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青在线视频播放,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视频不卡,高清性欧美,日韩大片免费在线观看,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亚洲精品国产专区91在线,在线成人a毛片免费播放

目錄
小兒便秘
分類:中醫類 - 兒科
瀏覽量:2105
前言
小兒便秘是一種常見的小兒脾系疾病,發病率較高,以功能性便秘為主,長期便秘嚴重影響小兒的生長發育,甚至影響小兒的心理健康。為了使家長更好地了解小兒便秘,做好日常調護、及時就醫、科學防治,中華中醫藥學會搭建科普平臺,兒科分會用簡潔、通俗的語言對小兒便秘的概念、病因、診斷、中西醫結合治療、預防調護等家長關心的問題進行解答,共同助力兒童的健康成長。
第一部分 基本概念
1.什么是小兒便秘?

小兒便秘是發生于小兒,以大便干結、排便次數減少、排便困難為主要表現的疾病。約95%以上小兒便秘為功能性便秘。所謂小兒功能性便秘,是兒童功能性胃腸病的一種,指除外腸道或全身器質性疾病以及藥物因素引起的便秘。按病理生理及臨床表現可分為慢傳輸型、出口梗阻型和混合型。

2.小兒正常大便有哪些特點呢?

小兒生長發育的不同時期隨著機體的生長發育及飲食結構的變化,其大便性狀和次數也會出現相應的變化:新生兒最初3日內排出的糞便,形狀粘稠,呈橄欖綠色,無臭味,稱為胎便,出生后2~3日內轉變為嬰兒的糞便。母乳喂養嬰兒的糞便為金黃色,多為均勻膏狀,或帶有少許顆粒,或較稀薄,綠色不臭,每天排便2~4次;人工牛乳、奶粉等喂養的嬰兒糞便較干稠,因牛乳及其奶粉中含酪蛋白較多,糞便有明顯的蛋白質分解產生的臭味,可能混有白色酪蛋白凝塊,大便每日1~2次,較母乳喂養嬰兒更容易發生便秘。添加輔食初期,排便次數會增加,剛加菜泥時,常有少量綠色大便,其后大便性狀及次數逐漸與成人相似。就次數而言,嬰兒由于大腦皮質功能發育不完善,進食時常引起胃-結腸反射,產生便意,換言之一吃東西就會想排便,因此大便次數多于年長兒童。

3.中醫如何認識小兒便秘?

中醫認為便秘是大腸傳導功能失常導致,與脾、肝、腎三臟相關。小兒便秘的病因主要有:(1)小兒脾胃功能較弱,飲食不加節制,攝入過少或家長喂養不當會進一步損傷脾胃功能,出現飲食停滯,積久化熱,耗傷腸道津液而成便秘;(2)小兒因生活環境和習慣改變,情緒不暢,或久坐少動,均可造成氣血循環不通,不能有效推動糞便排出而成便秘;(3)小兒若先天(腎氣)不足、或后天脾胃受損,均可造成陽氣、津血衰少,推動無力,腸道失潤,而成便秘。

第二部分 分類
4.小兒便秘如何分類?

對于小兒便秘,臨床有多種分類方法。根據是否存在器質性病變,可分為器質性便秘和功能性便秘,這也是最常用的分類方法,其中應用最佳常規治療3個月無效的功能性便秘,定義為頑固性便秘;根據病程長短可分為急性便秘(持續時間不超過8周)和慢性便秘(至少持續3個月);根據便秘原因劃分為原發性便秘和繼發性便秘。

5.什么是器質性便秘?

器質性便秘是指由多種內臟器質性病變所引起的便秘癥狀,需要通過及時積極治療原發病加以緩解。器質性病因所致小兒便秘占比不到5%,在小嬰兒中更常見。小兒常見的器質性病因有先天性巨結腸、甲狀腺功能減退癥、肛門直腸畸形、高鈣血癥、隱匿性脊柱裂/脊柱裂及某些減緩腸道運動的藥物(如抗精神藥物、抗膽堿類藥物、含陽離子制劑、非甾體類抗炎藥等)等。

6.什么是功能性便秘?

功能性便秘是小兒最常見的便秘類型之一,具有持續性排便困難、排便頻率降低或者大便排空不暢的表現,并且這些癥狀的產生缺乏原發性解剖原因或神經系統病因的證據。在1歲及以上的健康兒童中,95%以上的便秘表現為功能性便秘,而其在學齡前兒童中尤為常見。

7.功能性便秘有哪些類型?

兒童功能性便秘根據機制及原因的不同,在臨床上分為以下3種類型:慢傳輸型便秘(slow transitconstipation,STC)、出口梗阻型便秘(outlet obstructive constipation,OOC)及混合型便秘((mixed constipation,MC)。其臨床特點各有不同,STC是由于減慢的結腸傳輸作用,導致糞便在結腸中停留時間過長所引起,常表現為排便次數少,缺乏便意,糞質堅硬,排便困難,疼痛感明顯等癥狀;OOC則是由直腸肛門疾病所致,臨床表現為排便費力,量少,排便不盡感或下墜感,便意多(若直腸感覺閾值增高則會表現為便意少),指診檢查直腸內泥樣糞便或軟糞塊;MC則是兩種原因都存在,臨床上兼有兩種便秘的特點。

8.中醫對小兒便秘是如何分類的?

中醫認為小兒便秘的主要病位在大腸,與脾、肝、腎三臟密切相關,根據其病因病機特點將便秘分為食積便秘、燥熱便秘、氣滯便秘、氣虛便秘及血虛便秘五種類型。其中前三者為實證,后兩者為虛證。

第三部分 流行病學
9.小兒便秘的患病率如何?

小兒便秘95%以上為功能性便秘,一項全球范圍的調查顯示兒童功能性便秘的患病率約為9.5%,我國兒童功能性便秘的患病率為3.1~13.7%。

10.小兒便秘有哪些易感人群?

主要的易感人群包括(1)人工喂養(牛奶、奶粉及其他非母乳奶制品)較母乳喂養的嬰兒更容易發生便秘,因此建議條件允許情況下應盡量母乳喂養。(2)易過敏患兒,特別是對牛乳制品過敏的兒童可能在攝入牛乳后出現便秘。(3)患有孤獨譜系障礙(ASD,俗稱自閉癥)和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俗稱多動癥)的兒童容易發生功能性便秘。(4)便秘可能具有家族遺傳傾向。

11.哪些不良生活習慣容易造成小兒便秘?

(1)經常食用精加工飲食:現代兒童飲食結構中精加工食品的占比更大,而精加工意味著膳食纖維和營養成分的流失。膳食纖維可促進糞便的成形,攝入不足常常可造成大便粘膩不成形,排便困難,重則造成便秘。因此,均衡適量多樣的飲食習慣非常重要,要培養兒童肉、蔬菜、水果、谷物及粗糧等多種涉獵,不單一、不過量的良好飲食習慣,特別是已經存在便秘患兒,不可偏嗜肉類,應多進食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

(2)飲水過少:這也是兒童便秘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別是在炎熱季節,足量飲水是必要的。

(3)過量攝入奶制品:許多家長認為多喝牛奶可補鈣促進生長發育等,但過量攝入全脂牛奶會降低胃腸動力,在正餐時反而食量下降,進而導致蔬菜水果的食用減少,不僅正常飲食受到影響,也容易造成兒童的便秘,如果發生生長發育不良,也會進一步加重小兒便秘。

(4)不良如廁習慣:特別是在2~3歲的如廁習慣訓練期,家長應督促兒童堅持每天定時規律地如廁。但如果在兒童發育充分之前過早強迫兒童如廁訓練,也會造成兒童抵觸抗拒適得其反,這需要家長耐心觀察兒童是否具備能夠獨自如廁的發育條件。

(5)抗拒心理:很多兒童常常因為害怕在陌生廁所如廁、或外面廁所環境過臟、或在學校上廁所覺得尷尬等原因,拒絕在外如廁。上述原因導致大便在腸道內水分不斷被吸收而干結堅硬,排便時容易造成粘膜損傷和肛裂出血等情況,兒童會因排便疼痛而進一步拒絕排便,形成惡性循環。因此,家長應督促兒童養成規律的良好排便習慣,積極詢問兒童排便次數和排便情況,詢問是否會回避使用學校廁所等,對兒童進行心理疏導和鼓勵。另外,幼兒使用成人馬桶時可能因腳部懸空,無法依靠扛桿作用成功排便,可加用專用的踮腳小凳幫助兒童排便。

(6)運動量小:長期久坐,運動鍛煉的減少也是便秘的影響因素之一。從中醫角度而言,脾主四肢肌肉,反過來四肢肌肉的活動亦有助于脾胃的運化、中焦氣機的調暢,特別是對于便秘的患兒,應避免長時間學習或沉溺電腦手機游戲,鼓勵戶外奔跑玩耍、籃球羽毛球或游泳等運動,可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改善便秘癥狀。

12.什么年齡小兒容易便秘?

大多數研究及報道顯示,學齡前兒童的功能性便秘患病率更高。學齡前兒童有3個功能性便秘的高發階段:加入輔食階段(6月齡至1歲)、如廁訓練階段(2~3歲)、剛上幼兒園的階段(3~5歲)。加入輔食后嬰幼兒腸道尚未建立完善的適應和消化機制,這與添加輔食的種類、時機等密切相關,應該順應嬰幼兒生長發育規律,適時科學添加輔食,若添加輔食后短暫的便秘(少于半個月)也不用過于擔心,兒童可能在適應后便秘癥狀緩解,也可在輔食中加入適量蘋果汁(泥)、梨汁(泥)、蘿卜汁(泥)等促進排便。而如廁訓練階段和剛上幼兒園階段的便秘原因可能和如廁習慣及心理因素關系更密切,詳見上一條。

13.便秘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嗎?

兒童長期便秘必然會影響其生長發育。兒童腸道屏障較成人脆弱,長期便秘,腸道內毒素、抗原等物質會被更多吸收進入體內,干擾正常細胞代謝和功能,并造成兒童免疫紊亂,出現過敏、免疫力低下、反復呼吸道感染等表現。同時,長期便秘可造成腸道菌群失調,其多樣性和豐富度顯著下降,患兒會出現食欲下降、胃腸脹氣等癥狀,進而造成其營養不良,發育遲緩。近年來對“腦-菌-腸”軸的研究顯示,胃腸功能、腸道菌群和大腦中樞神經遞質之間存在相互影響的關系,因此長期便秘也會對中樞神經系統造成一定影響。

第四部分 病因
14.小兒便秘有哪些危險因素?

不同類型的便秘在小兒生長發育的不同階段的誘發因素有所區別。就器質性便秘而言,新生兒期便秘常伴隨著消化道解剖結構異常:如新生兒肛門閉鎖、肛門不發育或并有瘺管、先天性巨結腸等;肛門狹窄、肛門前移和肛墊及其他動力疾病會引起嬰幼兒至學齡期小兒的便秘;先天性和外傷因素包括脊髓異常和損傷、先前接受肛門直腸手術、盆腔腸外腫瘤造成梗阻,均可引起青春期兒童便秘。對于功能性便秘,新生兒解便機制尚未發育成熟,即使排過胎便,也易在出生1周后再發生便秘,這主要取決于喂養方式;嬰兒期便秘與食物的成分關系密切,也與小兒的精神性因素相關,如飲食過于精細少渣,缺乏食物纖維,腸正常菌群數目減少,液體量攝入不足等;學齡前和學齡期小兒的誘發因素與嬰兒期相似,另外還與不良生活習慣及不恰當的排便訓練等相關;青春期兒童常常由于生活不規律,缺乏按時排便習慣或某些精神因素致使便秘發生。此外,有研究發現,遺傳因素也是便秘的危險因素之一。

15.哪些常見因素容易造成小兒功能性便秘?

主要有生活習慣和心理因素兩個方面。

生活習慣:小兒大便受生活習慣的影響較大,部分小兒因入學后生活習慣、排便習慣改變會導致便秘。同時小兒過多食用煎炸、甜膩

等高熱量食品或飲水量少、運動量小或不喜食用蔬菜、水果等習慣均會影響胃腸道功能,使得消化吸收作用減弱,腸蠕動減慢,糞便積聚在腸內不易及時排出。

心理因素:肛門括約肌是一種隨意肌,可由主觀意識決定排不排便。小兒常常會因為在陌生環境而緊張,或因廁所過臟,或怕一個人上廁所等各種因素,避免在外排便,致使大便在腸道中不斷被吸收水分而變得干結堅硬,此時再排便,又可能因糞團堅硬造成肛門開裂而疼痛異常,小兒會更加抗拒排便。

16.為什么小兒添加輔食初期容易便秘?

嬰兒的胃腸功能發育尚未成熟,飲食結構的改變尤其是家長添加輔食不當的情況下容易引起小兒消化不良,最終導致便秘。常見的原因有:輔食過于精細,膳食中的纖維和液體含量不足,無法對腸壁產生足夠的刺激而影響腸道的正常蠕動;攝入的輔食量過少,腸道內殘渣較少,相關肌肉的張力減弱而無法正常蠕動;過量攝入高蛋白食物,使得腸道內的發酵菌減少,進而影響食物發酵導致大便干燥,出現便秘。

17.小兒便秘和感冒有關嗎?

小兒在感冒期間有可能會出現便秘的情況。主要有以下4方面原

因:由于感冒之后易食欲不佳,導致營養攝入減少或膳食纖維攝入不足;活動量相對減小,胃腸蠕動減慢;若服用抗生素可能抑制腸道正常菌群;發熱導致體液不足等,以上情況均可導致便秘的發生。中醫認為,感冒是由于外邪犯肺造成的,而肺與大腸相表里,肺氣不利則易腑氣不通,再加小兒“脾常不足”,脾運功能尚未發育完全,脾虛難以運化津液而致腸燥津虧,而生便秘。

18.小兒便秘和過敏有關嗎?

便秘與食物過敏有一定的關系,牛奶蛋白是最常見的食物過敏原,被認為會影響小兒的胃腸道運動。食物過敏誘發的一系列反應會引起腸黏膜的破損,導致胃腸功能紊亂,進而引起便秘。

19.為什么剛入學的小兒容易出現便秘?

剛入學的小兒,特別是剛上幼兒園的小兒,很容易出現便秘,這往往是生活習慣、排便習慣改變和運動量減少造成的。由于入園期小兒不習慣或不愿用學校的廁所,或排便節律改變干擾了如廁,或運動量減少導致腸道蠕動減慢,亦或是排便困難、疼痛等負面的排便經歷,導致其選擇將大便憋回去,引起直腸內大量糞便堆積,難以排空,也稱為糞便嵌塞。這樣一來,未排出的大便會被腸道進一步吸收水分而更加干燥難以排出,而且長時間的大便積存會降低腸道的敏感性,導致便意下降。

20.小兒每天飯量少也會便秘嗎?

是的,可能由于喂養方式不當,脾胃不和,消化不良等因素導致小兒不思乳食、食量減少,從而造成食物對腸道所形成的刺激不足,腸道蠕動減慢,不能及時將食物殘渣推向直腸;同時,進入腸道后糞便殘渣減少,不能形成足夠的壓力去刺激神經感受細胞。進而,食物殘渣在腸道內停留時間延長,水分被過多吸收而使糞便干燥。

21.為什么愛吃蔬菜水果的小兒還會出現便秘?

小兒正常排便不僅僅依靠膳食纖維的攝入,營養均衡更為重要。適量的碳水為腸道蠕動提供能量,適當的脂肪攝入可滋潤腸道,促進腸胃蠕動,同時還需要充足的水分加以輔助。過量攝入蔬菜和水果反而會加重兒童腸道負擔,造成乙狀結腸和直腸的擴增,降低腸道排便和蠕動的敏感性而引起便秘。

22.牛奶喂養與小兒便秘有關系嗎?

部分小兒在母乳或配方奶轉牛奶的時期會出現便秘,但尚未充分證實這種關聯。過量攝入全脂牛奶(每日960mL)會降低腸動力并使小兒飽足,從而減少其他可促進大便軟化的飲食攝入量,例如水、水果和蔬菜。實際上,每日攝入的牛奶(720mL)足以滿足1~5歲小兒的日常鈣需求。

23.經常吃香蕉和紅薯的小兒為什么也會出現便秘?

香蕉和紅薯是大眾普遍認為的有助于改善便秘的食物。成熟的香蕉可以達到潤腸通便的作用。但是沒有成熟的香蕉不僅不會改善便秘,其中含有的大量鞣酸與胃里的食物蛋白質結合,形成不易吸收的鞣酸蛋白,嚴重影響消化。此外鞣酸還有很強的收斂作用,會抑制消化液的分泌及胃腸道蠕動,進而導致便秘癥狀加重。適量吃紅薯一般不會引起便秘,但如果一次食用過多,其含有的一種氧化酶會在腸道里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氣體,引起肛門排氣增多和腸胃負擔加重,或者生吃紅薯致淀粉攝入過多而引起消化不良,最終均有可能導致便秘的發生。

24.為何冬天小兒更容易出現便秘?

(1)飲食習慣不良:秋冬季節時,天氣轉涼而盲目進補,容易多攝入辣椒、羊肉、牛肉等易產熱的食物,體內水分較平時從腸道丟失得多,腸道內糞便水分含量減少,從而可能會導致便秘。

(2)缺乏運動:秋冬季氣候寒冷,患兒活動量有所減少,腸道蠕動速度也可能有所減慢,這種情況下也可以導致便秘。

25.中醫對小兒便秘的病因是如何認識的?

中醫認為便秘的病因包括飲食因素、情志因素、正虛因素及熱病傷津。病機關鍵是大腸傳導功能失常。小兒脾常不足,乳食不知自節,若飲食喂養不當,損傷脾胃,運化失常,食積日久化熱,耗傷津液,腸道失潤,則發為便秘;小兒易感受溫熱病邪,邪熱稽留,或者食用過多油膩、煎炸食品等耗傷陰津,腸道失于濡潤,大便干結,形成便秘;小兒因生活環境、習慣改變,所欲不遂,心情不暢;或者小兒久坐少動,因排便困難,使之產生恐懼心理,有便意而不愿排便,使得氣機郁滯,大便秘結;小兒若先天不足、后天失調,或疾病影響、藥物克伐等導致氣血不足,氣虛則大腸傳導無力,血虛則腸道失潤,便秘由生。

26.小兒便秘和體質相關嗎?

體質是在先后天因素的共同影響下形成的固有的、相對穩定的特質,影響著疾病的發生發展及轉歸。陽熱質和陰虛質的小兒容易出現便秘的情況。陽熱質的小兒陽氣亢旺、陽盛陰虧,小兒為純陽之體,心火易亢,肝常有余,火旺陽亢,則易傷津液,加之小兒陰常不足,故易導致腸燥津虧,引發便秘。陰虛質小兒為陰分不足之體,,其中偏脾陰虛質的小兒容易發生便秘,以脾胃積熱為特征,小兒脾常不足,或飲食不節,過食肉類或油炸食品,或暴飲暴食,損傷脾胃,進而影響中焦氣機之升降,氣郁于內而伏火由生,脾胃伏火耗傷津液,影響大腸傳導功能,導致便秘。然而小兒生機蓬勃,發育迅速,體質特點并非一成不變,合理的養護可對偏頗體質加以改善。

第五部分 發病機制
27.正常小兒的腸道功能有什么特點?

小兒的腸管相對比成人長,一般為身長的5~7倍(成人僅為4倍),或為坐高的10倍。小腸的主要功能包括運動(蠕動、擺動、分節運動)、消化、吸收及免疫;大腸的主要功能是貯存食物殘渣、進一步吸收水分以及形成糞便。嬰幼兒腸黏膜肌層發育差,腸系膜柔軟而長,結腸無明顯結腸帶與脂肪垂,升結腸與后壁固定差,因此容易發生腸扭轉和腸套疊。新生兒勉強可見結腸帶,到6個月以后方可出現,4歲以后接近于成年人。小兒乙狀結腸和直腸相對較長,乙狀結腸1歲時為20~28cm,5歲時為28~30cm,10歲時為30~38cm,這是小兒容易發生習慣性便秘的原因之一。同時由于嬰兒大腦皮質功能發育不完善,進食時常引起胃-結腸反射,產生便意,所以大便次數多于年長兒。

28.小兒正常的排便過程是怎樣的?

排便是一種反射動作,平時直腸內是空虛的,肛門括約肌呈收縮狀態,直腸軸與肛管幾乎成直角。糞便向前推進,充滿直腸,直腸急性擴張壓力超過閾值時,即可引起直腸壁內感受器的興奮,神經沖動沿盆神經和腹下神經的傳入纖維傳至腰骶部脊髓的排便中樞。由此再發出神經沖動沿盆神經的副交感纖維傳出,引起降結腸、乙狀結腸和直腸收縮,增加直腸內壓力,伴隨肛門內括約肌(不隨意肌)舒張,肛門外括約肌(隨意肌)也舒張,糞便即被排出體外。如條件不許可,大腦皮質對排便中樞也有抑制作用。通過隨意收縮盆腔膈膜的橫紋肌和肛門外括約肌,結腸的緊張性減弱,使直腸內的糞便得以返回乙狀結腸,肛門內括約肌恢復其靜息時的緊張性,便意可暫時消失。

29.小兒便秘的病理機制是什么?

小兒的排便過程可簡單描述為以下過程:當糞便運送至橫結腸時,被結腸的集團運動送到乙狀結腸、直腸,直腸粘膜受糞便充盈擴張的機械性刺激,產生感覺沖動,經盆腔神經、腰骶脊髓傳入大腦皮層,又經傳出沖動使直腸收縮,肛門括約肌松弛、腹肌膈肌收縮而使糞便從肛門排出。上述排便反射過程的任一環節有障礙時,均可發生便秘。

30.什么原因會使小兒便秘反復發作?

小兒在不同年齡段均可受到以下因素影響,因而容易發生便秘,包括:(1)飲食喂養不規律:嬰兒進食太少時,經過消化后余渣少,大便自然減少。奶中糖量不足,可使大便干燥。經久飲食不足則形成營養不良,此時腹肌和腸肌瘦弱,張力低下,推動力減弱形成惡性循環,導致頑固性便秘。(2)食物成分不適宜:大便性質與食物成份關系密切,主要與攝取食物的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有關。如果食物含有多量蛋白質而碳水化物較少,則腸內分解蛋白質的細菌比發酵菌多,腸內容物發酵少,大便易呈堿性,干燥,次數也少。如果食物含有較多的碳水化物,則發酵菌增多、腸內容物發酵過程占優勢,產酸增加,大便酸性增加次數多而軟。另外進食大量酪蛋白食物(如牛奶、羊奶等奶制品)后,糞便內含有多量不能溶解的鈣皂,糞便量增多,但容易干結便秘;碳水化合物中,米粉、面粉類食品較全谷類食品易于便秘;食物中缺乏粗纖維,也容易便秘。(3)腸道功能失常:由于生活不規律和缺乏訓練按時排便的習慣,因而未形成排便的條件反射,最終導致腸肌松弛而便秘。如常使用瀉劑與灌腸、缺乏體力活動或患慢性病(特別是營養不良、佝僂病、高鈣血癥及呆小病等),都能使腸壁肌肉乏力、功能失常。此外,交感神經系統功能不正常、腹肌軟弱或麻痹等也常致大便秘結。(4)疾病和發育缺陷:肛門裂、肛門狹窄、先天性巨結腸等都可引起便秘。有的小兒生后即出現便秘的情況,有便秘的家族病史,可能與體質及遺傳因素有關。(5)精神因素:小兒環境和生活習慣的突然改變,突然的精神刺激等都可以引起程度不一的短時間便秘。以上因素均可導致小兒出現便秘,故而便秘容易反復出現。

31.從中醫的角度看小兒為何容易出現便秘?

中醫認為,小兒具有“脾常不足”的特點,在此基礎上,一方面,小兒飲食不知自節,且饑飽不能自調,另外一方面,家長寵溺,常有喂養不當的情況,兩者可共同致使脾胃功能失調。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脾主升清,胃主降濁。脾常不足,若有所因,脾易失運,導致胃不降濁,傳導功能受阻,積滯由生,久而化熱,損傷腸道之津液,津虧液少,則糞便燥結難排。中醫古籍對小兒便秘的發生也有相應記載,《幼幼集成·大便不通證治》曰:“茍大便不通,出入之機幾乎息矣。”小兒“肝常有余”,常因情志不暢,致氣機失調,而糟粕不能順降,積于腸道則發生便秘。《宜明方論小兒門》有述:“大概小兒病者純陽,熱多冷少也。”小兒患病以熱病多見,而熱為陽邪,易耗傷津液,致大腸失于濡潤,則大便不通。另小兒臟腑嬌嫩,氣血未充,若稟賦不足或后天失調致氣虛血少,氣虛則傳導無力,血虛則大腸濡養無源,均可致大便難下。

32.小兒便秘的中醫核心病機是什么?

小兒便秘的病因包括飲食因素、情志因素、正虛因素及熱病傷津,主要病位在大腸,與脾、肝、腎三臟相關,病機關鍵是大腸傳導功能失常。若脾胃升降功能失常,或肝氣失疏則胃失和降;或腎氣失煦脾胃升降無力,均可導致大腸傳導失職而形成便秘。

第六部分 診斷
33.小兒什么樣的大便及排便頻率才算正常?

新生兒及嬰兒的大便有自己的特點,隨著年齡增長,逐漸接近成人。新生兒最初3日內排出的糞便,形狀黏稠,呈橄欖綠色,無臭味,它由脫落的腸上皮細胞、濃縮的消化液和咽下的羊水所構成。2~3日內轉變為普通的嬰兒糞便。人乳喂養兒糞便為黃色或金黃色,多為均勻膏狀或帶少許黃色糞便顆粒,或較稀薄,綠色、不臭,呈酸性反應 (pH4.7~5.1)。平均每日排便2~4次,一般在添加輔食后次數減少。人工喂養兒糞便為淡黃色或灰黃色,較干稠,呈中性或堿性反應 (pH6~8)。因牛乳及其配方奶粉含酪蛋白較多,糞便有明顯的蛋白質分解產物的臭味,有時可混有白色酪蛋白凝塊,大便每日1~2次,易發生便秘。混合喂養兒糞便與喂牛乳者相似,但較軟、黃添加淀粉類食物可使大便增多,稠度稍減,稍呈暗褐色,臭味加重,便次每日1~3次不等。小兒初加菜泥時,常有小量綠色便排出,之后逐漸添加各類蔬菜、水果等輔食時大便外觀逐漸與成人糞便相似。便秘通常包括排便困難或排便次數減少。由于排便頻率和大便類型會隨生長發育而改變,因此小兒的正常排便必須與符合小兒年齡、飲食和成熟階段的預期正常模式相比較。

排便頻率方面。食物進人消化道至糞便排出時間因年齡而異,母乳喂養的嬰兒平均為13小時,人工喂養者平均為15小時,成人平均為18~24小時。新生兒的第1次排便通常發生在出生后36小時內,早產兒可能較晚排便,90%的正常新生兒在出生后24小時內排出胎糞。出生后2~3日至嬰兒期,小兒排便頻率與喂養情況關系密切相關。一些正常母乳喂養的嬰兒平均每日排便3次;配方奶喂養嬰兒平均每日排便2次,但在不同配方奶喂養后存在差異。相比奶類配方奶,一些大豆配方奶喂養嬰兒的大便往往更硬、排便次數更少,而水解酪蛋白配方奶喂養嬰兒的大便更稀、排便次數更多。到2歲時,平均每日排便次數降至2次以下。4歲后,平均每日排便次數略多于1次,后逐漸接近成人。

34.如何辨識小兒便秘?

便秘最主要的表現是排便間隔周期的延長,因此只要排便間隔周期比正常間隔周期長即可算便秘。根據國際最新兒童功能性胃腸病羅馬IV標準,年齡<4歲的兒童,每周排便≤2次,年齡≥4歲的兒童,便秘每周至少發生1次,時間持續1個月以上,并伴有有排便疼痛或費力,直腸內存在大糞硬塊等癥狀,排除其他疾病的情況下,可診斷為功能性便秘。不過每周排便2次以上的孩子,也不一定完全正常,如果存在以下任一情況:小兒大便色黑,或細長而干,或干硬而呈小球狀;2天或以上才進行排便;排便困難或時常伴疼痛;如廁訓練階段和初入學時,有便意時不肯如廁,而是跳動或躲藏起來,;接受過如廁訓練的兒童內褲上有少量漏便等,均應盡早干預,以防止排便困難向便秘的進一步發展,也可避免兒童糞便在腸道內停留時間過長導致毒素吸收等問題。

35.什么情況下出現便秘應該及時就診?

一般情況來說,若剛剛出現便秘時,家長可以先從飲食、排便習慣、排便場所和兒童是否有抗拒排便的具體原因入手進行干預。如疏解兒童害怕排便的心理,或嘗試進食粗纖維食物,如芹菜、蘑菇、燕麥等,或進行腹部按摩等簡單易行的促排便方法,若癥狀無法緩解或有進一步加重趨勢則應前往就醫,阻斷進一步發展。

若出現以下癥狀則應及時就醫:(1)便秘伴有無法安撫的哭鬧、身體蜷曲、嘔吐等癥狀,腹部可見到明顯隆起的腸管。(2)出生后在48h后才排出胎糞,且多在出生后第1周即出現腹部膨隆、嘔吐、便秘等癥狀。(3)出生后出現胎糞性腸梗阻,伴有持續的咳嗽、大量咳痰、反酸、燒心、便秘、脂肪瀉、檢查肝酶升高、肺功能異常等。(4)便秘伴有嗜睡、動作緩慢、哭聲嘶啞、臍疝、皮膚干燥發黃等癥狀。(5)若是脊髓、高級中樞神經系統病變引起的便秘應及時就醫,如腦癱(出現動作不協調而刻板、智力障礙、溝通困難、癲癇、角弓反張等癥狀)、椎管閉合不全(多在出生時腰背部存在肉眼可見的病變)。(6)若便秘伴有多系統重金屬中毒(鉛中毒)癥狀,如智力低下、聽力下降、腹部絞痛、貧血等,應及時就醫。(7)藥物性便秘:某些藥物可能有導致便秘的副作用,應咨詢開具相關藥物的機構或其他專業醫療機構,不宜擅自停藥,特別是抗精神病藥物。(8)其他:如數日不大便排便困難,或者大便粗硬導致肛裂疼痛等原因。

36.小兒便秘臨床上需要做哪些檢查?

小兒便秘需要進行的檢查包括體格檢查以及輔助檢查。(1)體格檢查:首先應該包括評估肛周區域(包括肛門的外觀和位置)以及感覺及運動功能。全身檢查應包括評估生長情況、有無腹部膨隆、腹部/盆腔腫塊等;對于慢性便秘兒童還應進行相應的神經系統評估,應重點關注提示脊髓和(或)自主神經系統功能障礙的癥狀和體征,包括:感覺缺失或運動無力、肛管擴張、提睪反射缺失等,另外還有包括會陰部檢查有無肛門遷移等情況。(2)輔助檢查:大多數情況下,便秘的器質性病因可以通過詳細的病史詢問和仔細的體格檢查來排除。如果存在可能的器質性便秘的警示信號,應重點進行實驗室檢查和放射影像學檢查。基本的輔助檢查包括:a直腸肛管測壓:直腸肛管靜息壓、收縮壓和直腸肛門抑制反射;b腹部X線平片、鋇灌腸檢查:腹部X線平片主要觀察腸管分布、脹氣、以及是否有糞便潴留等情況。鋇灌腸觀察結腸的長度、形態、蠕動強度、腸腔是否擴展或狹窄、有無腫物、梗阻;測量直腸肛管角,了解灌腸后鋇劑排空或殘留情況;c脊柱MRI檢查腰骶椎發育和是否有脊髓栓系或脂肪沉積等情況以除外神經源性便秘;d腹部超聲:超聲檢查具有無創、無放射的優點,可以排除是否有先天巨結腸等器質性疾病。

37.什么時候需要做肛門直腸指檢?

對于有功能性便秘典型病史和癥狀的患兒,評估時無需常規行肛門直腸指診,該檢查對于發現或確認這類患者便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并不是很高。對于疑似存在功能性便秘的特定患者,一些醫生會進行肛門直腸指診,目的是發現糞便嵌塞和隱血,若患兒有糞便嵌塞,可

以進行“清除”(即最初采用大劑量輕瀉藥和/或灌腸劑進行治療);若有隱血,則可能需要進一步的診斷檢查。對存在以下情況的患兒也建議進行肛門直腸指診:便秘嬰兒;嬰兒期早期即出現癥狀的兒童;存在其他提示器質性疾病的警示信號的嬰兒或兒童;尚不清楚有無便秘或便秘程度的兒童,例如僅符合一項羅馬Ⅳ標準時。

38.肛門直腸功能檢查包括哪些內容?

肛門直腸功能檢查包括:(1)結腸傳播時間:全結腸傳輸時間、右半結腸傳輸時間、左半結腸傳輸時間和直腸乙狀結腸傳輸時間。(2)X線動態排便造影:直腸肛管角、肛管長度、肛尾間隙、直腸肛管交點移位和前突深度。(3)球囊逼出試驗:檢查排便動力改變,反映排便過程中肛門括約肌功能。(4)直腸肛管向量測壓:直腸肛管靜息壓、收縮壓、肛管高壓區長度、直腸順應性、排便感覺閾值、向量容積。 (5)肛門括約肌肌電圖:肛門括約肌在靜止、自主收縮以及受刺激時肌電位時程和幅度。(6)肛管直腸感覺檢查:肛管、直腸的感覺閾值。

39.小兒功能性便秘的診斷標準是什么?

年齡<4歲的兒童至少符合以下2項條件,持續時間達1個月: (1)每周排便≤2次;(2)大量糞便潴留史;(3)有排便疼痛和排便費力史;(4)排粗大糞便史;(5)直腸內存在有大量糞便團塊。對于接受排便訓練的兒童,以下條件也作為選項:(6)能控制排便后每周至少出現1次大便失禁;(7)粗大糞便曾堵塞抽水馬桶。

年齡≥4歲的兒童診斷標準:便秘每周至少發生1次,時間持續1個月以上,且符合以下2項或多項條件,但腸易激綜合征的診斷依據不足:(1)每周在廁所排便≤2次;(2)每周至少出現1次大便失禁;(3)有糞潴留姿勢或過度克制排便病史;(4)有排便疼痛或困難的病史;(5)直腸內存在大糞塊;(5)粗大糞塊曾堵塞抽水馬桶。經過適當評估,癥狀不能用其他疾病來完全解釋。

40.小兒功能性便秘需要與哪些疾病相鑒別?

小兒功能性便秘需要與以下疾病相鑒別:(1)先天性巨結腸:主要表現為頑固性便秘,新生兒可出現胎便排出延遲,年齡稍長的小兒出現便秘癥狀進行性加重,伴有嚴重腹脹、消瘦、生長發育落后等。鋇劑灌腸檢查顯示近直腸-乙狀結腸處狹窄,上段結腸異常擴大。(2)機械性腸梗阻:主要表現為急性便秘,伴陣發性劇烈腹痛腹脹、惡心嘔吐、腸鳴音亢進,腹部X線檢查顯示多個擴張腸袢及較寬液平面,結腸遠端及直腸無氣。(3)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退:是由于甲狀腺激素合成及分泌減少,或其生理效應不足所致機體代謝降低的一種疾病。患兒可有出生后食欲差,腹脹、便秘、黃疸消退緩慢,腹脹,臍疝,舌常伸出口外等表現,還可能伴隨疲勞、畏寒、體重增加、記憶力減退、聽力受損、肌肉痙攣和麻木等癥狀。(4)腸易激綜合征:是一組以腹痛、腹脹、排便習慣改變和糞便性狀改變(常為軟便)為表現的臨床綜合征。患者常有慢性便秘,一些患者可有腹瀉,部分患者還可能有

便秘,腹瀉交替出現的情況。此外,患者還可能存在惡心、腹脹和腹部壓痛等癥狀,但排便通常能減輕這些癥狀和體征。

41.如何鑒別小兒便秘與攢肚?

小兒攢肚一般只發生在2~6個月嬰兒身上,表現為大便次數減

少,但大便的形狀仍是稀糊狀,且排便不費勁,而寶寶的精神狀態、食量、睡眠等一切正常。小兒便秘在任何階段都可能發生,除排便次數減少外,還可以表現為大便比較干、硬、排便時較費勁,有時可能把臉憋紅,可能出現睡眠不安穩,大便時哭鬧,煩躁不安等不良情緒。

42.如何鑒別小兒便秘與嬰兒排便困難?

嬰兒排便困難定義為在成功排出軟便前至少用力排便和哭鬧10分鐘,但在其他方面均健康的小于9月齡嬰兒,為在沒有便秘的情況下排便費力。這種癥狀可能是由于排便用力過程中未能放松盆底而出現的癥狀。嬰兒大便困難通常隨著嬰兒發育成熟而自行緩解,父母不用過于擔心,直腸刺激可能適得其反,一般沒有必要使用輕瀉藥。小兒便秘一般針對排便周期以及大便性狀而言,如果嬰兒出現排便困難且伴隨排便周期逐漸延長或者大便性狀干結可能提示排便困難向便秘進一步發展。

43.什么是功能性遺糞癥?它的診斷標準是什么?

兒童功能性遺糞癥,又稱功能性大便失禁,指年齡或智齡在4歲以上,反復在不恰當的地方排大便,包括不自主的或故意的;遺糞月發生1次,排除因某種物質(如瀉藥)的生理效應或其他軀體疾病所致。研究顯示,兒童功能性遺糞癥發病率男女比為1.5~3.5;患兒多伴有焦慮、抑郁、自卑及社會功能障礙。兒童功能性遺糞癥包括潴留性大便失禁和非潴留性大便失禁兩種類型。若與功能性便秘有關,即有憋便姿勢或過度有意憋便史,大便干硬或排便疼痛史,直腸內有大糞塊,或有排粗便史,則歸為“潴留性”。若發生在無功能性便秘癥狀和體征的情況下,則歸為“非潴留性”,羅馬IV中非潴留性大便失禁臨床診斷如下:發育年齡>4歲的兒童存在下列癥狀至少1個月(1)在不符合社會規范的場所排便;(2)無糞便潴留跡象;(3)經恰當的醫學評估后,無法通過其他病因解釋大便失禁。

44.小兒器質性便秘最常見于哪些疾病?

小兒常見的器質性病因包括牛奶(或其他膳食蛋白)不耐受、乳糜瀉、先天性巨結腸、以及在所有年齡均可出現的囊性纖維化、鉛中毒、腸梗阻等。需緊急診斷的情況有嬰兒-赫什朋病、椎管閉合不全、骶部畸胎瘤、嬰兒肉毒中毒。

45.小兒器質性便秘有哪些預警征象?

一般在臨床的便秘病例里,器質性原因占比<5%;器質性便秘的預警征象分為急性和慢性癥狀和體征。

急性癥狀和體征:(1)胎糞排出延遲(出生48小時后首次排出胎糞);(2)小嬰兒出現發熱、嘔吐或腹瀉,尤其是有嬰兒-赫什朋病的危險因素(如唐氏綜合征)或便秘史時;(3)直腸出血(排除由肛裂引起);(4)嚴重腹部膨隆。

慢性癥狀和體征:(1)便秘自出生時或嬰兒早期即存在;(2)“絲帶樣”便(大便非常細);(3)尿失禁或膀胱疾病;(4)體重減輕或體重增加緩慢;(5)生長遲緩(例如身高百分位數降低);(6)腸外癥狀,尤其是神經功能障礙。

46.小兒便秘有哪些情況要懷疑是巨結腸?

巨結腸可有以下臨床表現:(1)胎便排出延遲及便秘:90%以上的正常新生兒生后24h排胎便,99%在48h之內排出。48h后仍無胎便排出,應考慮先天性巨結腸的可能性。有些先天性巨結腸患兒雖然在生后第一天排出胎便,但以后逐漸排便減少(2)腹脹:臨床可出現部分性腸梗阻癥狀,腹脹、惡心、嘔吐、食欲不佳。經灌腸后,大便及氣體排出,腹脹好轉。2~3天后癥狀復發,不灌腸不排便;(3)直腸指診存在異常改變:一些病例內括約肌緊張,直腸內空虛無大便,當拔出檢查的手指時,由于近端腸管內積存多量糞便,壓力較高,可排出惡臭氣體及大便。新生兒于盆腔入口處可觸及一痙攣環及內括約肌緊張,在>1歲兒童直腸前壁入盆腔處有一半周徑痙攣環。

47.小兒便秘疑似巨結腸需要做哪些檢查?

如果遇到臨床表現和查體高度懷疑巨結腸的小兒,目前常用的輔助檢查有放射學檢查、肛門直腸測壓、直腸粘膜乙酰膽堿酯酶組織化

學染色和病理活檢等,在臨床上這幾種檢測方法相互配合,彌補不足。檢查包括:(1)腹部立位片。(2)鋇灌腸X線檢查:鋇灌腸X線檢查是診斷篩查方法之一,典型病例能清晰顯示病變痙攣狹窄段、移行段、擴張段。(3)直腸測壓:主要是內括約肌松弛反射與肛管各部的壓力,準確性在兒童組高達96%以上,新生兒組也有60%~85%。 (4)直腸粘膜乙酰膽堿酯酶組織化學法:最突出的特征之一表現為在無神經節細胞腸管肌層存在無髓鞘樣神經纖維增多,這些異常的神經纖維屬于膽堿能神經,比正常情況量多,更為集中,并能伸展到黏膜下層和粘膜組織。(5)直腸壁組織學檢測:診斷可靠,主要觀察黏膜下及肌間神經叢中是否有神經節細胞與神經節細胞發育程度,在無神經節細胞癥病變腸段神經節細胞缺如是病理組織學診斷最重要標準。

48.牛奶不耐受與小兒便秘有關系嗎?

牛奶攝入與便秘的發生具有一定的相關性,但目前牛奶攝入與便秘關聯的機制尚不明確。有學者從過敏機制提出闡述,有反應的小兒更可能合并鼻炎、皮炎或支氣管痙攣以及超敏反應的征象(如抗牛奶抗原的特異性IgE抗體),有研究發現一些嬰兒和兒童在膳食中剔除牛奶后便秘會得到改善。

49.有些小兒便秘表現為“腹瀉”,臨床上如何甄別?

存在以下的情況可能會出現“腹瀉”的表現,但實際上是便秘:

(1)年長兒先天愚型偶見合并腸易激綜合征,可有便秘表現。這是一種以腸運動功能紊亂為主的疾病。患者結腸肌電慢波(3次/min)比正常人(6次/min)慢,故其結腸收縮頻率低于正常人。另外,其遠端結腸常出現周期性收縮加強,抑制糞便向前推進。(2)大便失禁:

大便失禁繼發于慢性便秘,伴有功能性巨結腸,并非由于器官缺陷或疾病所致,多見于4歲以上的小兒。臨床特點是由于不知不覺地排便,反復發生糞便弄臟內褲,糞便是稀軟的。患兒自己常不覺察糞便的臭味,周期性地自然排出大量糞便。肛查可發現直腸腔內充滿軟便,但更多見是干硬糞便。便秘一般很頑固。體檢或X線腹部平片均可發現積存的大量糞便。有些患兒僅表現為巨直腸而無巨結腸。(3)其他情況:只有便失禁而無便秘的患兒一般主要是心理障礙。有便失禁又有嚴重便秘的小兒多半由于肛裂引起排便疼痛、強制性排便訓練、懼怕上廁所或反應性地憋住大便等原因引起的。積存的糞便導致直腸擴張,直腸壁的感受器和恥骨直腸肌反射性地引起內括約肌舒張,繼而提肛肌也舒張,肛管變短,外括約肌開放,即發生了大便失禁。以情緒因素為主的便失禁患兒可能拒絕去廁所,反而緊緊并攏雙腿、企圖憋住大便。

50.中醫將小兒便秘分成幾個類型?各有什么特點?

中醫范疇內的小兒便秘主要為功能性便秘,中醫將小兒便秘分為實證和虛證進行論治。實證多由乳食積滯、燥熱內結和氣機郁滯所致,一般病程短,糞質多干燥堅硬,腹脹拒按。食積便秘一般伴有不思進食,或惡心嘔吐,或有口臭,手足心熱,小便黃少,舌質紅,苔黃厚,脈沉有力,指紋紫滯;燥熱便秘一般伴有面赤身熱,腹脹或痛,小便短赤,或口干口臭,或口舌生瘡,舌質紅,苔黃燥,脈滑實,指紋紫滯;氣滯便秘,常胸脅痞滿,腹脹噯氣,舌質紅,苔薄白,脈弦,指紋滯虛證多因氣血不足,腸失濡潤,傳導乏力,一般病程較長,病情頑固,大便雖不甚干硬,但多欲便不出或便出艱難,腹脹喜按。虛證包括氣虛便秘和血虛便秘,一般病程較長。氣虛便秘常伴神疲氣短,面白多汗,舌淡苔薄,脈虛弱,指紋淡紅;血虛便秘常伴有面色無華,唇甲色淡,舌質淡嫩,苔薄白,脈細弱,指紋淡。

第七部分 治療
51.小兒功能性便秘的治療原則是什么?

小兒功能性便秘是一種需要長期、規范治療的疾病,提倡教育和藥物治療同樣重要。對嬰幼兒來說,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可以及時改善功能性便秘癥狀,癥狀持續的時間越短,治療成功的可能性越高。如果臨床癥狀不是很嚴重,一般來說都可以通過調整生活習慣以及心理狀態來改善癥狀。例如運動少的人群可以更多的參加體育運動,改善胃腸功能;飲食結構中缺乏纖維及飲水少的習慣,可做出對應的改變。調整生活習慣后癥狀未能得到改善的患兒,可采取教育與藥物結合治療。有糞便嵌塞的患兒首先使用輕瀉劑藥物通便治療,后期軟化大便維持治療,有一些頑固性的便秘,或者梗阻型的便秘,可能需要手術解決。

52.小兒便秘為什么要盡早治療?

家長必須對小兒便秘有正確的認識,并爭取盡早治療。小兒會因為便秘劇痛而產生對大便的恐懼心理,因此又會故意壓制便意,盡量延遲排便,故便秘反而逐漸加重,導致惡性循環。通過有效的治療,可以防治或大大減輕這種不良后果,特別是防止對兒童的身心傷害。

53.小兒功能性便秘的治療需要多長時間?

兒童功能性便秘藥物治療過程分為解除糞便嵌塞及維持治療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治療時間約1周,除了口服容積性瀉劑或滲透性瀉劑,還可配合軟化劑或潤滑劑,例如開塞露、石蠟油,刺激結腸收縮并軟化糞便,以解除糞便嵌塞,減輕患兒對于排便的恐懼心理。在患兒解除糞便嵌塞后就進入第二階段維持治療,需注意所有的滲透性瀉劑在治療過程中都不應突然停用,而是有效維持治療后再逐漸減量,維持時間一般需2個月,且劑量及療程均強調個體化。停藥后仍需細致觀察,對于再次便秘的患兒要重新服用藥物。

54.有哪些非藥物療法可以治療小兒功能性便秘?

非藥物治療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合理飲食和排便習慣訓練。家庭教育主要包括告知患兒家長辨識克制排便行為并采取干預措施,如規律如廁、寫日記記錄排便情況、建立成功排便的獎勵制度等。合理飲食包括足量飲水,均衡膳食,鼓勵母乳喂養,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排便習慣訓練是指對兒童進行有規律的強化訓練,使其形成排便習慣,一般經過1周左右的訓練,大多能按要求定時排便。

55.如何調整小兒飲食結構?

需遵循飲食品種多樣化,營養均衡,進食高纖維素飲食,保證足量飲水,不挑食,不食用垃圾食品,少吃煎炸食物的原則。膳食纖維主要存在于谷、薯、豆類、蔬菜及水果中,其中谷物食品含膳食纖維

最多,如高粱米、玉米;蔬菜類為菠菜、韭菜、胡蘿卜、茄子、香菇等;水果類為棗、梨、桃、香蕉、柿子等;豆類為紅小豆及黃豆等。每天早上起床后適量飲用溫開水,可起到軟化腸道糞便的作用。平時也需鼓勵患兒多喝水,使腸道有足夠的水分軟化大便。飲水量根據年齡及體重而變化,并隨季節、溫度及運動量適度調節。便秘患兒強調足量飲水,除正常飲食應補充飲水量《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薦,2~5歲學齡前兒童每日水攝入總量(含飲水和湯、奶等)為1300~1600mL,其中飲水量為:2~5歲600~800mL。學齡期兒童中輕身體活動水平的6歲兒童每天飲水800mL,7~10歲兒童每天飲水1000mL;11~13歲男生每天飲水1300mL,女生每天飲水1100mL;14~17歲男生每天飲水1400mL,女生每天飲水1200mL。在天氣炎熱、大量運動、出汗較多時應適量增加飲水量。做到定時、少量多次飲水,不等口渴后再喝水,建議每個課間喝100~200mL水。

56.便秘的小兒如何訓練排便習慣?

排便習慣訓練為漸進性訓練,需依據兒童興趣、能力逐步訓練,一般在24個月后開始。準備便器,置于易使用的位置,便器高度應使雙膝高于臀部,雙足可著地以便用力。指導小兒學會排便用力方式,即Valsalva技巧:①囑患兒深吸氣,然后屏住呼吸;②向下用力,做呼氣動作但不呼氣,使胸部和腹部肌肉緊繃,增加腹內壓;③保持此姿勢一段時間,通常約10秒;④用力呼氣,恢復正常呼吸。排便習慣訓練時間可在餐后30~60分鐘進行,每次5~10分鐘較適宜,需避免排便時久蹲。排便習慣訓練過程可能會遭遇失敗,或出現后退現象,如強忍糞便不解,為訓練中正常現象,家長應理解并予心理支持,不必焦慮或對兒童施加壓力。

57.小兒功能性便秘的傳統藥物治療有哪些?

傳統藥物治療主要為緩瀉劑,口服緩瀉劑包括容積性瀉劑、滲透性瀉劑和刺激性瀉劑。容積性瀉劑以小麥纖維素顆粒較為常用,其約含80%的纖維素,其中≥90%為不可溶性纖維素,可吸附充足的水分,使糞便的體積和容量增大,降低糞便硬度,促進腸蠕動。常用劑量為1.75g/次,1~2次/天。同時服用期間應注意多飲水,增強療效。聚乙二醇和乳果糖為常用滲透性瀉劑。聚乙二醇是一種長鏈高分子聚合體,口服后可使便秘患兒腸道內液體量增多,糞便軟化易于排出,且不被結腸內細菌分解產氣,不易引起腹脹或胃腸脹氣。聚乙二醇可作為功能性便秘患兒的首選治療藥物,常用劑量為10g/次,1~2次/天。乳果糖是人工合成的雙糖,服用后以原形形式到達結腸,被腸道內鏈球菌和乳酸桿菌分解為醋酸、乳酸等有機酸,導致腸腔內滲透壓升高,水分增加,使糞便軟化,促進腸蠕動,緩解便秘癥狀。常用劑量為1~3mL/kg,每天1~2次。乳果糖適用于所有年齡段兒童,當臨床無法獲得聚乙二醇時,可將其作為首選藥物。常用的刺激性瀉劑有二苯甲烷(如比沙可啶)和蒽醌(如番瀉葉),因其易并發較多的不良反應,僅限短時間內使用。

58.可以長期使用開塞露、乳果糖治療小兒便秘嗎?

開塞露為外用劑型,成份為甘油和水的混合物,從肛門注入,可起到潤滑大便的作用,目前尚無明顯的不良事件報道,但因其為侵入性療法,可能造成兒童不適感而引起兒童的抗拒。

乳果糖為口服劑,服用后在腸道內被細菌轉化為有機酸,使腸道內滲透壓升高,水和電解質被保留在腸道,從而軟化大便。劑量過大可能造成腹痛、腹脹、厭食、惡心、腹瀉及電解質紊亂等不良反應。

上述常用通便藥雖然都可快速起效,但長期應用可能導致腸道環境改變,出現腹脹、厭食、腹瀉、電解質紊亂等不良反應,一般不建議使用超過3個月以上,且因其并不能改變便秘的根本原因,停用后可能反復甚至加重,臨床也有運用此類通便藥物仍然無效的功能性便秘病例。

59.益生菌在小兒功能性便秘的治療中有哪些作用?

功能性便秘患兒的腸道菌群中脆弱擬桿菌、卵形擬桿菌、長雙歧桿菌、副擬桿菌屬豐度較高,芬氏別樣桿菌豐度較低,腸道菌群失調可通過影響腸道活性物質和腸道微環境進一步影響腸功能。口服益生菌可作為功能性便秘的輔助治療,發揮增加大便頻次、改善大便性狀、減少腹痛和排便失禁發作次數等作用。媽咪愛(枯草桿菌二聯活菌顆粒)、培菲康(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最為常用。

60.小兒便秘口服乳果糖效果不好怎么辦?

乳果糖在兒童功能性便秘的治療中十分常見。乳果糖在腸道內可以被細菌分解代謝,口服后雖然糞便濕潤了,但其療效可由于結腸菌群的降解增加,隨著時間逐漸消失,因此,如果患兒未在2天內排泄大便,糞便可在腸道內再次變得干結。有研究表明,乳果糖長期使用耐受性良好,若口服效果不佳,可進一步加大乳果糖使用劑量;或在醫生的指導下更換為不能被細菌代謝的聚乙二醇,發揮持續的軟化大便作用,也可采用中醫藥治療。

61.常用治療小兒便秘藥物會產生依賴嗎?

兒童便秘西藥治療常使用聚乙二醇和乳果糖,兩種藥物的作用原理都是增加糞便里的水分,讓大便更松軟,并不是通過影響神經肌肉來促進排便,所以不會有依賴性,兩者的長期使用耐受性良好。而便秘是一種比較容易復發的疾病,停藥后相對更容易出現,所以容易造成需要依賴吃藥才能改善癥狀的錯誤認識。而對于肛塞制劑如開塞露,只能臨時使用。開塞露是一種刺激性藥物,是通過刺激腸壁引起排便反射來幫助排便。若經常使用,隨著使用次數的增加,直腸被刺激的次數越多,局部直腸的敏感性就會降低,而造成依賴。

62.小兒難治性便秘如何治療?

對于常規治療失敗或反復復發的難治性便秘患兒,首先應到醫院就診,詳細配合病史采集,查體及輔助檢查評估疾病。治療手段主要

包括生物反饋治療、電刺激療法、糞菌移植、手術療法。生物反饋治療對于出口梗阻型功能性便秘有確切療效,療程可為每周2次,每次30分鐘,持續1個月,并配合在家脫機訓練。如癥狀未完全改善,建議每3個月加強治療。電刺激療法分為骶神經刺激和體表電刺激,而后者又可分為電針刺激與經皮電神經刺激療法,可使患兒癥狀和生活質量有顯著改善。糞菌移植是將健康人糞便中的功能菌群通過鼻胃管、鼻腸管、腸鏡、灌腸或口服膠囊等多種方式移植到患者腸道內,重建腸道菌群多樣性,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

63.什么情況下小兒便秘需要手術治療?

對于器質性便秘如先天性巨結腸、先天性肛門直腸畸形等,及嚴重的非藥物和藥物治療均無效的難治性功能性便秘,可采取手術治療。主要的外科治療方式包括肛門括約肌肉毒素注射、肛門擴張術、肛門內括約肌切除術、順行灌腸、結腸造口術和結腸切除術。手術治療的目的在于減輕結直腸負擔,逐步恢復腸道功能。此外,如果孩子因頑固性便秘而出現肛裂、痔瘡等情況,也需要及時去醫院治療,避免盲目在家處理。

64.中醫治療小兒便秘有哪些優勢?

中醫治療小兒便秘歷史悠久,《黃帝內經》中便提出“太陰之

厥,則腹滿?脹,后不利”“熱氣留于小腸,腸中痛,癉熱焦竭,則堅干不得出,故痛而閉不通矣”,指出便秘與脾胃、小腸等臟腑有關。

《醫學啟源》中提到“凡治臟腑之秘,不可一例治療,有虛秘,有實秘”。小兒臟氣清靈、隨撥隨應。小兒便秘需辨虛實:實證,一般病程短,多由乳食積滯、燥熱內結和氣機郁滯所致;虛證,一般病程較長,多因氣血不足,腸失濡潤,傳導乏力而致。中醫藥調節可調整臟腑功能,改善偏頗體質,起到治療及減少疾病發生的作用,且安全有效,沒有依賴性。除了辨證口服中藥外,還可使用多種外治療法,如小兒推拿、穴位貼敷、耳穴壓丸、針灸等。

65.小兒食積便秘如何辨證施治?

食積便秘屬于實秘,常有傷食或傷乳史,便秘同時兼見脘腹脹痛,納呆口臭,手足心熱。根據食積病因與便秘病機,小兒食積便秘的治法為消積導滯通便。常用方劑為出自《內外傷辨惑論》的枳實導滯丸,常用藥物為枳實、焦神曲、大黃、黃連、黃芩、茯苓、白術、焦山楂。

66.小兒燥熱便秘如何辨證施治?

燥熱便秘屬于實秘,常見表現為大便干結,面赤口臭,身熱煩躁,小便短赤。根據燥熱病因與便秘病機,小兒燥熱便秘的治法為清熱潤腸通便。常用方劑為出自《傷寒論》的麻子仁丸,常用藥物為麻仁、大黃、厚樸、枳實、杏仁、芍藥、郁李仁、瓜蔞仁。

67.小兒氣滯便秘如何辨證施治?

氣滯便秘屬于實秘,常見表現為欲便不得,胸脅脹滿,腹脹疼痛,噯氣頻作。根據氣滯病因與便秘病機,小兒氣滯便秘的治法為理氣導滯通便。常用方劑為出自《證治準繩》的六磨湯,常用藥物為木香、沉香、烏藥、大黃、檳榔、枳實。

68.小兒氣虛便秘如何辨證施治?

氣虛便秘屬于虛秘,常見表現為時有便意,大便不干,努力排便仍然難下,神疲乏力。根據氣虛病因與便秘病機,小兒氣虛便秘的治法為益氣潤腸通便。常用方劑為出自《金匱翼》的黃芪湯,常用藥物為黃芪、火麻仁、陳皮、白蜜。

69.小兒血虛便秘如何辨證施治?

血虛便秘屬于虛秘,常見表現為大便干結,艱澀難下,面白無華,唇甲色淡。根據血虛病因與便秘病機,小兒血虛便秘的治法為養血潤腸通便。常用方劑為出自《沈氏尊生方》的潤腸丸,常用藥物為生地黃、當歸、火麻仁、桃仁、枳殼。

70.治療小兒便秘的外治法有哪些?

(1)貼敷療法穴位貼敷通過藥物透皮吸收,刺激穴位發揮作用。可用大黃研細末,取藥末10g,加酒調糊,敷臍紗布覆蓋,膠布固定于神闕穴。對于燥熱便秘尤為有效。

(2)體針治療常用主穴:大腸俞、天樞、支溝等。配穴:合谷、曲池,用于燥熱便秘;中脘、行間,用于氣滯便秘;脾俞、胃俞,用于氣虛便秘;四縫穴,用于食積便秘。1日1次,毫針刺,氣虛便秘針后加灸法。

(3)耳穴壓丸使用王不留行籽對耳部相應的穴位及陽性反應點進行貼壓,常用選穴為大腸、便秘點。貼壓耳穴后輕輕按壓,每天3~5次,每周換貼2~3次。

(4)推拿療法具體見第72條。

71.如何應用小兒推拿治療便秘?

小兒推拿治療便秘安全有效,實證及虛證均適用。實證以驅邪為主,常用清熱通導、疏肝理氣、消積導滯之法;虛證以扶正為先,多用健脾益氣、滋陰養血、潤腸通便、溫陽益腎等法。

(1)實證 常見選穴及手法為清大腸,退六腑,推下七節骨、順時針摩腹。食積證加清胃經,揉板門;燥熱證加清天河水,揉膊陽池。氣滯證加推肝經,揉膊陽池,推四橫紋,推肺經。

(2)虛證 常見選穴及手法為推下七節骨,補脾經,補腎經,推上三關,點揉足三里。氣虛證加揉中脘、脾俞、腎俞,摩腹;血虛證加推四橫紋。

72.如何運用中西醫結合療法治療小兒便秘?

功能性便秘是兒童時期的常見疾病,不同患兒的便秘情況千差萬

別,需靈活變通,進行個體化治療。就治療方案而言,中醫、西醫認識較為統一,均以規律生活習慣、健康飲食結構、足量戶外運動作為治療前提。西醫將便秘分為兩個階段進行治療,先解除糞便嵌塞后進行維持治療、逐漸減少藥量。中醫治療小兒便秘,采用辨證論治的方法,口服、外治皆可獲得很好的療效。在解除便秘癥狀的基礎上,注重調整臟腑功能,改善偏頗體質,減少便秘的發作。尤其對于難治性便秘及便秘反復發作者,可中西醫結合治療,雙管齊下。同時也出現一些新型治療手段,如將現代科技手段經皮電刺激與傳統醫學針刺相互嫁接,利用經皮刺激儀作用于穴位,以獲取較好的療效。

第八部分 預后
73.小兒便秘會遺傳嗎?

目前為止,暫無明確的證據支持功能性便秘與基因等遺傳因素有關,但是有便秘家族史的人較無家族史的個體發生的便秘可能性明顯升高,這可能與生活環境、飲食結構,腸道菌群組成相似有關。

74.小兒功能性便秘的預后如何?

小兒功能性便秘的預后良好,多數患兒可以痊愈,早期發現本病并給予治療,對預后有積極影響。有效解除便秘后,規律飲食調攝、戶外運動、定時排便,可以使患兒建立正常的生理排便機制,減少發病。

75.小兒長期便秘有什么不良后果呢?

長期便秘,會影響孩子的健康。直腸肛門黏膜被干硬的大便劃傷,造成局部的慢性炎癥,進一步影響其功能;還可導致肛裂或痔瘡。此外,每天的恐懼心理刺激也會造成不可估量的精神心理壓力。糞便久積于腸道,再次發酵,產生大量有毒物質,而兒童的腸道腸壁薄,通透性高,屏障功能差,致病菌、腸內毒素、消化不全產物等更容易進入體內,造成感染、細胞毒性作用,影響正常代謝和生長發育。另有研究表明,便秘也會造成兒童抑郁、焦慮等心理性問題,而這些心理問題反過來又會加重便秘癥狀。如不能及時排出體外,就可能對神經

系統產生不良影響,宿便可引發嗜睡、口臭、口舌干燥、頭痛、腹脹,甚至影響孩子智力發育,生活中往往精力不集中,缺乏耐性,貪睡喜哭,對外界變化反應遲鈍,不愛說話,不愛交朋友,對外界事物淡漠。

第九部分 調攝
76.便秘患兒日常生活如何調護?

(1)合理喂養,科學添加輔食。適當攝入粗糧蔬菜,攝入充足水分,避免過食辛辣、煎炸等食物,不可過食寒涼生冷之物,可嘗試空腹喝蜂蜜水,適量進食酸奶等。

(2)鼓勵按時排便,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建議在晨起或餐后2h內嘗試排便,排便時需集中注意力,避免外界因素干擾。

(3)避免久坐少動,鼓勵患兒參加體育活動。

(4)順時針按摩腹部,按摩時間選擇在患兒餐后30分鐘,排空小便,平躺。

(5)可添加適當心理疏導,緩解孩子緊張情緒。

77.嬰兒期如何通過調整飲食預防功能性便秘?

17%~40%的兒童功能性便秘起病于嬰兒期。對于母乳喂養的孩子:母乳充足的情況下,母親應注意飲食均衡,適當增加蔬菜、水果、雜糧和湯水等,減少進食油膩和高蛋白食物。對于配方奶喂養的孩子:由于配方奶中蛋白質、脂肪、鈣較多,而碳水化合物相對較少,此時若發生便秘,可適當減少奶量,增加奶粉含糖量,或在兩頓奶間喂水,并適當增加果汁或菜汁,以刺激腸蠕動。家長應堅持按照說明書沖調奶粉,不宜自己隨意沖調,導致奶粉過稀過稠。對于剛添加輔食的孩子,便秘有可能是食物過敏的一種表現,需要家長仔細觀察,必要時暫停食物以便觀察是否為食物過敏。

主編
王俊宏
主任醫師,教授兒科主任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
中華中醫藥學會兒科專委會常務委員
副主編
趙騫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
劉玉清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
編委

劉玲佳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

霍婧偉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

樊燕萍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

林美嬌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

劉應科北京市和平里醫院

評審專家組
終審專家

熊磊云南中醫藥大學

第一輪評審專家

熊磊云南中醫藥大學

閆慧敏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

吳力群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

許華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張葆青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第三輪評審專家(按姓氏筆畫排序)

楊燕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

薛征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市中醫院

趙霞江蘇省中醫院

李新民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秦艷虹山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吳力群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

中華中醫藥學會兒科分會終審專家

熊磊云南中醫藥大學

吳力群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

趙霞江蘇省中醫醫院

張葆青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明溪云南省中醫醫院

中醫藥科普標準知識庫是中華中醫藥學會組織建設的權威、專業、惠民、多元的中醫藥科普公益平臺,旨在發揮學會專家資源優勢,構建科學、規范、標準的中醫藥科普知識內容,促進中醫藥健康科普與文化傳播,提高公眾對中醫藥的獲得感,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聯系我們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櫻花園東街甲4號
電話:010-64274797
郵箱:kxpjb211@163.om
Copyright?2007-2021京ICP備17069760號-1京公網安備110105001699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雷山县| 商都县| 禹州市| 玉林市| 昭通市| 安陆市| 湄潭县| 井研县| 铁力市| 涟水县| 佳木斯市| 冀州市| 正安县| 宜君县| 上饶市| 尼勒克县| 海林市| 靖州| 青川县| 茂名市| 池州市| 东明县| 历史| 栖霞市| 木里| 秦皇岛市| 宝丰县| 勐海县| 梁河县| 东城区| 嘉义县| 平湖市| 长武县| 华阴市| 鄢陵县| 宣恩县| 绥阳县| 铅山县| 娱乐| 朔州市| 平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