩、瓜蔞、地龍、甘草等。
小兒寒熱錯雜型哮喘屬于哮喘發作期,常見表現為喘促氣急,咳嗽哮鳴,鼻塞流清涕,咳痰黏稠色黃,口渴,大便干結。治法為散寒清熱,降氣平喘。常用方劑為《傷寒論》中的大青龍湯,常用藥物有麻黃、桂枝、杏仁、生石膏、黃芩、葶藶子、桑白皮、瓜蔞、前胡、射干等。
小兒虛實夾雜型哮喘屬于哮喘發作期的一種類型,病程較長,哮喘持續不已,喘促胸悶,動則喘甚,咳嗽痰多,喉中痰吼,面色少華,畏寒肢冷,神疲納呆。常表現為肺實腎虛,治法上以瀉肺平喘,補腎納氣為原則。常用方劑為射干麻黃湯(《金匱要略》)合都氣丸(《癥因脈治》),常用藥物有射干、蜜麻黃、半夏、五味子、細辛、款冬花、熟地黃、山茱萸、山藥、補骨脂等。
哮喘肺脾氣虛型表現為面白少華,氣短自汗,咳嗽無力,神疲懶言,形瘦納差,大便溏薄,易于感冒。本類型哮喘的治法為補肺固表,健脾益氣。常用方劑為玉屏風散(《醫方類聚》)合人參五味子湯(《幼幼集成》),常用藥物有黃芪、黨參、茯苓、白術、半夏、五味子、防風、炙甘草等。
兒童哮喘脾腎陽虛型屬于緩解期的一種證型,常見表現為面色蒼白,形寒肢冷,動則喘咳,氣短心悸,腹脹納差,大便稀溏。治法為溫補脾腎,納氣培元,常用方劑為《金匱要略》中的金匱腎氣丸,常用藥物為制附子、肉桂、熟地黃、山藥、山茱萸、茯苓、白術、菟絲子、五味子等。
兒童哮喘肺腎陰虛型是哮喘緩解期中的一種證型,臨床上以面色潮紅,夜間盜汗,消瘦氣短,手足心熱等為主要表現,治法為補腎斂肺,養陰納氣。常用方劑為《壽世保元》中的麥味地黃丸,常用藥物有麥冬、五味子、熟地黃、山茱萸、山藥、枸杞子、百合、沙參、牡丹皮、鱉甲、地骨皮等。
針灸治療兒童哮喘安全有效,無論是緩解期還是發作期均適用。
(1)哮喘發作期——治療以降氣化痰平喘為原則,穴位常選取肺俞、定喘、膻中等以降氣平喘,天突、陰陵泉、豐隆等祛痰,孔最和魚際通調肺氣、止喘解痙?,F代研究發現,針灸聯合西藥或中藥可快速緩解哮喘急性發作期癥狀。
(2)哮喘緩解期——此階段針灸治療為欲病先防,針對伏痰進行治療,通過針灸激發機體自身的調節功能,增強抗病能力,防止哮喘發作。常用穴位有肺俞、脾俞、豐隆、天突、膻中、足三里、列缺、中府等,扶正固本,使正氣充足,抵御外邪入侵。
針灸對于年齡較小的兒童,可以采用快針避免留針,同時注意暈針等情況的發生。
(1)穴位貼敷:穴位貼敷通過藥物透皮吸收,刺激穴位,兒童哮喘常用貼敷穴位有膻中、定喘、肺俞、膏肓等。
(2)小兒推拿:小兒推拿具有扶正祛邪、調節臟腑氣血的作用。哮喘發作期患兒,根據寒熱虛實選擇不同穴位;緩解期常用穴位及手法有補脾經、補肺經、補腎經、推三關、揉上馬、捏脊等。
(3)耳穴壓丸:使用王不留行籽對耳部相應的穴位及陽性反應點進行貼壓,兒童哮喘常選肺、腎、支氣管、平喘為主穴,交感、腎上腺、內分泌為配穴,持久刺激穴位,疏通經絡、增加臟腑氣血循環。
(4)經絡走罐:走罐拔罐多選用玻璃罐或硅膠罐,選取背部足太陽膀胱經、脊椎督脈循經部位閃罐,在大椎、定喘、肺俞、膈俞等穴位留罐,起到疏通經絡、化痰平喘等作用。
(5)經絡刮痧:刮痧疏經治療法常選用水牛角刮痧板對膀胱經、肺經進行刮痧治療,對皮膚肌肉以及經脈穴位起到按摩和刺激作用。
三伏貼是傳統中醫外治療法,中醫認為“天人合一”,依據《黃帝內經·素問》中“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理論,在夏季自然界陽氣最旺之時(即農歷三伏天),人體陽氣充盛,腠理開泄,氣血趨于體表,于特定穴位貼敷辛熱的藥物,鼓舞人體正氣、刺激穴位,使藥物通過皮膚滲透吸收,治其外而通其內,達到溫肺化飲,扶正祛邪的目的。貼敷時間多選取農歷的初伏、中伏、末伏的前三天。常用藥物為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細辛等,穴位主要選擇定喘、肺俞、膏肓等,每次貼敷時間根據患兒的年齡以及皮膚情況決定,一般約0.5~2小時,貼敷療程3年為1個療程。主要適用于發作期寒性哮喘及哮喘緩解期體質虛寒患兒。
哮喘是兒童時期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發病誘因多,發病機制較為復雜。目前中醫、西醫均將哮喘分為急性發作期、慢性持續期及臨床緩解期三個階段。哮喘急性發作期西藥治療給予支氣管舒張劑及糖皮質激素霧化吸入治療可快速緩解癥狀;中醫根據其“寒、熱”性質進行辨證治療;慢性持續期及臨床緩解期,雖然臨床癥狀已減輕或消失,但氣道炎癥持續存在,需要長期給予吸入性糖皮質激素,減輕氣道炎癥,降低氣道高反應性,減少哮喘發作;恰好與中醫的“伏痰”理論相契合,治以祛邪扶正、化痰平喘、補肺健脾益腎,調理其肺脾腎臟腑功能,消除伏痰夙根以治其本??傊瑢τ谙嗅t、西醫在哮喘的三個階段均可同時進行治療,辨病與辨證相結合,從中西醫不同的角度發揮作用,尤其對于哮喘緩解期,是預防哮喘反復發作的關鍵時期,減少氣道炎癥,消除伏痰夙根,是中西醫治療的共同目標。
哮喘發病原因復雜,發病機制尚不明確,因此從醫學專業角度講,哮喘無法治愈,更無法自愈,但可實現臨床治愈。兒童哮喘的預后與是否規范治療密切相關。經過規范化治療,隨著感染減少和肺功能逐漸發育完善等,60%的哮喘患兒在青春期癥狀可以消失,但有12%~35%的患兒在成人期癥狀會重新出現。若兒童哮喘沒有及早診斷與早期正規治療,可能會影響肺部發育,尤其是多重過敏的重癥哮喘患兒,80%~90%可能會發展為成人哮喘,成年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發生率也明顯增高。
哮喘是一種具有遺傳傾向的異質性疾病,有一定的家族聚集發病傾向,哮喘家族史是后代哮喘發病的高危因素。有研究顯示,父母中一方有哮喘的兒童,患哮喘的概率為20%,患病率較其他兒童高2~5倍;父母雙方均患有哮喘的兒童,患病率約為50%。
哮喘的發病除與遺傳相關外,多種環境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社會因素)可能對哮喘發生起重要作用,這些環境中的危險因素集中在營養、過敏原(包括吸入、食入等)、污染(特別是環境中的煙草煙霧和交通相關空氣污染)、微生物和社會心理因素等方面。
綜上所述,雖然具有哮喘家族史的兒童哮喘患病率增加,但可通過加強對哮喘管理、避免不良環境因素等方式預防、控制哮喘發病。
飲食對于處于不斷生長發育的兒童來說至關重要,對于哮喘兒童既要保證充足的營養物質供給生長發育的需要,同時在飲食方面也要有一些禁忌,需要引起家長注意。(1)飲食宜清淡容易消化,比如各種新鮮的蔬菜、水果、肉蛋等,不宜食用深度加工且富含食品添加劑、色素、香精等的食品,另外禁食辛辣刺激性和油炸類的食物。(2)食物不宜過咸過甜,比如腌制食品、奶酪、糖果、巧克力等甜食容易阻礙脾胃的運化,釀濕生痰生熱,從而誘發哮喘發作。(3)盡量回避過敏食物,如果孩子有明確的食入過敏原,包括海鮮、堅果、牛奶、雞蛋等物質,應主動回避含有這些成分的食物。但也要注意,大部分食物過敏兒童隨著年齡的增長,食物過敏會緩解,因此可以定期去醫院復查,監測過敏原,以確定食物過敏持續存在還是已經緩解。
哮喘患兒大部分是過敏體質,因此在穿衣方面也要引起注意:(1)衣服材質的選擇尤其是內衣,應以純棉織品為宜,避免腈綸、滌綸等化學纖維衣料,這些材質易于引起皮膚過敏、蕁麻疹等。(2)洗滌時不要加入過多的洗滌劑,尤其是帶有刺激性氣味的洗滌劑,防止不良氣味引發氣道敏感導致哮喘發作。(3)哮喘患兒的衣服及被褥需要經常接受陽光的暴曬,防止塵螨的附著,避免穿皮草等易攜帶塵螨的衣物。(4)衣服厚薄要適度,正如古人所云“要想小兒安,三分饑與寒”,隨時根據氣溫變化及時調整衣物,避免受涼或者汗出受風引發呼吸道感染誘發哮喘的發生。
誘發哮喘的因素較多,有一些誘因與日常生活習慣密切相關。(1)遠離毛絨玩具,減少塵螨滋生:塵螨最容易在毛絨玩具、床單、被罩、地毯等地方滋生,因此要盡量避免玩耍毛絨玩具,同時要勤換晾曬被褥。(2)避免冷飲及過敏食物:中醫認為“形寒飲冷則傷肺”,進食冷飲易于引發咳嗽、喘息等癥狀。另外飲食不可過咸、過甜,如不可過食糖果、飲料及巧克力等甜品。同時如果明確對于魚蝦蟹等海鮮過敏,也應盡量避免。(3)避免飼養寵物:明確或疑似動物毛屑過敏者,應避免直接或間接與動物接觸,最好移走寵物并徹底清潔室內環境。(4)保持室內清潔干燥,防止霉菌過敏:致敏霉菌主要存在于衛生間、室內盆栽植物、魚缸或是陳舊的空調中,因此要定期對這些地方進行清理,加強通風,保持干燥,避免霉菌生長。
哮喘控制良好的患兒是可以正常運動上體育課的。適當的運動可以增加耐力、提高心肺功能,改善哮喘狀況,提高生活質量。但在體育活動之前要注意以下事項:(1)開始運動前,準備好急救藥物,如吸入速效β2受體激動劑(如沙丁胺醇吸入氣霧劑),在劇烈運動前10~20min可預防性吸入,或在運動后出現咳嗽、胸悶、憋氣等癥狀時緊急吸入。另外近期有呼吸道感染時,應盡量減少運動。(2)注意戶外活動的環境條件,如天氣寒冷、霧霾、揚塵揚沙、空中飄絮等空氣質量不佳時,或是春秋花粉季,均應避免戶外活動。(3)注意運動強度,哮喘兒童應在成人監督下進行體育活動。
哮喘患兒的運動應遵循循序漸進,持之以恒的原則,應從短時間的運動開始,根據耐受程度逐漸增加。哮喘患兒的運動項目可根據個人愛好及身體情況進行選擇,如輪滑、步行、慢跑、游泳、腳踏車、體操、乒乓球、羽毛球、籃球等。以上運動均需在患兒哮喘控制良好的情況下進行。
哮喘屬于慢性氣道炎癥性疾病,需要堅持長期、規范及個體化的治療,因此在哮喘治療期間,除了要觀察患兒的臨床癥狀外,還要定期監測評估患兒的肺功能和氣道炎性指標(如呼出氣一氧化氮)。醫生會根據肺功能水平及氣道炎性指標情況,了解氣流受限的程度、氣道高反應狀況及氣道炎癥情況,評估病情嚴重程度、哮喘控制水平及用藥后治療效果,結合患兒臨床癥狀綜合進行調整用藥,避免治療過度或治療不及。
霍婧偉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
明溪云南中醫藥大學
郝宏文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
陳自佳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
劉應科北京市和平里醫院
楊燕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
熊磊云南中醫藥大學
虞堅爾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市中醫院
薛征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市中醫院
趙霞江蘇省中醫院
王雪峰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王力寧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孫麗平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王素梅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
王孟清湖南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張保青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朱春梅首都兒科研究所呼吸科
劉理想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
中醫藥科普標準知識庫是中華中醫藥學會組織建設的權威、專業、惠民、多元的中醫藥科普公益平臺,旨在發揮學會專家資源優勢,構建科學、規范、標準的中醫藥科普知識內容,促進中醫藥健康科普與文化傳播,提高公眾對中醫藥的獲得感,助力“健康中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