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青在线视频播放,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视频不卡,高清性欧美,日韩大片免费在线观看,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亚洲精品国产专区91在线,在线成人a毛片免费播放

目錄
附睪炎
分類:中醫類 - 男科
瀏覽量:124
前言
附睪炎是附睪的炎癥,大多數附睪炎是細菌侵入附睪而引起的,臨床以附睪腫大、陰囊疼痛并沿精索向腹股溝放射為特征,可伴精索增粗,急性附睪炎為突發陰囊內腫痛,疼痛劇烈,附睪局部迅速腫大,伴寒戰、發熱等全身癥狀,部分患者可有尿頻、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癥狀,可伴發急性睪丸炎,中醫合稱為急性子癰。本病多見于20~40歲中青年,若不能及時得到治療,可轉為慢性子癰,或慢性反復急性發作,或導致附睪與睪丸缺血壞死及纖維化,影響生育能力,雙側病變則有可能導致不育。急性附睪炎是可治愈的疾病,為了使基層醫生及患者更好地、全面地認識附睪炎,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中華中醫藥學會組織并搭建學術平臺,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廈門醫院權威專家用簡潔、通俗的語言對附睪炎的病因、診斷、中西醫治療、預防調護等患者關心的問題進行解答。 希望通過醫患的共同努力,避免急性附睪炎轉為慢性附睪炎,避免影響生育,為構建和諧社會、家庭幸福,為改善我國的低生育狀況做出貢獻!
第一部分 概念
1.附睪是什么?

附睪是睪丸產生的精子貯存、成熟的部位,位于睪丸的后外側,其上端膨大,下端細小如囊錐狀,分頭、體、尾三部。附睪頭部主要由睪丸輸出小管盤曲組成,體部和尾部由附睪管盤曲組成。精子在附睪內停留8~17天,經歷一系列成熟變化后獲得運動能力,達到功能上的成熟。此外,附睪還是輸精管道的重要組成部分,睪丸產生的精子首先貯存于附睪中,在附睪液的“催化”下獲能并發育成熟,通過附睪管的自發性、節律性的收縮,附睪分泌液的推動,精子自身的運動,被運送到輸精管,再通過射精管、尿道排出體外。

2.什么是附睪炎?

附睪炎是由于細菌、衣原體、支原體等病原微生物侵入附睪而引起的炎癥,為陰囊內最常見的感染性疾病。臨床以附睪腫大、陰囊疼痛并沿精索向腹股溝放射為特征,可伴精索增粗。臨床分為急性附睪炎和慢性附睪炎兩類。本病多見于20~40歲中青年,兒童少見。常繼發于后尿道炎、前列腺炎、精囊炎,容易伴發睪丸炎。中醫將附睪炎、睪丸炎皆歸屬于“子癰”或“子痛”的范疇。

3.中醫如何認識附睪炎?

附睪炎屬于中醫“子癰”或“子痛”的范疇。中醫認為,外感寒濕或濕熱之邪,蘊結肝經,絡脈瘀阻;肝郁氣滯,氣郁化熱,郁結肝經;或器械損傷,瘀血內阻,復感邪毒,氣血瘀阻,蘊結肝經,發為子癰。與肝、腎二經密切相關,附睪與睪丸統稱為腎子,《靈樞·經筋》曰:“足少陰之筋……并太陰之筋而上循陰股,結于陰器。” 又曰:“足厥陰之筋……上循陰股,結于陰器,絡諸筋。”《靈樞·經脈》曰:“肝足厥陰之脈……循股陰入毛中,過陰器,抵小腹……其支者,復從肝別貫膈,上注于肺”,“足厥陰之別,名曰蠡溝……其別者,循脛上睪,結于莖”,故有“腎主陰器”“肝司陰器,主疏泄”之說。

第二部分 流行病學
4.附睪炎的發病率如何?

附睪炎的患病率明顯高于睪丸炎,單純的睪丸炎較少見。有調查顯示,58%的附睪炎患者合并睪丸炎。對于急性附睪睪丸炎,普通人群中的發病率在國內尚未見統計數據。美國一項調查發現,每年接近60萬人患附睪睪丸炎,其中大部分病人年齡在18~35歲之間。調查還發現附睪睪丸炎約占泌尿外科門診男性患者的1%,其中20%為急性附睪睪丸炎。長期留置導尿管的病人急性附睪睪丸炎的發生率約為21%~33%,前列腺手術后急性附睪睪丸炎的發生率約為6%~13%,輸精管結扎術后急性附睪炎的發生率為0.4%~6.1%。急性附睪睪丸炎絕大多數為單側,左右兩側發病機會均等,雙側者少見,僅占4%。

5.附睪炎的致病微生物主要有哪些?

由于附睪液取材困難,對附睪炎進行病原學診斷只能通過精液、前列腺液、尿液等標本進行檢查,主要的致病微生物為埃希氏大腸桿菌、變形桿菌、葡萄球菌、腸球菌、銅綠假單胞菌及淋球菌、衣原體等。年齡在35歲以下的性活躍中青年男性,最常見的致病微生物是導致尿道炎的細菌,即淋球菌和沙眼衣原體,而兒童和老年患者,最常見的致病微生物是埃希氏大腸桿菌。肛交的同性戀男性,最主要的致病微生物是埃希氏大腸桿菌和流感嗜血桿菌。與睪丸炎一樣,病毒、真菌和寄生蟲等微生物都可能誘發附睪炎。

6.哪些人容易患附睪炎?

(1)尿路感染者:尿道炎、前列腺炎、精囊炎及尿道器械操作或長期留置導尿管后,病原微生物可經輸精管或淋巴途徑逆行至附睪引起附睪炎。(2)附睪外傷、陰囊手術者:陰囊外傷后致附睪血腫也可引起急性附睪炎。(3)性傳播疾病患者、性伴侶人數較多者:近年來由性傳播疾病引起的附睪炎尤其是淋球菌附睪炎發病率逐年升高。(4)胺碘酮服用過量者:由于服用抗心律失常藥胺碘酮過量而引起胺碘酮性附睪炎,該附睪炎的發病率與服藥的劑量有關,大劑量時發病率可高達11%。(5)泌尿生殖道梗阻者:如先天性梗阻或輸精管結扎術后瘢痕形成患者相較于正常人罹患附睪炎癥的風險更大,在35歲以上感染大腸埃希菌的男性中,通常是由尿路梗阻引發的附睪炎。(6)新生兒伴有尿道狹窄者:可導致急性附睪炎的反復發生。本病多見于青春期之后,如發生于小兒,則多伴有尿路異常,如包莖、后尿道瓣膜、輸精管有異位輸尿管開口、尿道狹窄、肛門閉鎖的結腸前列腺尿道瘺等,而這種尿路解剖結構的異常常可發生尿液逆流進入射精管及輸精管,導致反復發作的附睪炎。(7)急性附睪炎患者病情遷延不愈也可轉化為慢性附睪炎。(8)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睪丸炎,累及附睪時,則可并發附睪炎。

7.附睪炎的高發年齡大概是多少歲?

附睪炎多發于20~40歲男性,兒童比較少見,具體來說:急性附睪炎從嬰、幼兒到老年人均可發病,但多見于青壯年男性發病,大部分發病患者的年齡在30歲左右,中、老年男性發病率相對較低,而且多是由經尿道的器械操作及留置導尿所引起;慢性附睪炎則多見于處在性活躍期的中青年男性。

8.附睪炎的感染途徑有哪些?

(1)輸精管道逆行感染:是主要的感染途徑。膀胱炎、前列腺炎、精囊炎、尿道炎等患者,以及尿道內器械操作及長期留置導尿管等患者,其致病微生物經輸精管逆行進入附睪導致感染;前列腺切除術后裸露的前列腺窩感染也可波及附睪。

(2)淋巴蔓延:有研究發現輸精管存在一個完善的抗細菌逆流機制,前列腺摘除術后結扎雙側輸精管并不能完全預防附睪睪丸炎的發生,故泌尿生殖系統其他部位的感染經淋巴途徑引起附睪炎的情況也較常見。

(3)血行感染:扁桃體炎、牙周炎或其他部位的感染,細菌可經血流進入附睪引起附睪炎,但此途徑較少見。

9.附睪炎有什么危害?會影響生育嗎?

附睪是男性陰囊內一個細長、扁平的器官,處于精索下端與睪丸挨在一起,尾部連接輸精管。當致病微生物打破保護屏障侵襲附睪,則會引起附睪炎。通常情況下,發病者先感染泌尿系統疾病如尿道炎、前列腺炎等,致病微生物經輸精管進入附睪內部,繼而誘發炎癥,如形成膿腫,可有波動感,膿腫亦可自行破潰形成瘺管,亦可繼發睪丸鞘膜積液,或導致局部疼痛、附睪結節。需要引起注意的是,附睪介于睪丸和輸精管之間,與睪丸、輸精管相通,急性附睪炎可伴發急性睪丸炎,中醫合稱為急性子癰,若不能及時得到治療,可轉為慢性子癰,或慢性反復急性發作,這意味著附睪炎或可導致附睪與睪丸缺血壞死及纖維化,附睪管腔閉塞,并可累及輸精管,導致輸精管炎癥、梗阻,從而影響患者的排精,雙側病變則有可能導致不育,若破壞血-睪屏障和生精上皮,則會影響睪丸生精功能,從而影響生育能力,嚴重者可能導致男性不育,故應引起重視。

第三部分 分類
10.附睪炎的種類有哪些?

按其發病特點分類:(1)急性附睪炎:常于劇烈運動或性交后發生,或有下尿路手術、器械操作及留置導尿史,突發陰囊內腫痛,疼痛劇烈,立位時加重,可放射至腹股溝、下腹部甚至腰部,附睪局部迅速腫大,伴寒戰、發熱等全身癥狀,部分患者可伴有尿頻、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癥狀;(2)慢性附睪炎:有慢性前列腺炎、精囊炎或急性附睪炎的病史,陰囊內疼痛、墜脹不適,疼痛可放射至下腹部及股部,有時可急性發作。

按其感染性質的不同分類:(1)非特異性感染:一般細菌感染;(2)特異性感染:特異性感染根據致病微生物的不同可分為淋球菌性附睪炎、結核性附睪炎等。

11.什么是淋菌性附睪炎?

是淋病雙球菌經尿道從輸精管逆行進入附睪造成感染的疾病,臨床表現陰囊根部的紅腫、疼痛、發熱等,可觸摸到腫大的附睪,存在觸痛以及擠壓痛,尿道分泌物或尿液細菌培養陽性。患者多有不潔性交史,治療時應與性伴侶同時用藥。

12.什么是結核性附睪炎?

又稱附睪結核,是由原發感染灶經血行傳播或泌尿生殖道結核逆行感染所致,致病菌為結核桿菌,出現無痛性或疼痛性陰囊腫脹,伴或不伴全身性結核中毒癥狀,急性發作時陰囊局部紅腫、疼痛。一般病程發展緩慢,附睪逐漸增大,多無明顯疼痛,腫大的附睪可與陰囊形成寒性膿腫,膿腫易破潰后形成竇道,伴有粘液或干酪樣壞死物質流出,同側輸精管增粗呈串珠狀。PPD試驗和結核抗體試驗陽性。部分患者起病急驟、高熱、疼痛、陰囊迅速增大,類似急性附睪炎癥狀。

第四部分 病因
13.急性附睪炎常見的病因有哪些?

(1)生殖道感染:附睪炎是泌尿外科、男科的常見病,可由大腸埃希菌、變形桿菌、葡萄球菌、鏈球菌、腸球菌、綠膿桿菌、淋球菌、支原體、衣原體等致病微生物經輸精管逆行進入附睪造成的。

(2)損傷因素:陰囊及其內容物受到外傷引起的滲出及血腫,可能會造成附睪的炎癥。

(3)手術因素:如精索靜脈曲張高位結扎術后因手術加重附睪循環障礙,出現缺血、缺氧,代償血管尚未重建,從而導致暫時性炎癥形成。或手術后附睪組織缺血、缺氧和淋巴回流不暢后,局部抵抗力下降,引起周圍隱性的感染灶通過輸精管逆行感染而致附睪炎。

(4)化學性因素:由于泌尿系統解剖結構異常,如包莖、后尿道瓣膜、輸精管有異位輸尿管開口、尿道狹窄、肛門閉鎖的結腸前列腺尿道瘺等,排尿時壓力或用力排尿時,無菌尿反流進輸精管,亦能導致化學性附睪炎。

14.慢性附睪炎常見的病因有哪些?

慢性附睪炎的病因較為復雜,主要分為感染性、非感染性、醫源性和特發性等,感染性病因包括尿源性致病微生物、性傳播疾病(如沙眼衣原體、淋病奈瑟雙球菌等)、病毒(如柯薩奇病毒、EB 病毒、HIV、寨卡病毒等)、真菌(如白假絲酵母菌、組織胞漿菌)、寄生蟲(如陰道毛滴蟲);非感染性病因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白塞綜合征)、生殖道受損、解剖結構異常、代謝性疾病(如肥胖癥、代謝綜合征等)、不良生活方式(如酒精依賴、過度訓練和運動等);醫源性病因包括手術干預(如輸精管結扎術)、藥物(如胺碘酮)等;特發性病因,其原因不明。

部分患者是在急性期誤治失治而轉為慢性附睪炎,或由較輕感染逐漸演變而來,但多數患者并無急性發作史,常為慢性前列腺炎、精囊炎的并發癥。

15.中醫認為附睪炎的病因有哪些?

(1)感受寒濕:久處寒濕之地,或冒雨涉水;或過食寒涼之品,感受寒濕之邪;(2)濕熱下注:久處濕熱之地,感受濕熱邪氣;或飲食不節,恣食肥甘辛辣炙煿之品,濕熱內生;(3)情志不暢:長期憂思恚怒,情志不暢,肝氣郁結,氣郁化熱,郁結肝經;或外感風熱之邪,侵犯肝經,致疏泄失常,熱郁絡阻;(4)跌仆損傷:因跌仆外傷或器械損傷,睪丸血絡受損,血瘀氣滯,絡脈空虛,復感邪毒。

16.急性附睪炎是由濕熱引起的嗎?

急性子癰為邪郁肝經,熱壅血脈,肉腐成膿,多為實證、熱證,濕熱為其主要致病因素,多緣于平素嗜食醇酒辛辣厚味,久則蘊濕生熱,下注肝經,肝失疏泄,濕熱蘊結,發為子癰。

第五部分 發病機制
17.急性附睪炎的發病機制是什么?

急性附睪炎多由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包括細菌、支原體、衣原體、病毒等,其中以嗜泌尿生殖道的大腸埃希菌最為常見,多見于35歲以上人群,其他的還有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鏈球菌等,若近期有接受過器械檢查或留置導尿管的患者易受細菌感染,而35歲以下的性活躍人群,則以淋病奈瑟雙球菌和沙眼衣原體為重要病原體。急性感染性附睪炎可發生于一側或雙側,常始發于附睪尾部,之后炎癥經間質浸潤而蔓延至附睪體部及頭部。當細菌等病原微生物侵入后,炎癥的附睪管上皮出現水腫,血管充血擴張,滲出增加,血管周圍有大量白細胞浸潤,間質病變較為明顯,附睪管腔內出現膿性分泌物,若炎癥經間質浸潤而蔓延至附睪體部及頭部,可形成微小膿腫,附睪管腔內可見大量免疫細胞浸潤及精子吞噬現象。若附睪的上皮細胞壞死,晚期瘢痕組織形成,可使附睪管腔閉塞,故雙側附睪炎時常造成雙側附睪梗阻而導致不育。附睪旁鞘膜亦分泌較多液體或膿液,精索亦隨之增粗。附睪炎也可能累及睪丸,導致免疫細胞在睪丸內大量浸潤,可破壞血-睪屏障和生精上皮,從而影響睪丸功能,嚴重者可能導致男性不育。

18.慢性附睪炎的發病機制是什么?

慢性附睪炎的病因較為復雜,主要分為感染性、非感染性、醫源性和特發性等。其主要的發病機制是由于病原微生物、致炎因子、理化因素等引起血-附睪屏障甚或血-睪屏障的破壞,病原體抗原、精子抗原及炎性分泌物釋放,以致附睪睪丸間質區域大量免疫細胞浸潤。同時,免疫細胞所釋放的腫瘤壞死因子(TNF-α) 、白介素IL-6和 IL-17等致炎細胞因子可進一步破壞附睪上皮和睪丸生精微環境,導致大量精子凋亡并釋放精子抗原,從而引起慢性持續性的組織學炎癥和自身免疫反應。慢性附睪炎還可導致瘢痕性硬化,膿性病灶殘留,炎癥易以復發。慢性附睪組織的炎癥常可引起附睪局部的纖維性增生,可導致附睪管纖維化,引起附睪管道阻塞。

19.附睪炎的中醫病機是什么?

由于外感寒濕或濕熱之邪,或情志不暢,或跌仆損傷,使機體陰陽失調,臟腑功能紊亂,氣血失常,邪毒下注肝經,蘊結于附睪,氣滯血瘀,而致子癰(附睪炎)。急性附睪炎以邪盛正不衰的實熱證候為主,慢性附睪炎以正虛邪戀、本虛標實的證候為主。若急性子癰失治誤治,日久不愈,導致氣血不足,則可轉為慢性子癰;慢性子癰者若復感濕熱之邪也可出現急性發作。慢性子癰遷延不愈,氣滯血瘀,精道不通,或子癰后期,陰津被灼,腎陰虧虛,睪丸失于涵養則易萎縮,可致不育。其中醫核心病機是邪蘊腎子,氣滯血瘀。

20.附睪炎后期為什么會有硬結?

(1)急性附睪炎:急性炎癥從尾部經間質浸潤而蔓延到附睪體部及頭部,形成微小膿腫,累及附睪全部,附睪旁鞘膜也分泌多量液體或膿液,精索也隨之增厚。睪丸也可出現腫脹與充血。鏡下觀察見附睪組織充血水腫,有大量白細胞、漿細胞和淋巴細胞的浸潤以及膿腫形成,附睪的上皮細胞有壞死,晚期瘢痕組織形成,形成硬結。

(2)慢性附睪炎:病變多局限在尾部,有炎性結節出現,可發生纖維樣變,局部變硬,顯微鏡下可見附睪組織內瘢痕形成,附睪小管閉塞,有一定量的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

第六部分 診斷與鑒別診斷
21.急性附睪炎的臨床診斷依據有哪些?

(1)癥狀:發病急,為突發性陰囊內腫痛,甚至疼痛劇烈,立位時加重,可放射至同側腹股溝、下腹部甚至腰部,附睪局部迅速腫大,可伴寒戰、發熱等全身癥狀,部分患者可伴有尿頻、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癥狀,有些或可伴有排尿困難、疲乏、血尿、惡心、嘔吐等癥狀,常于劇烈運動或性交后發生。多為單側,但有時也可為雙側,特別是病毒感染時。

(2)體征:查體可見患側甚至整個陰囊皮膚紅腫、附睪甚至睪丸腫大,觸診局部皮溫升高,壓痛明顯,早期可僅表現為附睪尾部敏感,腹股溝區或下腹部可有壓痛,可伴有反應性睪丸鞘膜積液。由于腫脹明顯,睪丸附睪可能界限不清,精索、輸精管增粗變硬,如形成附睪甚至睪丸膿腫,則可出現波動感,也可自行破潰。或可伴有尿道分泌物。

(3)病史:了解有無行尿道擴張、尿道鏡檢查等尿道內器械操作史,或有無下尿路手術或留置導尿管史。

(4)輔助檢查:彩色多普勒超聲(CDFI)檢查是診斷急性附睪炎的主要手段,可評估睪丸和附睪的血供,有助于鑒別附睪睪丸炎和睪丸扭轉。可探及附睪腫大的范圍、血流量增加情況,以及可能存在的反應性鞘膜積液、膿腫等情況。雖然CDFI對附睪炎的診斷具有較高的敏感性,但當其檢測無陽性發現時,并不能完全排除急性附睪炎的可能。磁共振(MRI)可對睪丸外病變或占位性病變進行評估,在超聲無法明確診斷時可選用。

(5)實驗室檢查:血常規顯示白細胞明顯升高,核左移。C反應蛋白、紅細胞沉降率、降鈣素原等全身炎癥指標亦常升高。尿常規和中段尿培養可能出現異常,應將尿常規和中段尿培養加藥敏作為常規檢查。膿毒血癥患者除常規檢查外,還應查血培養加藥敏。必要時可通過尿液或尿道拭子檢查是否存在支原體、衣原體和淋病奈瑟雙球菌等病原體感染。

22.慢性附睪炎的臨床診斷依據有哪些?

(1)癥狀:可發生于單側或雙側,其臨床癥狀變異較大,可表現為陰囊內疼痛或墜脹或局部不適,輕者癥狀輕微,常表現為間歇性不適,重者疼痛劇烈,常為持續性疼痛,疼痛可放射至下腹部及同側大腿內側,有時可反復急性發作,可伴有附睪結節。

(2)體征:查體或可觸及患側附睪結節、腫塊或變硬,多局限于附睪尾部,附睪體積偏大,可伴輕中度壓痛,或可觸及患側輸精管迂曲、增粗等。若累及睪丸,則患側睪丸質地偏硬,可伴有觸痛。隨著病程延長,患側附睪可腫大或萎縮。結核性附睪炎除附睪可觸及硬結外,輸精管可觸及串珠樣改變,可伴陰囊皮膚增厚、陰囊竇道形成。

(3)病史:了解患者有無急性附睪炎、慢性前列腺炎、精囊炎等病史,有些患者可無明顯急性附睪炎病史;有無前列腺手術、輸精管結扎等手術史,有無結石、尿路感染等其他泌尿系統病史,有無性病史,以及避孕措施等性生活史、配偶情況、生育史等相關健康情況。

(4)輔助檢查:彩色多普勒超聲在慢性附睪炎的診斷與鑒別診斷中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必要時可行MRI檢查。

(5)實驗室檢查:尿常規和中段尿培養應作為常規檢查,必要時可行精液白細胞等檢查。育齡期男性或慢性附睪炎反復發作者,可選擇精液細菌培養、支原體、衣原體、淋球菌等檢查或IL-6等精漿細胞因子檢查。

23.附睪炎可引起哪些并發癥?

急性附睪炎有時可伴鞘膜積液,重者可伴精索炎,常表現為精索輸精管增粗、有壓痛。如炎癥范圍較廣蔓延至睪丸時,稱為附睪-睪丸炎。若有膿腫形成,則局部有波動感,可自行穿破形成瘺管。若誤治失治,則可轉為慢性附睪炎,或慢性反復急性發作,或導致附睪與睪丸缺血壞死及纖維化,附睪管腔閉塞,并可累及輸精管,導致輸精管炎癥、梗阻,影響患者的排精,若破壞血-睪屏障和生精上皮,則會影響睪丸生精功能,從而影響生育能力,雙側病變則有可能導致不育。

24.附睪炎的輔助檢查有哪些?

急性附睪炎時,血常規檢查中性粒細胞計數明顯增高,尿常規檢查白細胞可增多或正常,若有尿道分泌物,做涂片找革蘭氏陰性雙球菌或PCR檢測淋球菌、支原體、衣原體等檢查,可檢測出相應的致病微生物。B超檢查可見附睪腫大,多以尾部腫大為顯,回聲不均,血流豐富,對于附睪與睪丸由于腫脹明顯而界限不清以及并發睪丸鞘膜積液可輔助診斷。

慢性附睪炎若并發慢性前列腺炎時,尿常規可見紅、白細胞,前列腺液常規檢查白細胞每高倍視野超過10個,而卵磷脂小體減少。B超檢查可見附睪尾部高回聲結節,可伴梗阻近端的附睪管擴張。

25.急性附睪炎需要與哪些疾病相鑒別?

(1)睪丸扭轉

多發生于青少年,有劇烈活動及寒冷刺激等誘因,疼痛劇烈,精索呈麻繩狀扭曲,附睪、睪丸同時發生扭轉,上抬睪丸疼痛加重即普雷恩(Prehn)征呈陽性,而附睪炎時,上抬睪丸疼痛減輕。睪丸壓痛明顯,觸診附睪不在正常位置,而在睪丸的前面、側面或上方。超聲檢查有助于鑒別,睪丸扭轉時顯示患側附睪、睪丸內血流信號減少甚至消失,而急性附睪睪丸炎聲像圖特點為患側附睪體積增大,以頭尾部增大明顯,回聲減低或增高,可伴有睪丸體積增大,實質回聲不均勻,同時患側附睪、睪丸內為高血流信號。彩色多普勒可動態觀察,仍懷疑睪丸扭轉時,應及時手術探查。

(2)嵌頓性斜疝

多數患者有長期腹股溝區或陰囊內可復性腫物史,腫物位于陰囊內睪丸上方,當疝囊頸小而腹內壓力突然增高時易出現嵌頓,若嵌頓內容物為腸管時,則可出現腹部脹痛、惡心、嘔吐、排氣排便障礙等腸梗阻的臨床癥狀。仔細體檢可觸及腫物與睪丸有一定界限。彩超檢查可見大網膜或腸管回聲有助于鑒別。

(3)睪丸外傷

有明顯外傷史,睪丸局部疼痛劇烈,可放射到下腹部、上腹部或腰部,重者可發生痛性休克。體檢可見陰囊腫脹,皮膚青紫瘀血,睪丸腫大堅硬,觸痛明顯,陰囊沉重,透光試驗陰性,穿刺可見鮮血或褐色陳舊血。

26.慢性附睪炎需要與哪些疾病相鑒別?

(1)睪丸腫瘤

睪丸腫瘤在早期有時易誤診為慢性附睪炎或附睪結核,尤其是靠近附睪部位的睪丸腫瘤。早期腫瘤較小時臨床癥狀不明顯,當腫瘤逐漸增大可有睪丸墜脹疼痛,觸診睪丸表面光滑質硬,有沉重感。少數起病急,睪丸突然出現疼痛性腫塊、紅腫及發熱,考慮為腫瘤出血壞死,較容易誤診為急性附睪睪丸炎。甲胎蛋白(AFP)和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亞基(β- hCG)等腫瘤標志物檢測以及超聲、CT或MRI檢查有助于鑒別。

(2)附睪囊腫

臨床常見,多見于20~40歲男性,一般無明顯癥狀,偶有陰囊部不適或下墜感,附睪部觸及囊性腫物,多位于附睪頭部,呈圓形,界限清,質地軟,有波動感,擠壓不縮小,透光試驗陽性。彩超檢查可在附睪部發現液性暗區。囊腫穿刺可見乳白色不透明液體,鏡檢可見精子、脂肪小體等。當附睪囊腫扭轉時,可伴有劇烈疼痛,甚至囊腫壞死,局部皮膚形成藍或藍黑色斑塊,稱藍點征,而透光試驗可見積液呈藍色,此時需注意與睪丸扭轉相鑒別。

(3)附睪腫瘤

極為少見,多發生于20~40歲性活躍期,一般為單側性病變,多數為良性腫瘤。發病緩慢,好發于附睪尾部或頭部,腫瘤一般不超過3.0cm大小,呈圓形或卵圓形,界限清楚,表面光滑,質地有彈性感,無壓痛或壓痛不明顯。附睪惡性腫瘤表面不光滑,呈結節狀,界限不清,質地硬韌,有壓痛,生長迅速,容易侵及睪丸及精索。B超檢查可顯示睪丸上端或下端有與睪丸分界明顯的回聲區,有的邊界整齊,中等回聲,分布均勻;有的出現低回聲區,有的界線不清,不均勻回聲。另外,CT或MRI等檢查有助于鑒別診斷,術后病理組織學檢查可明確診斷,淋巴管造影可見腹膜后淋巴結有充盈缺損征象。

第七部分 治療
27.附睪炎的西醫治療原則是什么?

附睪炎的西醫治療原則是一般治療及抗感染治療,可根據其臨床癥狀和病原學檢查及藥敏試驗結果,選用敏感的抗生素治療。對于不能控制的急性附睪炎,應進行手術探查,附睪腫脹、張力很大時作附睪切開減壓術,一方面可緩解癥狀,另一方面可避免睪丸受侵犯或因血液循環受壓而壞死(即睪丸梗死)。形成膿腫者應切開引流或行組織清創術,如已發展為睪丸梗死,行睪丸切除術;如沒有累及睪丸,可僅作附睪切除術以及時保護同側睪丸。

28.附睪炎的中醫治療原則什么?

本病以實熱證候及本虛標實的證候多見,治療原則以祛邪及扶正祛邪為主。急性期以解毒利濕、涼血消癰為主,膿成者,當清熱解毒兼托毒排膿;慢性期以疏肝補腎,活血散結為主,膿液清稀者,注意補益氣血;外傷血瘀者,宜疏肝理氣,活血化瘀;復感邪毒者,宜清熱解毒兼活血化瘀。此外,中西醫結合,內治與外治、針灸相結合,全身治療與局部處理相結合也可以酌情選用。

29.附睪炎的治療目標是什么?

附睪炎的治療目標有以下3個方面:(1)緩解附睪腫脹、疼痛等不適癥狀;(2)恢復附睪的正常形態及功能;(3)預防附睪炎的復發以及不育或慢性疼痛等相關并發癥。

30.急性附睪炎如何治療?

急性細菌性附睪炎多主張采用對細菌敏感的抗生素治療,通常靜脈給藥,療程10~14天,感染嚴重者應靜脈給藥10~14天后再口服抗生素治療2~4周,同時應注意臥床休息,可應用陰囊托以減輕癥狀,早期宜用冰袋局部冷敷,晚期則宜熱敷。疼痛劇烈可口服止痛藥,也可行患側精索封閉治療,必要時可配合激素治療。對于不能控制的急性附睪炎,宜外科進行手術探查,膿腫形成者,則需手術引流或組織清創術。附睪腫脹、張力很大時可作附睪切開減壓術,一方面可緩解癥狀,另一方面可避免睪丸受侵犯或因血液循環受壓而壞死(即睪丸梗死)。

31.急性附睪炎發熱、疼痛等癥狀消失就算治愈了嗎?

急性附睪炎經過治療,發熱、疼痛等癥狀消失,但不代表就治愈了,有些腫大的附睪并未消退,若不積極治療,可能會導致附睪結節,轉為慢性附睪炎。故急性細菌性附睪炎應盡早使用抗生素治療,而且抗生素使用要足程、足量,應選用敏感的抗生素治療。正確的治療可以有效縮短病程,減少復發,避免轉為慢性附睪炎導致遷延難愈,甚至影響生育。不正確的治療容易導致炎癥復發或轉為慢性。

32.慢性附睪炎如何治療?

慢性附睪炎因炎癥病理改變,疤痕往往會阻礙抗生素進入附睪組織,單純應用抗生素治療效果不好,可以采用局部熱敷、熱水坐浴、物理治療等緩解癥狀,但有生育需求者,則慎用或不用。中醫藥治療能較好地改善慢性附睪炎患者臨床癥狀,在減輕附睪慢性疼痛、縮小陰囊腫脹和抗組織纖維化等方面療效確切。反復發作源于泌尿生殖系統炎癥的附睪炎,可考慮同側輸精管結扎。反復發作,久治不愈,且無生育要求者,可考慮附睪切除術。在臨床上要根據中西醫各自的長處,采用綜合治療方案,往往能獲得更加理想的療效。

33.淋球菌性附睪炎如何治療?

一般采用頭孢類抗生素肌內或靜脈注射治療,療程為10~14天。對于合并衣原體感染者,可應用頭孢曲松聯合鹽酸多西環素或氟喹諾酮類抗生素治療。疼痛劇烈可口服止痛藥,也可行患側精索封閉治療。膿腫形成者,則需手術引流或組織清創術。患者應注意臥床休息,可托起陰囊以減輕癥狀,早期冰袋冷敷,后期可熱敷或溫水坐浴,避免性生活,性伴侶應同時治療。

34.結核性附睪炎如何治療?

急性發作期應托起陰囊、冷敷、避免性交,而對于慢性期應注意勞逸結合、合理營養,對于疼痛明顯者可對癥處理。抗結核治療推薦方案為標準短程方案2HRZ/4HR:前2個月為強化階段,服用異煙肼片300mg/d,利福平片450 mg /d,吡嗪酰胺片1500mg/d;后4個月為鞏固階段,口服異煙肼、利福平,對于復發性結核鞏固階段應為6個月。

35.附睪結節有什么治療方法?

中醫認為附睪結節的形成與痰瘀有關,急性期若失治、誤治,病程遷延,則久病入絡,脈絡阻滯。急性期結節尚未形成或剛剛形成,應適當使用活血祛瘀、軟堅散結藥以行氣活血、化痰通絡。慢性炎癥期結節明顯時,可選用破血消瘀藥,現代藥理研究發現活血化瘀可抑制成纖維細胞的過度增生,并能促進膠原組織的分解,促使增生的病變軟化,同時還可增強吞噬細胞的功能,減少滲出,促進炎性滲出物的吸收,減輕炎癥反應,利于炎癥的修復。另外,如結節長期疼痛,藥物治療無效,患者無生育要求的情況下,還可行手術切除。

36.治療附睪炎的常用藥物有哪幾類?

治療附睪炎的藥物種類比較多,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使用,常用的藥物有以下幾種:

(1)抗生素:頭孢菌素類、喹諾酮類、大環內脂類、磺胺類。

(2)止痛藥: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吲哚美辛、塞來昔布、阿司匹林。

(3)麻醉藥:普魯卡因注射液、利多卡因注射液。

(4)糖皮質激素:氫化可的松、地塞米松。

37.附睪炎都需要使用糖皮質激素進行治療嗎?

急性附睪炎癥狀嚴重時,如局部腫痛劇烈或合并有高熱不退者,可短時間使用糖皮質激素,能明顯減輕癥狀,縮小附睪的局部腫脹,減少轉為慢性期附睪結節的發生。慢性附睪炎及癥狀不嚴重的急性附睪炎一般不需要使用激素治療。

38.附睪炎哪些情況需要手術治療?

如果急性附睪炎抗生素治療無效,疑有睪丸缺血時,應手術治療,行附睪切開減壓以保護睪丸的血運,如果附睪炎性包塊增大,有波動感,形成膿腫者,應及時切開引流。如果出現睪丸梗死,應行睪丸切除術。對于慢性附睪炎反復發作,久治不愈,如患者沒有生育要求,可行附睪切除術。

39.中醫治療附睪炎有哪些優勢?

中醫在治療附睪炎方面積累了經驗的豐富,中醫稱睪丸、附睪為“腎子”,附睪炎歸屬于中醫“子癰”的范疇。清代醫書《外科證治全生集·陰癥門》首先提出“子癰”病名,并提出具體治法。附睪炎有急、慢性之分,肝腎經氣不和,氣血瘀阻為其基本病機。治療以祛邪和祛邪扶正為其原則。對于急性附睪炎,中西醫結合療法可縮短療程,提高療效;對于慢性附睪炎,中醫治療更具獨特優勢。慢性附睪炎的病因及發病機制尚未完全解釋清楚,西醫以抗生素為主,效果欠佳,且耐藥性問題日益嚴重,附睪或睪丸切除術不適用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臨床研究證實,中醫藥能較好地改善慢性附睪炎患者臨床癥狀,療效優于西藥,中醫藥以其簡、便、效、廉的獨特優勢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另外,中醫治療附睪炎手段多樣,除辨證口服中藥外,還可使用多種外治法,如中藥熏洗,中藥外敷,針灸治療等,選擇1~2種聯合應用,能明顯改善臨床癥狀,縮短病程。

40.治療附睪炎的中醫外治法有哪些?

中藥外治法治療附睪炎療效顯著,也是中醫治療的特色之處,《理瀹駢文》指出:“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外治之藥,即內治之藥,所異法爾。”陰囊皮膚血液循環豐富,陰囊皮膚的滲透性最好,吸收能力最強,將藥物直接作用于陰囊皮膚,大幅增加了吸收面積,可使有效成分迅速吸收直達病所,能明顯改善癥狀。常用的外治法有以下幾種。

(1)中藥熏洗法:以中藥性味功效和臟腑經絡學說理論為依據,選用一定的方藥,經過不同加熱方式,利用中草藥的熱力和蒸汽作用于皮膚、腠理,達到開泄腠理、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疏風散寒、溫經通絡、祛風除濕等作用。

(2)中藥外敷法:用新鮮的中草藥搗碎或將中藥研末加入蜂蜜等賦形劑,從而調制成膏狀敷于皮膚表面的一種治病方法,藥物有效成分經由皮膚、黏膜滲入,直達病所,既能有效避免藥效因中藥經消化道吸收而遭遇的多環節滅活作用,又能顯著降低藥物毒性對機體產生的不良反應。

41.附睪炎常用的中醫外敷方藥有哪些?

藥物外敷治療附睪炎安全有效,無論是急性附睪炎還是慢性附睪炎都適用。

(1)金黃膏或玉露膏:外敷患側陰囊,每日換藥1次,7天為1個療程,用于治療急性附睪炎。

(2)三黃二香散:大黃、黃連、黃柏、乳香、沒藥加米醋調制而成,涂敷于患側陰囊,每日換藥1次,7天為1個療程,治療急性附睪炎。

(3)三黃膏:由黃芩、黃柏、大黃加凡士林調制成,外敷于患側陰囊,每日換藥1次,10天次為1個療程,治療急性附睪炎。更換藥物期間注意觀察敷藥處皮膚情況。

(4)青敷膏:由大黃、黃柏、姜黃、白芷、青黛、甘草等制作而成,外敷患側陰囊,每日換藥1次,7天為1個療程,治療急性附睪炎。

(5)新鮮仙人掌:取新鮮仙人掌放入冰箱冷藏室(2~4 ℃)30 min,用小刀去刺洗凈,用搗錘將其搗爛成泥。根據腫脹部位大小將其均勻涂擦在陰囊處,外敷面積大于腫脹范圍2 cm×3 cm,每天外敷2~3次,每次1 h,連用5 d,如有脫落或干燥,則重新更換仙人掌。

(6)如意金黃散:用量為6 g,以適量雞蛋清或蜂蜜、凡士林調勻,敷于陰囊,然后用紗布包扎,每日換藥1次。適用于急性附睪炎。

(7)金黃膏:由大黃、姜黃、天花粉、陳皮等加蜂蜜調制而成,外敷患側陰囊,每天更換2次,2 周為1個療程,用于治療慢性附睪炎。

(8)玄明粉:用玄明粉外敷于患側陰囊,每天更換1次,10天次為1個療程,治療急性附睪炎。

(9)小茴香60 g,大青鹽120 g,炒熱置入布袋內熱敷,用于慢性附睪炎。

(10)如已化膿,可予穿刺抽膿或切開排膿。遺后膿多時用五五丹外敷、膿少時用九一丹藥線引流,外敷生肌膏。膿水已盡,用生肌玉紅膏外敷。

42.附睪炎可以用理療方法治療嗎?

理療方法治療附睪炎安全有效,無論是急性附睪炎還是慢性附睪炎都適用。

(1)He-Ne激光治療機:附睪局部病灶分點照射,每天照射1次,每次每點照射10~15分鐘,距離20~30 cm,10次為1療程,具有明顯的消炎止痛作用。

(2)超短波治療機:每日1次,每次15分鐘,7 次為1療程,可以促進附睪炎癥消退。

(3)體外高頻熱療機:每次治療時間40分鐘,每周5次,共治療2周,可以促進附睪腫脹消退、減少附睪硬結殘留。但對于備育的患者不建議使用。

(4)微波電療儀:每次治療30分鐘,每日1次,5次為1療程,可以促進附睪腫脹消退、疼痛緩解。

43.附睪炎可以用針灸方法治療嗎?

針灸治療附睪炎安全有效,無論是急性附睪炎還是慢性附睪炎都適用。常用的針灸方法包括:

(1)針刺:常選三陰交、足三里、關元、曲骨、行間等穴,行針均用瀉法,捻轉瀉法后留針30分鐘,每日1次,一般經過3~5次治療后,能明顯緩解癥狀。

(2)針刺:穴位選行間、三陰交、曲泉,均為雙側,行間穴用捻轉瀉法1分鐘出針,三陰交、曲泉均用捻轉瀉法后留針 30分鐘,每日1次,一般經過3~5次治療后,癥狀能明顯緩解。

(3)電針:取中極、曲骨、歸來、腎俞、足三里、八髎、三陰交、大敦、行間等穴,軀干用脈沖電流,四肢用感應電流,每日1次,每次30~40分鐘。

(4)耳針:取外生殖器、腎、肝、上屏間等穴,針以強刺激,留針30~60分鐘,間歇運針,每天針1~2次,以通絡止痛。

(5)艾灸:取患側陽池穴,上置綠豆大艾炷,連灸3壯,每日1次,7次為1個療程,注意保護灸瘡防止感染。

44.治療附睪炎的中成藥如何選用?

服用中成藥治療附睪炎也需要根據醫生的辨證選擇用藥。濕熱濁毒型可選用龍膽瀉肝丸,每日2次,每次8粒;瘀血型可選用血府逐瘀膠囊,每日3次,每次4粒;急性附睪炎可選用犀黃丸,每日2次,每次1丸;氣血虧虛型可選用十全大補丸,每日3次,每次8粒。

45.濕毒蘊結型附睪炎如何治療?

濕熱濁毒型附睪炎常見于急性附睪炎,常見表現為發病突然,附睪腫硬劇痛,甚則向腹股溝及下腹部放射,觸痛明顯。治法為解毒利濕,涼血消腫。常用方劑為仙方活命飲加減,常用藥物為金銀花、乳香、沒藥、當歸、赤芍、貝母、天花粉、穿山甲、皂角刺、白芷、防風、甘草、陳皮、川楝子、荔枝核等。

46.痰瘀互結型附睪炎如何治療?

痰瘀互結型附睪炎常見于慢性附睪炎,常見表現為起病緩慢,睪丸墜脹,或脹痛或隱痛。治法為理氣活血,化痰散結。常用方劑為少腹逐瘀湯加減,常用藥物為赤芍、當歸、川芎、五靈脂、蒲黃、干姜、官桂、小茴香、延胡索、蒲公英、金銀花、荔枝核、橘核等。

47.氣滯血瘀型附睪炎如何治療?

氣滯血瘀型附睪炎常見于慢性附睪炎,常見表現為附睪脹痛或刺痛,痛引少腹,附睪或有結節,按之痛甚。治法為活血化瘀,理氣止痛。常用方劑為復元活血湯加減,常用藥物為桃仁、紅花、當歸、穿山甲、大黃、天花粉、柴胡、橘核、甘草等。

48.氣血虧虛型附睪炎如何治療?

氣血虧虛型附睪炎常見于慢性附睪炎,常見表現為急性附睪炎失治誤治,成膿破潰,膿液清稀。治法為補益氣血。常用方劑為八珍湯加味,常用藥物為人參、白術、茯苓、當歸、熟地黃、白芍、川芎、炙甘草、玄參、山萸肉、黃芪、地骨皮等。

49.治療附睪炎有什么單方驗方可以選擇?

(1)加味枸橘湯:柴胡、赤芍、川楝子、龍膽草各10 g,荔枝核、橘核、澤瀉各12 g,茵陳20 g,秦艽、車前子各15 g,生甘草6 g。急性期加知母、黃柏各12 g,慢性期去龍膽草、車前子、澤瀉,加三棱12 g,小茴香10 g,瓦楞子30 g。水煎服,每日1劑。

(2)內消連翹丸:橘核10 g,荔枝核10 g,夏枯草15 g,川楝子10 g,玄參10 g,連翹10 g,澤蘭10 g,白蘞10 g,紅花9 g。水煎服,每日1劑。適用于慢性附睪炎。

(3)蘇木30 g,紅花30 g,荔枝核20 g,乳香、沒藥各15 g,水煎,待水溫能耐受時,熏洗和熱敷患部,每次20~30分鐘,每日2次,治療慢性附睪炎。

(4)魚腥草60 g,水煎后趁熱淋洗陰囊,每日1~2次,適用于急性附睪炎。

(5)鮮馬鞭草100 g,搗爛外敷于陰囊,紗布包扎,每日換藥1次,適用于急性附睪炎。

(6)馬鞭草30 g,馬齒莧30 g,敗醬草30 g,魚腥草30 g,水煎,待水溫能耐受時,熏洗和熱敷患部,每次20~30分鐘,每日2次,治療急性附睪炎。

(7)活通湯:桃仁9 g,三棱9 g,莪術9 g,柴胡9 g,當歸9 g,赤芍6 g,川芎6 g,紅花6 g,香附6 g,小茴香3 g。每日1劑,水煎服,分3次服。適用于慢性附睪炎。

(8)大補陰丸加味:黃柏、熟地黃各15 g,知母、龜甲各12 g,豬脊髓1匙(蒸熟兌服),金銀花30 g,荔枝核20 g。睪丸腫大而痛者,加玄參30 g,海藻15 g,丹皮5 g,脹痛甚者加橘核15 g,微痛者加赤芍12 g,生甘草6 g;少腹痛者,加川楝子、延胡索各6 g;腫痛硬結者,加海藻15 g,川楝子20 g;發熱者,加敗醬草30 g。療程5~35 d。

50.治療附睪炎有什么食療方?

(1)合歡花蒸豬肝:合歡花10~12 g,豬肝100~150 g,食鹽少許。將合歡花加清水泡浸4~6小時,將豬肝切片,加鹽少許,同放碟中隔水蒸熟,食豬肝。治療急性附睪炎,癥見附睪腫脹,陰囊紅腫,小腹脹痛,胸脅脹痛,情緒急躁,伴頭暈,耳鳴,舌苔薄黃,脈弦。

(2)茴香粥:小茴香10~15 g,粳米100 g。先煎小茴香取汁,去渣,入粳米煮為粥,或用干小茴香3~5 g,研為細末,調入粥中煮食,每天分2次熱服。治療附睪炎證屬寒凝肝脈者,癥見睪丸疼痛較甚,腹部墜脹,遇寒甚,得熱減,胸脅脹痛,胃寒嘔吐,舌苔薄白,脈弦緊。

(3)吳茱萸粥:吳茱萸2 g,內生姜2片,蔥白2莖,粳米30~60 g。吳茱萸研為細末,用粳米先煮粥,待米熟后再下吳茱萸末及生姜、蔥白,同煮為粥,每日1~2次。治療附睪炎證屬寒凝肝脈者,癥見附睪疼痛較劇,腹部墜痛,陰囊收縮,遇寒甚,得熱減,脘腹冷痛,舌質淡,苔白滑潤,脈沉弦。

(4)綠豆粥:綠豆50 g,白米30 g,海帶20 g,白糖適量。先煮綠豆、海帶至熟再入米煮成粥,加人白糖調味食用。治療急性附睪炎,癥見附睪疼痛,陰囊腫痛,精神疲倦,胃納差,口干,舌紅苔黃脈弦。

(5)綠豆衣茶:綠豆衣10 g,金銀花15 g。水煎,代茶飲,日1劑。治療急性附睪炎,癥見附睪疼痛,牽及少腹,腹股溝,陰囊紅腫,口干,便秘,舌紅苔黃,脈弦或弦數。

(6)龍眼核:龍眼核500 g,洗凈,焙干研末,每次取10 g以黃酒沖服,每日3次。治療慢性附睪炎,癥見附睪可觸及結節隱痛,舌淡紅苔白脈沉。

第八部分 預后與調攝
51.附睪炎的預后如何?

附睪炎為男科常見疾病,若治療正確、及時,注意休息、飲食宜忌以及個人衛生,一般都能迅速痊愈,沒有后遺癥;若失治誤治,又不注意休息、飲食宜忌及個人衛生,或平素體質較差,則容易由急性附睪炎轉為慢性附睪炎。在慢性附睪炎反復急性發作的情況下,容易導致感染擴散,引起睪丸發炎,病情遷延,附睪炎或可導致附睪與睪丸缺血壞死及纖維化,附睪管腔閉塞,并可累及輸精管,導致輸精管炎癥、梗阻,從而影響患者的排精,雙側病變則有可能導致不育,若破壞血-睪屏障和生精上皮,則會影響睪丸生精功能,從而影響生育能力,嚴重者可能導致男性不育,故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52.感染附睪炎之后,應該如何調養身體?

(1)急性期應臥床休息,可以用陰囊托或布帶將陰囊托起以減輕疼痛;慢性期可以適當活動,但應避免過度勞累。

(2)急性期可以選用局部冷敷的方法減輕陰囊的充血、水腫及疼痛;慢性期則可以選擇局部熱敷,以改善局部循環,促進炎癥的吸收,但因為溫度過高會導致精子活力下降,所以有生育需求者,應謹慎選擇熱敷的方法。

(3)飲食要清淡,不要喝酒,不要食用蔥、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和油炸煎炒食物。

(4)急性附睪炎應絕對禁止性生活,以免加重感染癥狀;慢性附睪炎也需要節制房事,規律性生活。

(5)注意環境與個人衛生,加強飲食營養。

53.附睪炎會傳染和遺傳嗎?

附睪炎通常是由于尿道、前列腺或精囊感染引起的,常見致病微生物有大腸桿菌和葡萄球菌,一般不會傳染,日常接觸沒有風險。雖然炎癥本身不會傳染,但有可能會將致病細菌傳染給配偶,誘發盆腔炎、陰道炎等婦科疾病。所以急性發作期間,要禁止性生活,并注意衛生,做好衣物的清洗和消毒。若是由淋球菌、沙眼衣原體、生殖支原體、結核桿菌等致病菌感染導致的附睪炎,則具有傳染性,應禁止性生活。另外,流行性腮腺炎性睪丸炎并發的附睪炎,亦具有傳染性,應禁止與他人接觸。

因為附睪炎是一種感染性疾病,本身并沒有染色體以及基因的改變,所以附睪炎是不會遺傳的。需要注意的是附睪炎發作時,可以累及睪丸,會導致精子質量的下降,若導致嚴重者可導致不育,所以對于附睪炎的治療一定要及時和徹底。

54.慢性附睪炎后遺癥有哪些?

慢性附睪炎后期會產生后遺癥主要有附睪結節、睪丸萎縮、睪丸生精障礙、精子成熟障礙、阻塞性無精子或少精子癥等。

55.中醫對減少附睪炎后遺癥,改善預后有什么方法?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附睪炎后遺癥的產生是因為疾病日久,正氣虧虛,濁毒膠著于精室,治療當用養陰扶正祛邪的方法,常用藥物有續斷、石斛、丹參、五味子、枸杞子等,以補腎、養陰、活血、生精。

附睪炎纏綿難愈,反復發作,這與藥物不容易透過血睪屏障有著密切的關系。中醫治療慢性附睪炎,在使用湯劑內服的同時,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外治療法,如外用藥浴浸泡陰囊,能明顯改善局部循環,促進炎癥的吸收,可提高療效,改善預后。另外,中醫療法能減少較長病程中抗生素的使用,從而減少耐藥菌的產生,對減少后遺癥,改善預后具有積極意義。

56.附睪炎患者在飲食上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感染期間應該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患病期間脾胃功能下降,若過多食用肥甘厚膩之品,則容易加重脾胃的負擔,減緩病愈的速度。感染性疾病都要避免吃發物,發物種類較多,如蔬菜中的蔥、姜、蒜、韭菜、辣椒;肉類中的雞肉、鵝肉、羊肉、狗肉,水果中的桂圓、荔枝、桃、杏;發酵類食物中的酒、酒糟、腐乳、奶酪以及各類菌菇等。海鮮類食品也要少吃,因其容易使人體產生過敏反應,尤其是蝦,屬于發物,應忌食。多飲水,每日飲水量應該在1500~2000 mL左右,保證充足的尿量;多吃一些新鮮的蔬菜,這樣可以幫助保持排便通暢,促進恢復。

57.慢性附睪炎患者如何通過改善日常生活習慣減少復發?

(1)保持良好的作息,不熬夜。建議在子時(23:00~次日01:00)之前入睡。

(2)適度鍛煉,增強體質。可以選擇一些養生功法鍛煉,如八段錦、太極拳、五禽戲等,中醫認為養生功法具有調和全身氣血運行的作用,且運動方式較為柔和,適合慢性附睪炎患者鍛煉;避免長時間騎自行車,避免強度太大的運動。

(3)摒除惡習,潔身自好。戒煙戒酒,戒過度手淫,杜絕不潔性行為。

(4)注意衛生,勤洗勤換內衣褲,選擇一些寬大,透氣性好的褲子。

(5)保持良好的心態,一旦患病,需解除思想負擔,避免過度關注、焦慮,靜心調養。

(6)如果患有前列腺炎、尿道炎等疾病應該徹底治療。

58.患附睪炎后要如何進行備孕?

有研究表明,患附睪炎后精子的數量、運動能力均顯著下降,精液中白細胞明顯增多,這會嚴重影響精子的受精能力,因此,患有一側附睪炎的患者可出現生育能力下降,影響生育。而患有兩側急性附睪炎的患者,若轉為慢性附睪炎、附睪結節,導致附睪梗阻和(或)輸精管梗阻,則可能導致不育。

一般推薦在感染完全控制后的三個月后再考慮懷孕,準備懷孕前先到醫院做一次精液檢查。必要時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配合服用一些補腎填精的中藥,如五子衍宗丸、贊育丹等;生活中要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戒煙戒酒,增加鍛煉,多食補腎填精的食物,如牡蠣、山核桃、牛肉等。

59.患附睪炎之后對性功能有沒有什么影響?

一般而言,附睪炎痊愈后,性功能是不會受到影響的,因為附睪的主要功能是促進精子成熟和儲存精液,而不直接參與陰莖勃起的過程。即使某些嚴重感染或久治不愈的附睪炎,需要切除雙側附睪,只要神經系統不受破壞,患者本身無心理障礙,陰莖的勃起功能就不會因此受到影響。但是,如果附睪炎長期不愈,附睪、睪丸區域的疼痛和不適感持續存在,可能會導致性欲下降或難以達到高潮等問題,對性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

主編
鄒強
主任醫師男科科主任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廈門醫院
中華中醫藥學會男科分會常委,中華中醫藥學會生殖醫學分會常委,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男科分會委員
副主編
金冠羽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廈門醫院
鄧龍生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廈門醫院
歐陽洪根
廈門市婦幼保健院
張明強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廈門醫院
編委

連林宇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廈門醫院

柯煒杰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廈門醫院

黃堯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廈門醫院

李旺鴻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廈門醫院

王峻鑫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廈門醫院

楊昊東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廈門醫院

任沛軒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廈門醫院

李杰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廈門醫院

評審專家組
終審專家
第一輪、第二輪評審專家

王彬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

王祖龍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李波河北省中醫院

李湛民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楊文濤廣西中醫藥大學附屬瑞康醫院

金保方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

周青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袁少英廣東省中醫院珠海醫院

賈玉森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

彭靖北京大學第一醫院

中華中醫藥學會男科分會終審專家

李海松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

張長城三峽大學健康醫學院

張春和云南省中醫醫院

謝作鋼浙江省溫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中醫藥科普標準知識庫是中華中醫藥學會組織建設的權威、專業、惠民、多元的中醫藥科普公益平臺,旨在發揮學會專家資源優勢,構建科學、規范、標準的中醫藥科普知識內容,促進中醫藥健康科普與文化傳播,提高公眾對中醫藥的獲得感,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聯系我們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櫻花園東街甲4號
電話:010-64274797
郵箱:kxpjb211@163.om
Copyright?2007-2021京ICP備17069760號-1京公網安備110105001699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阜新市| 深圳市| 淳安县| 凌源市| 克拉玛依市| 和林格尔县| 上杭县| 镇康县| 阿克苏市| 东丰县| 乌拉特中旗| 乌拉特中旗| 睢宁县| 通山县| 田东县| 浦县| 开封市| 沭阳县| 四子王旗| 义马市| 南开区| 张家川| 霍山县| 建阳市| 菏泽市| 肥西县| 两当县| 昆明市| 包头市| 郯城县| 开阳县| 博湖县| 恭城| 望江县| 兴安盟| 兴安盟| 天全县| 海口市| 南涧| 佛学| 余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