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屆“中國科技峰會——世界科技期刊論壇”:黃璐琦院士代表中醫藥科技期刊發出自覺、自信、自強的聲音
發布時間: 2019-07-02
-
2019年6月29-30日,由中國科協主辦的第二屆“中國科技峰會——世界科技期刊論壇”在黑龍江哈爾濱市隆重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協常委、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應邀參加并作了題為《重構中醫藥科技期刊評價體系的實踐與思考》的報告。
黃院士指出“中醫藥是中國具有原創優勢的學科,具有‘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我主人隨’的學科特質,中醫藥期刊的發展也應該與之學科特征相匹配”,自2015年10月屠呦呦研究員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之后,中醫藥更加為世界所關注。中醫藥不僅是基礎學科,也是應用學科,中醫藥科技期刊在傳播推廣中醫藥科技成果、繁榮學術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是傳播中華民族醫藥研究成果的重要載體。
目前中醫藥及民族醫藥科技期刊約有140余種,覆蓋中醫藥及民族醫藥基礎研究、臨床實踐各分支領域,并已形成了學科方向明確、服務中醫藥及民族醫學發展的格局。建立符合中醫藥特色和規律的科技期刊評價體系,培育世界一流中醫藥科技期刊,對于促進中醫藥科技成果轉化、助力中醫藥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助推中醫藥事業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黃院士在報告中指出,建立中醫藥科技期刊評價指標體系主要基于3點考慮:1.聚焦中醫藥特色優勢,培育世界一流期刊;2.強化期刊本質,樹立品牌意識;3.引領學科發展,服務作者與讀者。探索供我國中醫藥科技工作者使用、供學術文獻成果評價參考的高質量中醫藥科技期刊分級目錄,可引導國內中醫藥科技工作者將更多優秀成果在我國高質量中醫藥科技期刊首發,突破我國中醫藥科技期刊發展瓶頸,助推世界一流中醫藥科技期刊建設。
黃院士強調,在此次指標體系建立過程中始終堅持了3點原則:一是堅持專家主導,堅持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充分發揮學科領域專家學者的作用,成立由國醫大師、院士、中醫藥老五校及部分三甲中醫醫院負責同志等組成的專家組,組建2000余名中醫藥科技期刊評價工作專家庫科學共同體;二是堅持價值導向,體現基礎科學研究、應用實踐研究的科研成果應有價值,引導優秀科研成果在我國高質量科技期刊首發;三是堅持尊重規律,即尊重學術規律、出版規律、傳播規律,突出學科特色。
報告最后,黃院士提到“由中國科協指導,中華中醫藥學會聯合中國中醫科學院共同推動的中醫藥科技期刊評價體系研究是一項極富開拓性和創新性的任務,目前公布的指標體系還只是1.0版,隨著研究工作的深入,將會對指標體系進行完善和優化,形成2.0、3.0版等,終極目標是面向全球,構建的評價體系符合中醫藥學科以及中醫藥科技期刊自身發展規律和特點,以推動中醫藥期刊做精做強做大。希望廣大中醫藥科技工作者廣泛參與,凝心聚力,對標世界優秀期刊,打造中醫藥期刊的品牌”。
據悉,第二屆“中國科技峰會——世界科技期刊論壇”是第二十一屆中國科協年會的重要活動之一,是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關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引領我國科技期刊加快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實現專業化、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論壇邀請了Elsevier集團董事長、NATURE總編、SCIENCE系列期刊執行總編、IEEE副總裁等國內外頂級科技期刊主編、知名出版機構等代表參會,圍繞科技期刊的內容建設和出版運營進行了深入探討。